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亚男(郑州信息工程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121)
浅谈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徐亚男
(郑州信息工程职业学院,河南郑州450121)
摘要:俗话说,百育德为先。良好的思想品德比满腹经纶更重要,在教育中放在首位的不是智而是德。可见,德育在素质教育中占据着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大学生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可以有效地指导学生走向成功之路。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如何在英语课堂中进行德育渗透呢?结合自身在教学中的一些尝试和反思谈谈在这方面的做法和体会。
关键词:英语教学;德育教育;渗透
所谓“师也,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则名言道出了教师的双重责任:既要重视知识的传授,也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以实用为主,以应用为目的”为宗旨,以培养既具备良好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又具有较高道德素养的人才为教学目标,来满足21世纪经济发展对高职高专人才的要求。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可以激发和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形成健康积极的人生观,为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英语教师为了满足学生考英语证书的需求,在教学中一味的强化知识技能的掌握,单一的进行知识灌输、强化解题能力的训练,忽视了德育在语言教学中的渗透。从而导致学生出现“高分低品”的现象。而一些大中专院校的学生中存在的人格扭曲、道德沦丧现象,更引起教育者的沉痛思考。因此,笔者认为,通过英语课程对学生进行德育,把知识和隐藏在其后的德育挖掘出来,发展学生积极主动思维的能力,扩展文化科学知识,丰富文化经历,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之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可见,良好的思想品质是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教师在教书的过程中,不要忘记育人的重要性。笔者将根据近几年的教学体会和实践谈谈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一些做法,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一)礼貌意识。
英语教材的内容涉及到生活和各种职场环境的听说、富有情感和时代感的优美文章及应用文写作,都具有启迪人和教育人的作用,以及人际关系的指导作用。启发学生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在学习、欣赏中领悟到某种生活的哲理。而德育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并注意要具有现实性。因此,笔者认为在英语教学中,应该注重发掘其包容的深层的内涵与现实意义,给学生以深深的启示。
在口语交际中尤其要了解不同文化中的肢体语言。像中国人翘起大拇指表示赞扬;伸出小拇指表示鄙视;在人背后指指点点表示不礼貌等。西方一些民族则把拇指朝上表示“好”,朝下表示“坏”。向上同时伸出中指和食指成“V”字,表示胜利;用拇指和食指圈成“O”的形状表示“OK”。话语和肢体语言动作所表示的礼仪是非常丰富多彩的。不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自觉摒弃日常生活中不文明的语言,提高自身的语言修养,与人交往的能力。通过语言美的教育,净化心灵,增加交往的信心和勇气,使他们的日常用语趋向规范和得体。
(二)合作意识。
在课堂上笔者采用分组教学。结合教学内容给各组提出问题和作业,组员之间需要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在学生毕业后,会发现在很多领域的工作几乎是通过合作来完成的,学校生活为其未来的工作做了准备。通过分组教学和相关文章的讲解引导学生,让他们明白培养自己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
(三)感恩意识。
在讲解一篇关于感恩节的文章时,鼓励学生向他人表达感恩之情。制作感恩卡和写感谢信,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和写作能力,也对学生进行了感恩教育。通过实际行动和语言的形式,实现感恩教育的最终目标。
(四)环保意识。
英语教材中有一部分作品本身就是环境教育的范文,但是学生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教材中一篇文章讲到人类环境气候的变化及如何做一些生活小事就可以保护环境。根据课文内容,向学生展示相关信息并展开讨论,很快就激起了学生的参与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明白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通过课堂教学向学生渗透保护环境的意识,保护动植物,维护生态平衡就是保护人类自己。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关心时事,还使学生懂得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护环境,养成讲卫生、讲道德的良好习惯。
总之,进行必要的德育渗透,变静态的书本知识为解决多变的实际生活中道德问题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美的熏陶,激发学生对科学文化知识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道德思维。在教学中通过合作互动,不仅发展学生求同存异的思维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使学生对德的认识在教师的“润物细无声”中积少成多,从量变到质变中得到发展,从而达到提高思想品质的目地。
参考文献:
[1]蒋凯.跨越知识与道德的鸿沟[J].高等教育,2003(10)。
[2]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
[3]李宜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1 (02)。
[4]田建国.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3 (05)。
[5]王爱云.高校德育的现状与思考[J].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05(04)。
[6]解朝龙.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J].学英语,2010(16)。
中图分类号:H319;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7-0124-01
作者简介:徐亚男(1982-),女,河南郑州人,助教,主要从事英语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