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能力培养

2016-07-04 04:30杨蓉王菁菁
学园 2016年2期
关键词:能力培养校园文化高校

杨蓉 王菁菁

【摘 要】高校的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能力培养有着积极的影响。本文通过探讨高校校园文化的作用,探索校园文化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领导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高校 校园文化 大学生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6)02-0146-02

一 校园文化的定义

美国学者华勒(W.Waller)在其著作《教育社会学》中把“学校文化”称为在学校中形成的特别的文化,是对校园文化最早的定义。高校校园文化是指以大学校园物质形态(校园环境、教学设施等)为基础的,以师生特有的思想观念、心理素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为核心的,以校园特色的人际关系、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以及由师生参与创办的报刊、讲座、社团、沙龙及其他文化活动为表征的精神环境、文化氛围。①

二 校园文化的作用

高校校园文化是校园中的全体成员在高校长时间的办学过程中共同创造的物质成果与精神文明的总和。它是大学精神的高度凝练,是高校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综合竞争力的集中体现。

1.导向作用

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格塑造有着导向作用。校园的文化氛围和精神文明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它通过对学生价值取向、思想品德、生活方式起到的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意识与行动。马斯洛在层次需要理论中指出,人类需求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有着很强的导向作用,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及塑造健康的人格、心智,从而更好地达到自我实现的目标。

高校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成长成才起着导向作用。处在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中的大学生热爱祖国、具有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此同时,校园文化本身包含着优秀的民族文化和丰富的科学知识,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可以获取许多课堂上得不到的知识与技能。通过思维的不断发散,能使大学生整合自己的价值体系,从而逐步深入地了解人生、探索社會,实现个人与集体、社会的良好结合。

2.示范作用

大学精神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体现,大学精神的代代相传与发展,对学生起着积极的示范作用。综观中外知名高校:普林斯顿大学以重质量、重研究、重理论的钻研精神而闻名;哈佛大学以学术卓越、全面发展享誉全球;哥伦比亚大学以不断进取、构建“学术顶尖”为己任;耶鲁大学以教授治校、人文一流、思想开放、盛产总统而著称;北京大学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自由民主思想影响着它的学子;清华大学以“自强不息,厚物载德”的科学求实精神代代相传;南京大学以“励学敦行,诚朴雄伟”要求为学者勤于自勉、刻苦磨砺,有着历史使命感与责任感。②

校园中的先进模范们身上折射出学生群体的精神面貌、价值取向、思想道德、生活方式等,生动地体现着校园精神,积极地弘扬着校园文化。校园中的模范们所产生的“共生效应”和“魅力效应”极有力地推动着校园文化的全面发展。学生的认识是在不断模仿、习得、内化中形成的,而良好的文化氛围正是他们模仿的“蓝本”。在这些大学精神以及大学文化的影响和示范下,高校完成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目标。

3.激励作用

积极的校园文化有这样的特点:气氛融洽、朝气蓬勃。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生活,学生的情操得到了陶冶、情商得到了提高、综合素质得到了增强。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实践、尝试、探索,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得到了强化,探索求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得到了培养,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得到了强化。学生们在开拓进取、追求卓越的过程中努力成长。

校园文化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公德心、历史使命感,引导学生自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创新目标,鼓励学生在推动社会进步中实现人生价值。高校要充分运用榜样的激励作用,建设良好的校风、学风,构建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

三 利用校园文化培养学生的能力

1.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校园文化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内在动力,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在适宜的教育教学环境下才能形成。高品位的校园文化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开辟了新的视角,它是动力机制;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它是行动指南;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打造了新的平台,它是调控手段。

校园文化以它的多样性、丰富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调整学生的知识结构。它通过耳濡目染的渗透性和喜闻乐见的传播性影响着学生成长成才的环境。社团活动、文化艺术节等能使大学生在各类健康有益的活动中实现求知、交往和自我完善;各种学术报告会、学术研讨会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也增强了学生的学术能力、创新意识。通过这一系列措施,学生在校园文化中充分发挥了创造力,激发了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高品质的校园文化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而且进一步加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而社会能力、职业能力等都对学生毕业后走向职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校园成为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最佳场所。

在组织校园文化活动时,要集思广益,组织学生进行策划、执行、协调、总结,这些都为学生实践能力的拓展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社会能力;在班级组织中,班干部是辅导员工作的得力助手,在辅助辅导员开展工作时,通过提升学生干部的自主意识,不仅可以带领全体同学奋进,还可以强化自身的归属感以及责任感;社会实践活动能很好地体现学生的实践能力,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可以以课题调研为目的,鼓励学生深入到社会基层中去,激发他们的历史责任感,给予他们充分的活动空间去尝试实现自己的创新目标和社会责任。学生能够在第二课堂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锻炼沟通能力以及表达能力,提升实践能力,进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3.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

学生的领导能力是指包含了合作意识、有效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在内的,在有效执行领导角色或非领导角色等过程中加快自身的社会化进程,逐渐走向成熟所需要具备的各种综合素质的总称。

大学生社团对于学生领导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尤为重要。在各种各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学生们学会了既要把握全局、统筹安排又要考虑细节、调整局部;既要精心组织、合理安排,又要做好随机应变、处理突发事件的准备;既要发扬团队合作精神,又要提倡竞争意识,尊重个性思维的发挥。③在这样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中,大学生们扮演着各种社会角色,完成从学生走向社会的角色过渡。

宽容、理解、温暖、民主、自由、平等、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学生的社会化提供了足够的社会互动空间和社会角色扮演的场所,使学生的领导能力得到提高,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创造提供了机会和条件。

高校要致力于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活动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综合作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启发他们的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领导能力。这样学生才能够迅速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为今后的就业打好基础,为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做好准备。

注 释

①周巍.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初探[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23):226

②孙巍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研究[D].南昌大学,2010

③刘东海.高校学生干部领导力培养研究[D].天津大学,2011

参考文献

[1]郭胜大、刘凤娟、瞿立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创新性思维形成的互动关系[J].职业技术教育,2012(26):82~84

[2]史静寰.加强实践教育:研究型大学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由之路[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1):5~8

〔责任编辑:林劲、李婷婷〕

猜你喜欢
能力培养校园文化高校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