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外语教育中重视文化教学及文化导入已是外语界的共识。文章从分析外语文化导入教育的现状着手,详细说明了文化导入的具体内容,并从教学环境、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等四个方面阐述了文化导入的方法和途径,以期为广大外语教师和学习者进行更有效的跨文化交际提供可参考的建议。
关键词: 文化导入 文化教学 跨文化交际
一、文化导入与外语教育
文化是语言的基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杨学云,2010)。尽管文化因素在19世纪末期被纳入外语教学体系范畴之初并未引起人们的充分重视,但是随着社会心理学、二语习得及建构主义语言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文化人类学家和语言学家逐渐认识到了语言和文化的不可分割性,也正是在世人深刻认识到文化和语言相互依存的关系之后,世界各国的外语教学界才真正开始关注文化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和效果。1978年,Schumann文化导入(acculturation)概念的提出,使人们对目的语教学过程中文化因素的研究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文化导入,也称文化移入或文化植入,是决定第二语言习得成败的关键社会因素与个人情感因素之一。继国内学者赵贤洲、许国璋、胡文仲等从概念、词汇文化内涵、文化交际等方面对外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探讨,林汝昌提出了文化导入在教学过程中的三个层次,即消除文化障碍,导入文化因素,概括文化价值观。作为外语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文化导入具有不可替代和忽视的重要性,这一点无论是中外语言学家还是其他相关领域的专家,几乎都有过精辟的论述。西方语言学家西利认为应用外语教学的总目标应该是:“所有学生都应该发展在目标语社会中得体地活动和与该文化承载者交流所需要的文化的理解、态度和具体技能。”(胡文仲,2004)我国的语言学家也持同样观点:“学习外语不仅要掌握语音、语法、词汇和习语,而且还要知道操这种语言的人如何看待事物,如何观察世界;要了解他们如何用他们的语言来反映他们社会的思想、习惯、行为;要懂得他们的‘心灵的语言,即了解他们社会的文化。”(邓炎昌,刘润清,1989)
二、外语教育中的文化导入现状
20世纪80年代,在意识到外语教育不可避免地要涉及目的语国家文化理解和学习的基础上,我国学术界开始广泛关注文化导入在外语教学过程中的理论和实践。尽管历年的高等外语教学大纲始终对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有明确的要求,但现行的外语教育模式依然是语言知识输入多于文化知识输入,语言应用能力培养重于文化素养能力培养,以至于当代外语学习者的社会文化能力明显落后于语言能力(钟华,樊藏,2010),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文化失误现象不胜枚举。而由于文化导入程度不够高导致的外语文化教学理念的狭隘理解则让广大教师和学习者在忽视文化知识对二语课堂的认识方面越走越远(张红玲,2001)。因此,如何改变教师只注重学生语言能力培养,不关注其文化意识培养和文化知识输入,以及如何适切地在外语课堂教学中进行文化导入,成为广大外语教学工作者的迫切任务。
三、外语教育中文化导入的内容
语言中涉及的文化知识不仅包括具体的物质精神方面,更广泛包括抽象的社会形态、价值观念、礼仪习俗和思维方式等各种分支。语言学习过程中文化导入的内容及其合理分类是文化教学活动展开的前提,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不同的分类。
赵贤洲、张占一等主张从外语教学的角度将文化导入的内容分为交际文化和知识文化。交际文化是指不同文化背景培养出的两个人进行交际时,对词句的理解,信息的传递产生直接影响的语言和非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一般是指称呼、问候、致谢等习惯用语,以及禁忌语和委婉语;而知识文化指的是来自两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际时,对词句的理解,信息的传递产生非直接影响的语言和非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包括政治、经济、宗教、历史、法律、地理、科技、文教等文化因素。
交际文化知识的欠缺意味着交际礼仪的不足,会直接影响跨文化交流的效果和良好人际关系的确立。外语教学不能只关注学习者的读写能力,更应该在交际文化背景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加强其听说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内容和活动可从了解西方人的价值观和思考方式作为文化导入的开端,进而提升学习者的文化意识,最终促进其文化修养水平的提高。交际文化知识的学习和积累能真正满足学习者在真实交际过程中的思维转换、言语恰当及行为适切问题,切实推进其进行国际交流的功效。
