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引领下的任务型单元导入课型探究

2016-07-04 04:01陆锋
校园英语·上旬 2016年3期
关键词:译林教材目标

陆锋

一、引言

教学是有目的的理性行为,一方面涉及到教师教什么,另一方面关系到学生学到了什么。教学的目的性通俗地讲就是教师希望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相应的学习结果,这个结果就是学生预期的学习目标。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有利于正确地理解语言和得体地使用语言;有效的学习策略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积极的情感态度有利于促进主动学习和持续发展。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以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共同构成的英语课程总目标,既体现了英语学习的工具性,也体现了其人文性;既有利于学生发展语言运用能力,又有利于学生发展思维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

有了明确的教学和学习目标,如何达成这个目标,就需要有相应的活动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即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蕴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主动、轻松、愉快地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在笔者主持研究的江蘇省“十二五”规划课题“农村师资薄弱地区课堂目标设定与达成效果研究”的实施过程中,针对不同课型先进行课堂目标设定,然后围绕该目标设计各种任务,在师生共同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来达成目标的实现。现就以牛津译林英语八年级下册U6 Comic Strip and Welcome to the Unit 为例来探讨一下如何通过多元任务型活动为驱动来达成本节课作为单元导入课的教学和学习目标的。

二、教学目标的设定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预期的教学结果,是教学行为的指向与教学评价的尺度。”(俞红珍,2006)。教学目标明确了,教师课堂教学就不会偏离方向;学习目标清楚了,学生学起来就会做到心中有数。

在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的时候,首先要注意教学目标所指向的对象应该是学生;其次,知识目标的设定应该具体明确,本节课要完成哪些知识内容,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之后,学生掌握到何种程度以及通过何种方式去检测等都要具体说明。如以牛津译林英语八年级下册U6 Comic Strip and Welcome to the Unit 为例。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会表达单词:blind, deaf,...

2.掌握以下两个句型:

(1)What are ... People?

... people ...

(2)How can we help ... People?

We can ...

过程与方法目标:

它包括学习条件、学习结果、学习方式和学习程度。引起一个学习事件发生的起点可能有许多不同的原因,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目标的设定,根据本节课教学目标的确定,选择相应的学习方式,预测可能达到的学习结果和学习程度,在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根据老师的观察和定量的测试来随时做出调整,为最终目标的达成做好准备工作。在牛津译林英语八年级下册U6 Comic Strip and Welcome to the Unit 本课的教学过程中为了体现本单元导入课型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采取输入相关信息,为学生学习单元话题做好知识储备,为本节课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提供输出支撑,学生在阅读了相关话题资料之后,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先积累输入,再逐步表达输出,以此完成对本节课知识的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会感恩,学会帮助别人。情感目标的设置要体现本节课的话题反映所要达到的情感倾向。

最后,根据设置的目标,针对班级不同层次学习水平的学生现状,教师要对学习内容、学习程度和学习要达到的水平作出分层要求。

三、目标引领下的导入课型任务的设计

课堂的“任务”是教学和学习目标引领下的产物。课堂仍然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场所。在课堂上学生不仅要学习英语语言语音、词汇、句型和语法知识,同时还要形成听、说、读、写等交际能力。教师如何教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教师要根据课堂各环节的不同要求,优化课堂教学行为,设计学习任务。

1.优化导入行为,突出目标指向。课堂导入是一节课提升效率的重要一个环节,导入在一节课中可以为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提供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使学生进入良好的状态,同时作为一个单元的导入课型,对整个单元知识的学习也提升了学生学习整个单元话题的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从教育心理学的观点看,设疑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起于思,设计头脑风暴任务,导入本课和本单元的话题——如何帮助别人。

(1)Do you know people in a poor life?

(2)What do you do when you see poor people in a street?

(3)How do you help the poor students in your class or school?

(4)What have you done to help the pooor people in your life?

(5)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best way to help the poor people?

……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通过问题任务的课堂导入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目标,为下一步的深入学习打下了基础。课堂导入有时需要开门见山,切中要点;有时需要顺藤摸瓜,演绎推理,这就要求教师要熟悉教材,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及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能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自然、平滑的链接,同时学生也要熟悉学生,了解学生,用极富吸引力的语言把学生引领到导入学习的乐园。教师也要利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还要合理分配课堂导入时间,千万不要喧宾夺主。

2.整合教学资源,凸显目标本色。《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的需要,对教材加以适当的取舍和调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是课程的执行者,另一方面教师还应该充当教学资源的整合者。教师在牢牢把握住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和教学过程,把相关信息和成果整合到教学中,以教材上的内容为基础,灵活有效地拓展教学空间,调整和组合教学内容,达到优化教材的目的。

