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构建“三段、五会、七课、十育人”特色德育工作模式

2016-06-30 12:55劳泰伟莫梦喜
职业·中旬 2016年1期
关键词:德育模式构建

劳泰伟 莫梦喜

摘 要:如何构建中职校德育管理模式,一直是中职校德育管理的核心课题。面对新时期中职德育工作的具体现状,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三段、五会、七课、十育人”这一德育管理的新思路,并对“三段、五会、七课、十育人”提出的原因、内涵、可行性以及实施效果都做了较为详尽的论述,以期对解决我国中职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做出贡献。

关键词:构建 “三段、五会、七课、十育人” 德育模式

一、什么是“三段、五会、七课、十育人”的特色德育工作模式

所谓“三段、五会、七课、十育人”育人模式,是指以实现中职德育工作目标为落脚点,遵循育人规律,在中职三年,通过相对的“三个阶段”,相应开设“七个课程”,让学生学会“五会”,并在学校形成“十育人”,以活动课形式来开展德育工作的一种育人模式。它是基于“适应新时期中职学生成长特点,转变传统德育工作模式,有效实现中职德育工作目标”的需要,总结学校多年来的德育工作经验,研究构建的学生品行教育方面的特色模式,由时间、内容和制度三个要素构成。

二、构建“三段、五会、七课、十育人”特色德育工作模式的必要性

1.国家政策的支持

《广西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2.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除了注重人才的实用性,更注重人的综合个人素质。加强中职素质教育关系到学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输送什么样的人才的问题,关系到学校能否完成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重任的问题。现代社会的日新月异,要求新世纪的青少年学生不仅具备理想、信念、责任感、自立精神、坚强的意志,还要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交往能力、沟通能力、心理承受能力,才能适应繁纷复杂的社会经济发展。开展“三段、五会、七课、十育人”育人模式研究,可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对综合素质人才的需求。

3.改变中职学校学生现状的需要

(1)文化基础差,生源质量普遍不高。当前中等职业学校招生难,这些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学习自觉性不够,没有清晰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缺少学习的动力,思想不稳定,自我管理意识淡薄,自控能力普遍较差。

(2)生理年龄与心理年龄偏差较大。生理上早熟,知道谈恋爱,16岁的人已有20岁的想法;但心理上幼稚,不知为自己的前途担忧,16岁的人只有14岁的人的心态等等。

(3)学生来源复杂,教学难以兼顾。目前,职业学校不但招收了初中毕业生,还跟其他职高和大专院校联合办学,因而在学生的结构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他们在年龄、生活背景、学习方法、社会经验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这给教学和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

综上所述,在国家政策支持德育教育建设的大背景下,根据社会发展对综合素质人才提出的更高要求,借鉴先进发达地区的经验,结合中职学校学生的特点,通过“三段、五会、七课、十育人”育人模式,开展多形式的德育教育活动,对培养高素质的综合人才的推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三、构建“三段、五会、七课、十育人”育人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笔者学校是国家示范校第二批立项建设学校,通过“三段、七课”及企业职业文化深度融合,立足校企资源共享、互利共赢,促进“三段、五会、七课、十育人”和企业文化紧密结合,促进知识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和职业鉴定等功能的整合,推动教、学、做的统一,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从而建成具有“职业性、教育性、个性化”和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营造浓厚的校园职业文化氛围,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文明意识与行为、职业意识与行为的养成和全面发展。

1.学校基础条件好

广西机电工程学校创办于1960年,是广西首批获批的全国重点中专和广西示范性学校。在校人数7000多人,开设有25个专业。学校以学生为本,注重实践教学,学生职业能力较强,毕业生就业率达96%以上。学校校园占地176亩,校舍建筑面积8.6万平方米,拥有7栋教学楼、2栋综合实训楼、7栋公寓式学校宿舍楼、1栋食堂文体综合楼、1个标准塑胶运动场,设有汽车驾驶培训学校,学生实训设备总值达3000多万元,为本次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

