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代高职生面临自我认知、学业、就业、人际等方面的心理困扰,就问题的解决途径之一心理健康课而言,课程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收效不大。我们尝试以积极心理学理念为导向,通过积极心理学的三个层面把心理健康课的教学内容划分为四个模块,积极人格理念下的认识自我模块、积极体验理念下的情商模块和关系模块、积极社会组织系统理念下的生命教育模块,以此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目的,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课;模块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06 — 0139 — 02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政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阵地,积极心理学为心理健康教育课提供了新思路。
一、高职生目前面临的心理困扰
我们通过问卷星对湖南某高职院校开设心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235个大一的高职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一项调查显示,目前令大学一年级学生困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对自己的认识,占总调查人数的50.64%;学习压力,占49.79%;就业压力,45.96%;情绪控制,45.53%;和老师同学的交流,36.17%;经济压力,35.74%;考试压力,35.32%;爱情问题,25.96%;和家人关系,14.47%;性困惑,9.36%;其它,18.3%。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学一年级学生面临的困扰排在前三名的分别是对自己的认识、学习压力、就业压力。一年级学生年龄在十七、八岁左右,从中学时代紧张的学习状态抽身出来,面对大学宽松的教学管理氛围,有了更多审视自己的时间,开始从内心重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这个时候,内心是迷茫和矛盾的。他们想更好的认识自己、定位自己、发展自己,大学生活中,又出现一批不停忙碌和无所事事的人群,要么碌碌无为的忙着,要么极度无聊的闲着。面对中学和大学不同的教学背景和教学方法,大一的第一个学期显得特别无所适从,不能转换学习思维和学习方法,造成学习压力。受到现在就业困境的影响,大一新生一进校就开始担忧自己未来的就业,我校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读书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为了留在城市,很多家境贫困的,读书不易,他们把未来的就业看得很重,成为困扰他们的第三大因素。除此之外,情绪控制、人际交流、经济压力、考试压力等也是主要困扰因素。
高职学生面临的这些心理困扰,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他们内心的心理需求,他们渴望了解自我,渴望投入当下,渴望成就,渴望顺畅的人际关系,渴望充实的人生,这些都与积极心理学所倡导的理念相一致。
二、积极心理学与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课
(一)积极心理学的三个层面
积极心理学以积极的视角,关注人的积极品质,挖掘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注重人的积极因素、积极人格,倡导用积极的理念来解读个体的心理现象,激发人自身的积极力量,致力于人们对幸福人生的追求,使人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获取幸福生活的能力。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三个层面:一是主观层面,即积极的主观体验。比如人们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和幸福感、成就感等。二是个体层面,即积极的个人特质。涵盖个人的性格力量和才能、美德、价值、兴趣、健康等。三是社会集体层面,即积极的机构。通过探讨人际关系来阐述包括家庭、学校、工作场所和社会、宗教等授权机构。
(二)积极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课
目前,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上虽然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但更多的关注点还在于,对学生群体在这个年龄阶段所面临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的层面。课程本身没有唤醒他们的心理资源,培养他们的心理品质,即忽略了他们心理层面的积极因素。因此,在学生的心理健康课程中,要加入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在课程设计中不能只讲心理问题,也要关注学生生命中美好的东西、积极的品质和追求幸福的能力,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主动应对问题。透过积极心理学的影响,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上,使大学生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增强抗压力和耐挫力,提高情商,处理人际关系,进行人际交往,学会关爱生命。
从积极的角度出发,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积极事件,发展积极力量,用积极的心态和积极的品质来看待问题,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素质,并使其成为学生一贯的心理行为模式,最大限度的助推学生过上更幸福、快乐的生活,获得更好的成长和发展。心理健康课的教学过程中还应更多关注学生的积极心理体验,通过学生自主参与模块化教学,体验和感悟自己的心理发展,增进其积极感情,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的实效性。
三、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心理健康课的模块化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模块化教学主要是针对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积极心理学的积极内容为依托,把课程分为几个模块,不同的模块对应不同的教学方法,心理任课教师以一种循序渐近的方式把模块化的教学内容通过学生主体呈现,进而再内化到学生自身,提高其心理素质。我们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以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为支撑,将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分为四个模块,分别为:
模块一:积极人格理念下的自我认知模块
这一模块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自我意识,一个是人格塑造。把积极心理学中的24项性格优势融入两个模块,让学生了解自我、信任自我、悦纳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调适自我、设计自我、满足自我。学会发展积极的人格品质,让学生学会从依靠对问题的修补来使之摆脱痛苦,到如何提炼每个人身上的优秀品质来使之生活化,自然而然的得到快乐和幸福,同时削弱紧张、压抑、抑郁、焦虑等消极状态,真正提升大学生的生活质量,开发大学生的潜力和活力,促进能力与创造力,并探索人的健康发展途径,从而迈向幸福、健康、快乐的生活。
模块二:积极体验理念下的情商模块
情商模块包括情绪管理模块和压力与挫折应对模块。这部分旨在提高高职生在情绪方面的整体管理能力。包括认识自身的情绪、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自我激励,提高耐挫力、识别他人情绪、和谐处理人际关系。在情绪管理和压力挫折应对两个模块的教学中,心理教师可以把积极体验中的“心流体验”带入课堂,要注意给学生创造心流体验,在心流状态中,学生享受着巅峰体验,同时也做出了巅峰表现:他们既感受到了快乐,又展现出最好的状态。心流体验带来的满足感和愉悦心情有助于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兴趣和内在学习动机,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
模块三:积极体验理念下的关系模块
关系模块包括人际交往和恋爱与性。从广义上讲,恋爱关系是人际关系的一种,恋爱与性作为人际关系的延伸和补充,从男女两性的视角帮助高职生更好的处理关系。以积极心理学理念为支撑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可以借助团体辅导的形式,这种辅导团体通常使用教育功能来防止来自个人或人际方面的困扰。它通常以一种不具威胁性的方式进行团体活动或讨论,由一个班级的全班同学组成,一次解决一个问题,心理老师担当教育和引导讨论的角色。在教学设计中要注意营造课堂氛围引发学生的兴趣,鼓励他们进行情感体验和自我探索,最后领会内化。
模块四:积极社会组织系统理念下的生命教育模块
生命教育模块包括心理障碍的识别和生命教育与危机干预。了解心理障碍的有关知识,珍惜生命,学会救助与预防,将更有利于提高生命质量。通过生命教育,尽可能地去帮助学生具有主动承担生命的理性自觉,发掘生命潜能,让学生在尊重生存的前提下,充分显现个体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成就自己的人生。在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导向下,建构心理健康教育隐性课程,创建校园、家庭和社区文化,共同关注高职学生积极人格的培养。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模块具体附图如下。
四、结语
通过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模块化教学,以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有意识的培养高职学生积极的人格品质,使他们在未来面对社会诸多压力下能够用积极理念去思考,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提高和拓展他们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的成才成长,真正发挥心理健康课程的效用。
〔参 考 文 献〕
〔1〕张艳霞.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心理健康教育隐性课程的开发〔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11).
〔2〕张艳霞.基于心流体验下的高职心理健康课教学初探〔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10).
〔3〕欧阳丹.积极心理学框架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1).
〔责任编辑:杨 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