(1)组织优秀资源,重组教学内容。目前,中学生处与记忆的黄金时段,教师应引导学生扩大词汇的记忆量,中学英语教材上的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内容有限,严重影响了学生对语言知识学习的需要。特别是在每一单元的导入课时更需要引入大量与本单元话题相关的阅读材料来充实语言素材,为学生提供可吸收的营养材料。

结合学生周围世界发生的事情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而且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牛津译林英语八年级下册U6 Comic Strip and Welcome to the Unit的课时教学中,把与本单元目标话题(Sunshine for all)相关的People who need help的相关各类人的资料整理成一篇Reading passage,课前让学生进行阅读,课上让学生小组合作相互问答。通过这样的调整,更加体现了本节课和本单元的目标,也使其更符合学生的兴趣和能力的需要,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课时的内容,为下一步的继续学习提供语言输入的材料。

(2)联系学生实际,调整教材顺序。根据本节课学生语言学习目标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点以及教学的实际情况,教师可对教材内容的顺序进行调整,使其更符合学生的兴趣和能力需要,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引导学生更有效地学习。在牛津译林英语八年级下册U6 Comic Strip and Welcome to the Unit的课时教学中,为了使教学过程自然流畅,在学生学习完“People who need help”这篇阅读文章之后,学生心中有对这一话题相关的语言素材,知道People who need help的不同困难和需要之处,就可以先进行Welcome to the Unit 的对话部分:

S1:What are blind people?

S2:Blind people cant see.

S1:How can we help them?

S2:We can help them cross the road.

S1:Are there any other ways to help them?

S2:Yes. We can write to the local government. They can provide special services for them in public places.

之后,作为巩固与发展,再进行Comic strip的教学,这样既能全面学习本课时的内容,又能比较实在地达成了本节课提高学生使用语言能力的目标。

(3)牢牢把握目标,轻教材重能力。教材是学生语言学习的工具,使用教材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提高能力,我们在使用教材的同时,整合教学资源的目的就是最大化发挥教材在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方面的作用。任何一种教材都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例如:在牛津译林英语八年级下册U6 Comic Strip and Welcome to the Unit这一课时是这一单元的导入课型,重点是让学生明白本单元学习内容和主要任务,着重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我们只有通过创造语言习得的环境和氛围,不停地在用中学和学中用,编制以下对话问答让学生相互之间反复循环操练,才能最终提高学生能力,达到完成本节课目标教学的任务。

(1)A: What are homeless people?

B: Homeless people ...

A: How can we help homeless people?

B: We can ...

(2)A: What are blind people?

B: Blind people ...

A: How can we help blind people?

B: We can ...

(3)A: What are deaf people?

B: Deaf people ...

A: How can we help deaf people?

B: We can ...

3.优化对话行为,力促目标达成。

(1)设计问题情境,提出新颖问题。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以问题来引导学生的思维进展。教师在课堂中设计有意义的问题,通过问题的问答来实现本节课任务的完成和目标的达成。提问不能脱离教材,老师根据教材内容的提问引导学生利用教材话题内容进行表达。例如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老师设计这样的问题:How do you help the people ……?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不仅强化了知识的记忆,还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激发小组互动,增加交流机会。美国学者爱德华·霍尔的互动理论认为,无论是口头语言还是书面语言,都存在互动,要进行交际,因为“互动是生活在集体中的一种功能”。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种讨论形式,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形成一种相互影响、互相启示、互相感染的“互激关系”。教师在设计讨论环节时,既要与课文话题内容相关,又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让他们有话可说。例如:在牛津译林英语八年级下册U6 Comic Strip and Welcome to the Unit这一课时中,我们设计下面这样的问题来进行小组讨论。

To the blind, how can we help them?

To the deaf, how can we help them?

To the people in the wheelchair, how can we help them?

To the elderly people, how can we help them?

To the poor people, how can we help them?

四、結语

目标是人们做事的指南,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学习要达到的预期结果。不论三维目标,还是具体某一个环节的目标,都是从人的终身发展的角度提出的。教学目标的正确定位可以为老师和学生提供明确的学习方向。对于每一单元的导入课时,更需要明确的目标引领,在目标引领下设计一个个小的任务,在师生共同合作下逐个完成,一方面完成了本课时教学目标,另一方面也为下一步整个单元其他部分的学习做了表率。因此,作为教师应将这一理念理解透彻,通过一节课目标的定位和任务的设计来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培养学生通过“定目标,做任务”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重点自筹)《农村师资薄弱地区初中英语课堂目标设定与达成效果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B-b/2013/02/278。

猜你喜欢
译林教材目标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基于学习活动观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以译林版《英语》必修第三册Unit 1 “The Amazon Rainforest: a Natural Treasure”为例
基于学习活动观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以译林版《英语》必修第三册Unit 1 “The Amazon Rainforest: a Natural Treasure”为例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再续“趣”缘——以译林五下Unit 5 Helping our parents例谈CSS教学范式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