2.学校师资力量强

学校始终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核心任务,提高整体素质和扩大规模并举,以培养为主,培养和引进相结合,基本建成了一支师德高尚、专业水平较高、创新意识较强、结构较为合理的师资队伍。学校现有教师310人,其中专任教师275人,“双师型”教师179名,占专业教师总数的80.3%;高级职称教师7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26.5%。近年来,学校教师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00项,完成自治区级以上科研项目72项,公开发表论文500篇,获得多项教学、科研奖励。

3.学校具有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

学校建校50年来,历经风雨,已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文化,积淀着各个阶段的“三段、五会、七课、十育人”生活,记载和延续着学校的光荣传统和文化精神,形成了自己的传统和特色。特别是近年来,学校积极探索校风学风建设的有效途径,注重理论与实际结合,大力推进“三段、七课”建设,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活动。目前,学校的“三段、五会、七课、十育人”建设已经形成了班级、学校、社会以及学生自我教育相結合的教育格局和育人氛围。校园职业精神文明建设投入9万元,校园职业环境文化建设投入30万元,校园职业制度文化建设投入4万元,校园职业行为文化建设投入7万元。综上所述,在笔者学校开展构建中职学生“三段、五会、七课、十育人”行为规范教育模式的实践与研究是可行的。

四、构建“三段、五会、七课、十育人”的特色德育工作模式方案

1.预期目标(包括实施范围、受益学生数等)

(1)总体目标。通过开展构建“三段、五会、七课、十育人”育人模式活动,对学生持续进行全面素质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公民,进而成为报效祖国、积极进取、诚实守信、敬业乐群、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

(2)具体目标。通过实施“七课”品行教育,逐步实现如下具体目标,进而实现整个德育工作的总体目标。

①入学系列教育课——让学生感知品行规范内容,知道“我要干什么”,为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打基础。

②专门文化课——每门文化课均应开展主要行业对本门文化课需求特点的调查,把握学生所学专业对应职业群对本门文化课知识点、能力点的特殊要求,理清中职文化课设置的思维方式和参照点。

③国旗下的德育活动课——让学生接受核心价值观教育,知道“我要怎么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法纪意识和良好行为习惯。

④第二课堂活动课——开展多元能力训练,使学生实现“五会”——会做人、会说话、会写作、会做事、会玩乐,达到“五好”——品德行为好、身心素质好、文化修养好、专业技能好、爱好特长好。

⑤践行《弟子规》活动课——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⑥劳动与社会实践课——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和协作意识。

⑦离校前感恩教育系列课——检验品行教育成果,培养学生报效国家、回报社会、感恩父母、感谢母校的意识。

(3)实施范围、受益学生数。2014、2015级全体学生,约5000人。

2.主要内容

(1)第一阶段,入学感知教育——开展入学教育系列课。在新生入学后的第一、二个月,学校有针对性地安排入学系列教育课,由班主任组织学习《广西机电工程学校新生入学教育读本》,组织观看《广西机电工程学校行为规范教育片》,并穿插进行校史、专业思想、军事训练、法纪等教育。

(2)专门文化课。新一轮文化课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确保绝大多数中职生能在“学得会”的基础上,文化水平、学习能力都有所提高,不歧视文化课入学水平低的学生,是推行三种标准的关键,三种标准的课时数应一致,给予相同的学分,是各专业的通用模块。

(3)第二阶段,期中德育践行——开展践行《弟子规》活动课、国旗下德育活动课、第二课堂活动课和劳动德育实践课。主要结合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来开展德育践行活动,使学生在德育践行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①践行《弟子规》活动课。以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弟子规》为载体,让学生通过对《弟子规》的诵读和践行,使德性与智性共同成长,促进学生良好行为规范的形成。

②国旗下德育活动课。针对学生“道德营养”不良的状况,学校利用每周一上午7:20—8:00,定期开展国旗下德育活动课,通过开展国旗下的德育活动,让广大师生员工在国旗下接受教育和开展自我教育,从而激发师生员工的爱国主义热情,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笔者学校陆续涌现出许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生楷模,形成了良好的校风。

③第二课堂活动课。学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于第二课堂,鼓励学生多元发展,促进学生行为规范的转化,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④学生劳动德育实践课。制定《广西机电工程学校关于开展学生劳动德育课程的实施方案》,规定以班级为单位,轮流在校园内进行为期一个星期的劳动实践活动。通过开展劳动德育实践周活动,以增强学生的服务意识和劳动观念。

