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芳梅,闭惠虹,张 燕,张雪荣
(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骨科,广东 中山 528415)
早期离床活动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康复的影响
杨芳梅,闭惠虹,张燕,张雪荣
(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骨科,广东 中山528415)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离床活动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60例髋部骨折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早期离床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下肢深静脉栓塞、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肢体功能恢复时间。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发现观察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下肢深静脉栓塞、脑梗死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降低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离床活动应用于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康复具有较好的护理效果,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而且能够缩短患者肢体功能时间,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早期;离床活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康复
优先数字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1.1688.R.20160506.1751.006.html
髋部骨折是老年人较常见的一种骨折疾病类型,此病随着年龄段额增长发病率逐年上升[1]。老年髋部骨折的治疗关键是早期手术治疗,固定患者骨折部位,但是手术治疗容易引发肺部感染、泌尿系统疾病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康复[2]。临床上为解决此类问题,常缩短患者术后卧床时间,以尽快恢复患者活动能力。采取有效的护理进行辅助康复,其中术后早期离床活动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功能恢复时间,促进患者康复,具有较好的护理效果。为进一步分析早期离床活动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康复的影响,笔者特选取60例患者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骨科收治的60例髋部骨折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证实为髋部骨折。患者均符合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诊断标准,并行髋关节置换术、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患者。并经患者及家属同意接受研究,所有患者均无严重的心肺疾病、糖尿病。术前血压在160/90 mmHg内,餐后血糖在11 mmol/L以内,各项辅助检查能耐受手术者。虽有肺部感染但经使用抗感染治疗后体温控制在正常范围的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63~85岁,平均70.23±5.69岁。对照组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65~90岁,平均72.23±5.69岁。所有患者均没有病情危重者、生命体征未平稳者、严重心血管疾病及肺部感染者或者有脑梗死后遗症偏瘫等并发症者。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史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实施辅助治疗,术后麻醉消退后6 h 指导患者进行积极的功能训练,功能训练的内容包含踝、趾关节主动屈伸训练、上肢肌力训练、深呼吸、有效咳嗽及翻身训练等,训练频率:10~20 min/次,3~4次/d;术后1~2 d行增加臂肌、肱四头肌等训练,训练频率为:10~20次/h;术后3~5 d行挺胸训练、缩唇呼吸、髋膝关节屈伸、高抬腿锻炼及吹气球训练等,10个/次,3~4次/d。术后6~7 d行下肢外展/内收、后伸活动,每次10个动作,3~4次/d;术后常规护理1周始离床活动。
1.2.2观察组在对照组功能锻炼基础上实施早期离床活动,术后24 h后如果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可以开始实施离床活动,具体做法是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床上坐起,30 min/次,3次/d;术后48 h协助患者离床予扶助行器站立,5~10 min/次,2次/d;术后72 h让患者在助行器的辅助下实施负重行走,10 min/次,2次/d;活动量逐渐增加,并且活动期间由责任护士全程陪同并指导。护理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面色及主诉,如果患者有引流管道,注意在训练的过程中保护引流管道,防止管道脱管;如果患者有明显的疼痛,训练过程中要做好止疼处理。同时护理人员要利用坐位时间协助患者排便、进食,实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是否有疼痛、眩晕感等,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锻炼过程中要注意劳逸结合,以患者不会感到疲劳为准。实施离床活动之前对于一些怕疼痛、没有信心的患者给予心理疏导,使患者了解早期下床活动的优势与效果,对患者在锻炼过程中取得的任何进步给予鼓励和肯定,增强患者信心。
1.3观察指标护理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术后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下肢深静脉栓塞、脑梗死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日常生活活动改善情况,并做好记录。并观察患者术后高抬腿度、屈髋度等功能恢复情况。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
2结果
2.1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结果详见表1。
表1 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注:1)与观察组比较P<0.05
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并发症率。
2.22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与康复,发现对照组患者术后7~15 d完成直腿抬高10°~20°,屈髋20°~30°;观察组术后7 d全部完成直腿抬高20°~30°,屈髋30°~50°。观察组术后肢体功能恢复显著性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临床上对老年髋部骨折的治疗一般采用手术的方式,但是老年人一般多伴有心肺疾病,手术风险比较高,术后容易引发并发症。据有关数据统计,老年髋骨手术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为34%,其次为下肢深静脉栓塞、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老年患者一般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肺、脑、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术后易感染或者加重病情,甚至导致死亡。
Radcliff等[3]研究报道住院期间髋部骨折的死亡率是3%~9%,大部分为术后并发症引起;许树柴等[4]研究认为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发生并发症32.03%,其中肺部感染最为高发,早期并发症发生率高,积极的围手术期治疗和精心护理是手术治疗成功的重要条件。近几年,随着骨科医疗技术不断发展,临床医疗对髋部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术及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选择的内固定器材具有更高的稳定性,为患者早期离床活动提供更好的支持条件,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预防或减少并发症有实际可行意义,临床治疗过程中也越来越强调早期离床活动。传统的床上活动虽然也进行了积极的功能训练,但是患者仍然是处于卧床状态,难以使患者的躯干保持端正,容易出现躯干屈曲,下肢伸肌痉挛,不利于患者康复。而早期离床活动,能够有效避免患者肢体屈曲,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早期临床活动通过对患者进行术后针对性的护理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过程中管床护士在管床医生指导下根据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制定个性化的离床活动计划,专人协助床上坐起-扶起站立-扶床边行走-助行器独立行走,循序渐进逐渐加大活动量,并在活动期间进行翻身叩背、指导患者深呼吸、咳嗽、吹气球、床上四部操、饮食指导等功能康复锻炼。同时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和必要的健康教育,促进患者康复。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且观察组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早期临床活动对老年髋部骨折具有较好的护理效果,不仅能够降低患者并发症,而且促进患者功能康复。
综上所述,早期活动应用于老年髋部骨折中能够有效预防和减少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早期康复,减轻患者家庭负担,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陈润芳,萧佩多,徐连芳,等.早期离床坐联合踩单车运动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J].护理学报,2013(15):39-42.
[2]蔡志辉.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恢复的影响[J].中外医疗,2013,32(19):171-173.
[3]RADCLIFF T A, HENDERSON W G, STONER T J, et al. Patient risk factors, operative care, and outcomes among older community-dwelling male veterans with hip fracture[J]. J Bone Joint Surg Am, 2008, 90(1): 34-42.
[4]许树柴,袁凯,陈伯健,等.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医疗风险的分析与对策[J].医学与哲学,2010,31(16):24-26.
基金项目:广东省中山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医学科研立项课题(项目编号2014J180)
通信作者:杨芳梅,chensp0318@qq.com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DOI:10.11851/j.issn.1673-1557.2016.03.021
(收稿日期:2015-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