范开洪
【摘 要】朗读能力是学生的一种重要语文学习能力,也是帮助学生有效进行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本文就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的有效方法进行探析,希望能够找到更多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方法,更好的指导小学生的朗读活动。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朗读能力 有效方法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1.152
小学阶段是培养小学生多种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一方面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教学,另一方面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朗读能力是学生的一种重要语文学习能力,也是帮助学生有效进行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本文就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的有效方法进行探析,希望能够找到更多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方法,从而更好的指导小学生的朗读活动。
一、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
在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这样朗读活动才能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吸引力。研究表明,进行朗读训练后,两个月内,学生朗读水平提高显著,到四个月后学生的兴趣有所降低,到六个月后学生在掌握了朗读技巧后兴趣又有所回升。因此对学生实施朗读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尽量避免学生朗读兴趣的波动或淡化,集思广义,积极创新,根据实际情况拓宽思路,挖掘训练中的多重效应,激发学生朗读兴趣的持续发展。那么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该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呢?本人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培养小学生的朗读兴趣。
(一)提高学生朗读内容的趣味性
在培养小学生朗读兴趣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朗读的快乐,而小学生感兴趣的朗读内容,就能够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如果在小学阶段学生朗读一些比较枯燥的内容,无疑会打击学生的朗读信心。鉴于此教师既要让学生朗读教材上的文章,又要为学生提供一些有趣的朗读资料,进而达到有效培养学生朗读兴趣的目的。
(二)把握学生朗读兴趣培养的规律
教师在培养小学生的朗读兴趣的过程中,不仅要采取有效的方法与措施,同时还要有效把握学生的朗读兴趣形成规律,上文已经提到了小学生的朗读兴趣特点,教师要结合这一特点在培养小学生的朗读兴趣的过程中注意不断强化,继而使小学生对朗读从兴趣上升成为一种习惯。
(三)教师的朗读示范十分重要
很多人都认为朗读就是大声的将文章的内容读出来,实际上朗读远非如此简单,想要达到良好的朗读效果,就必须掌握一定的方法与技巧,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教师的朗读示范就显得十分重要。例如,我曾听到一位朗读能力很强的教师执教的《月光曲》一课,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位教师的范读,他读课文时,声音时而低沉,时而高昂……当场所有的学生和听课教师都鸦雀无声,当学生读课文时,他们也能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由此可见,教师的范读不容忽视。
朗读不仅需要学生能够将文章的内容读出来,而且要求学生能够将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呈现出来,而小学生不仅朗读经验不够丰富,而且还没有进入社会,对很多事情没有深入的认识,因此想要学生准确的将文章的内容呈现出来显得十分困难。而教师的示范首先能够使学生体会到阅读要付诸情感,同时朗读的过程充满了欢快、低沉、高昂等基调,使学生对朗读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为了给学生更好的进行朗读示范,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朗读水平,通过自身的示范为学生树立榜样。
二、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良好的朗读习惯是提升学生朗读能力的重要保障,学生的朗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只有经过长时间的练习才能得到提升。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
(一)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与技巧
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朗读方法与技巧十分重要。有效的朗读方法与技巧对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要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重复,不读破句子,这些都是有效提升学生朗读水平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朗读活动积极的对学生进行指导。
(二)通过学生在学校的朗读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
小学生一般都有语文早读,早读阶段就是培养小学生良好朗读习惯的关键环节,学生每天在学校朗读,使朗读逐渐成为学生的一种需要,同时在学校朗读的过程中,对于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及时的进行指导,使学生的朗读更加科学,进而更好的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
(三)在课余时间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
学生不仅要把握好课堂时间进行朗读,而且在课余时间也要形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朗读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如果在课堂上掌握的朗读方法与技巧能够用来指导课余时间的朗读活动,那么就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课余朗读,家长也要为学生进行课余朗读提供条件,使朗读成为学生每天要进行的一种好习惯。在课余时间的朗读过程中,学生可以朗读很多教材以外的文章与内容,能够使学生的视野变得更加开阔,不仅有助于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而且对学生综合语文素质的提升也有很大的帮助。
三、通过思考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
学生的朗读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同时衡量学生朗读能力高低的标准也多种多样,学生在掌握了有效的朗读方法与技巧的基础上,如何才能更好地提升自身的朗读能力,并通过朗读更好的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呢?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应该积极进行思考。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思考在学生阅读过程中的重要性:
1.思考能够将有效的朗读方法和技巧与学生的朗读活动结合起来。想要发挥朗读方法与技巧对学生朗读的帮助作用,就需要通過朗读过程学生不断进行思考,使得有效的方法与技巧能够与学生的朗读活动融为一体。
2.思考能够使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收获更多知识。学生朗读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学习知识,只有在朗读文章和资料的过程中学生不断进行思考,才能更好的领悟文章的内涵,才能掌握更多知识。总之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积极的进行思考十分重要,教师要鼓励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同时还要采取一些措施引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不断思考。
本文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能够提升小学生朗读能力的方法与技巧,希望对语文教师的朗读教学有一定的启发。学生良好的朗读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获取知识,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对学科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