(4)第三阶段,离校感恩教育——开展离校前感恩教育系列课。主要开展以感恩父母、感谢母校为主题的一系列教育活动,时间为第五学期。主要是组织学生学习《广西机电工程学校感恩教育读本》;开展“5个一”活动,即组织举办一场感恩励志演讲会、每个学生为母校写一封感谢信、每个班级为母校捐赠一棵纪念树、每个学生为母校再做一件好事、由准备离校去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的学生自己组织举办一台以“感恩母校”为主题的告别文艺晚会。

(5)“五会、十育人”。

①“五会”。学会追求——优质就业才是技校生的追求目标;学会表达——重点选择以“演讲”这个方式作为载体来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并通过合理组织,将语文教材中的“介绍”“复述”“交谈”等穿插在演讲训练过程中,这样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会合作——合作是当今时代人类发出的最强音,是社会对每个公民的客观要求,是学校职业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应具备的一种职业价值观;学会感恩——指感谢别人对自己的恩德,它要求人们要常怀一颗宽容与回报之心,记得周围人对自己的帮助而忘记不快乐的事;学会快乐——学会快乐学习、快乐运动、快乐生活。

②“十育人”。全员育人:是指由学校、家庭、社会、学生组成的“四位一体”的育人机制。学校成员包括辅导员、班主任、党政管理干部、“两课”专业教师、图书馆工作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等;家庭主要是指父母亲;社会主要是指校外知名人士、优秀校友等;学生主要是指学生中的先进分子。

全过程育人:要从招生宣传开始,到入学教育功能开发、新生入学教育的设计、在校三年的学习全过程规划指导、就业观念指导与应聘技巧培训,最后到毕业后的跟踪服务、校友、校友资源的整合,对整个过程每一个环节都要设计利用好。

全方位育人:是指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载体,主要包括学生综合测评和奖学金评比、贫困生资助与勤工助学、學生组织建设与管理、校园文化建设、学风建设、诚信教育、社会实践等,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其中。

环境育人:优化育人环境,坚持环境育人,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一个自然、和谐、宽松、愉悦的成长氛围,使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

文化育人:要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把实践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巩固理论教学成果的重要环节,创造性地构建实验、实习、实践教学体系,积极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实践育人: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活动育人:先学做人后学艺,德育为首强管理;以社团文化为平台,融做人教育于学生社团活动;以实践活动为平台,融做人教育于学生的家庭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自我形象设计”教育,促进中职生自我教育。

教书育人:实现教学中的“教学相长”,就要让学生对自己所从事的专业学习从附属、无奈转变为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使其学习活动和行为具有目标性。

管理育人:首先,管理育人是指以管理制度、管理条例及管理措施为载体,对师生员工的行为思想有直接现实的指导性、组织性和约束性的育人措施。其次,管理育人最重要的途径是通过管理过程来实现育人。再次,管理育人在范围上是整体性和全局性的。

服务育人:学校的领导层为教师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服务,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优质的专业教学服务,在实训中为学生提供专业化技能训练的指导服务,在德育中通过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影响学生的言谈举止,为培养品学兼优的人才服务,以及在后勤工作中相关后勤人员通过爱岗敬业的熏陶培育学生尽职尽责的精神服务。

参考文献:

[1][美]埃里克·古尔德.公司文化中的大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韩延明.强化大学文化育人功能[J].教育研究,2009(4).

[3]陈恕平.大学永续发展原则论析[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4).

[4]劉经南,陈闻晋.中国大学制度创新的四大要素[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7(1).

[5]余明阳,朱纪达,吴玫.大学品牌[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

[6]涂又光,中国高等教育史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

[7]阿尔文·托夫洛,黄明坚译.第三次浪潮[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广西机电工程学校)

猜你喜欢
德育模式构建
新课标背景下留守儿童德育模式探究
创新德育模式提升学生素质
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探研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德育模式改革?探索
动车组检修基地与动车检修分析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小议全寄宿制学校“两报到三反馈德育管理模式”运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