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娜
摘 要:心理疏导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针对当前大学生的心理现状,并阐述心理疏导具有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率和增进师生感情的作用,从教育者和大学生两个角度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心理疏导的路径。
关键词:心理疏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是我国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是家庭和谐幸福的关键,因此大学生需要有较高的道德水平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有利于完善大学生的人格,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心理疏导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的补充,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起着积极促进作用。
一、心理疏导的内涵
心理疏导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是在西方国家提出的“心理辅导”和“心理疏导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心理辅导,即是“在一种平等、积极关注和无条件接纳的氛围中,辅导者根据当事人的心理和行为困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巧,给当事人以合乎其需要的指导与服务,协助当事人摆脱心理和行为困扰的方法。”[1]在我国最先是由心理学工作者借鉴过来,随后在学校教育中进行实践。
心理疏导有广义和狭义之分。[2]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是广义上所讲的心理疏导,它不同于心理治疗中的心理疏导,思想政治教育中进行心理疏导的人员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辅导员等其他人员,而心理治疗需要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人员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与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不同,它是在尊重学生思想、心理的基础上,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和交流,“对人们的思想认识问题通过疏通和引導,创造条件让其充分表达,又善于引导,从而帮助人们理顺思想障碍,提高思想认识,选择正确行为方式的一种方法。”[3]
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心理疏导的必要性
1.当前大学生的心理现状
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下,大学生缺乏社会实践,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学习上,虽然我国一直在进行教育改革,但由于长期以来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在实际中并不能真正做到减压。而且社会上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学生面临着很大的学习压力,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出现焦虑不安的心理状态;情感上,大学生的各方面还不成熟,在恋爱中处理不好感情问题,容易因一些事情发生矛盾,引发嫉妒、猜疑等心理,甚至导致悲剧的发生;人际交往上,现在独生子女较多,在家庭中比较受娇惯,一些学生有自私自利、以自我为重的心理;就业上,当前社会上的岗位无法满足庞大的毕业生人数。
2.心理疏导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学习、工作、情感等各方面的压力和困扰使大学生的情绪易出现波动,容易产生失望、烦躁、痛苦等消极情绪。要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运用心理疏导的方法和理论,通过对大学生认知因素、认知结构的调整,转变他们的认知角度,扩大认知范围,从而大学生能够深刻地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对自身承受的压力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能够真正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心理疏导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以一种平等的姿态,营造和谐的交流沟通氛围。有研究表明,“人们在身心愉快的情绪状态下,会容易接受外部事物;在失落等情绪状态下,会产生抵触心理。”[4]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应该以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为基础,为师生营造一种和谐、平等、信任的环境和氛围。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实施心理疏导的路径
1.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心理疏导水平
虽然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不同于心理治疗,但心理疏导作为一项比较专业的工作,它是以心理学的一些理论为基础的。在学生问题日益增多的今天,高校应该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这方面的培训、学术交流,以提高教师心理疏导的能力,加强教师对心理疏导方法的重视和研究,进一步开拓心理疏导的新方法和新技能,实现心理疏导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2.提高思想教育工作者心理疏导工作的主动性
量变引起质变,心理问题的发生往往不是瞬间产生的。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要积极主动,做到防患于未然。这就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者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背景下,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谈心方法,主动地了解大学生的成长环境、个体性格、心理现状等方面的情况,制定合理的心理健康与宣传的工作方案,可以通过开展健康有益的心理文化活动、聊天等形式对学生开展心理疏导教育,使大学生能够敞开心扉,发泄情绪,及时解决大学生的问题。
四、总结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其身心健康是社会、家庭和学校关注的重点,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心理疏导。心理疏导已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方法。因此,要重视心理疏导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正确运用心理疏导方法,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推动社会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杨芷英.浅谈心理疏导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价值[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4).
[2]解丽君等.运用心理疏导方法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J].学校党建与思想育,2010(4).
[3]付喜凤.心理疏导研究[D].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4]张页.心理疏导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J].教育与职业,2014(7).
[5]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路郁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