知识文化的缺乏会导致阅读困难或理解偏差。现行的外语教材普遍选自于西方经典的报纸、杂志、小说等经典文学作品,内容涉及社会生活、价值观念、礼仪习俗、体制规范、传统文化等各个方面,是学习者了解外部世界、体会西方文化内涵的重要途径。因此,外语教学要在合理、适时导入知识文化的基础上加强学习者对语篇主旨、内容和习语、典故的理解,并反过来在语言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再次深入挖掘其中的文化信息,引导学习者注意异国文化的表面特征,察觉与本国文化有明显差异并可能与本国文化发生冲突的异国文化特征,进一步开阔二语习得者的文化视野。
四、外语教育中文化导入的方法
文化导入是通过外语习得过程让学习者建构文化知识,促进语言交际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提高的一种教学。该模式强调依据教学环境、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对目的语国家的文化知识和文化因素进行积极的引导,以培养学习者对目的语文化的敏感性和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曹曦颖,2006)。
(一)教学环境——中西文化导入并重
培养外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最好方式是让他们完全沉浸于目的语环境之中,直接充分接触本族语使用者,自然而然的同时习得其语言和文化(胡文仲,1988)。对于只能在汉语环境下学习外语的中国学习者来说,中西文化的对比导入将有助于加深学习者对西方文化内涵的理解和内化,有益于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表现,更有利于在中西文化交流中推广中国文化的精髓,而这恰恰也是跨文化交际活动非常重的目的之一。
(二)教学大纲——文化导入的基础
文化导入的模式应与教学大纲相一致,依据人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尽管我国外语教学大纲普遍认为文化教学是目的语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其只涉及了宏观的指导政策而缺少微观的导入法则。因此,制定更合理的教学大纲细则,并在此基础上开设除语言基础学习之外的西方哲学、心理学、历史及人类学等与文化相关的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学大纲是文化导入的基础,文化导入是保证外语教学中语言与文化地位相同、齐头并进的基本保障。
(三)教学内容——多角度进行文化导入
教学内容是目的语文化进行导入的主要依据。根据语言学习的特点,文化教学应从语言学习、交际环境和非语言交际因素三个角度展开。
语言学习离不开词汇和篇章,语言表达方式会因为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的不同而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因此,从语言学习的各个角度导入与其相应的文化内涵是外语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环节,也是缓解因中西文化差异导致的语篇误读或偏解的主要途径。交际环境所涉及的交际场合、人际关系与价值观念、礼仪习俗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是最容易引起跨文化交际误解的因素。教师可通过交际文化知识(称谓、问候、答谢、谦语、称赞、禁忌与委婉)的导入,使学习者掌握实际交际过程中应注意的原则性问题。非言语交际因素指的是手势、衣着、语调、图像等语言之外的一切交际手段,用以传递思想、交流信息及标志社会地位,是外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文化导入因素。
(四)教学对象——“以学习者为中心”开展文化导入
学习者是学习的核心,因此外语学习中的文化导入必须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除了在课堂上配合教师的文化导入,学习者还要在课下进行广泛阅读,以此更全面地把握和积累大量的目的语文化知识。学习者还应关注文化对比的相关研究,将语言文化的相同部分作为深刻理解文化差异的基础和参照物。学习者可以在教师的帮助下有意识地与包括外籍教师、留学生等在内的本族语使用者交流和接触,以期获取课堂内外涉及不到的文化知识,并切实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五、结语
外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使学习者掌握目的语并运用该语言进行交际,成功的交际除了依靠良好的语言结构知识外,隐含在该语言结构中的文化因素及其有关文化背景知识也不可忽视(林汝昌,1996)。在外语教学中导入文化知识,扩大目标语文化接触的范围,培养文化知识意识,提高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度和鉴别能力,进而促进其跨文化交际能力,已经成为外语学习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当代社会对外语学习者的必然要求。总体来看,语言学习过程是通过语言的外在形式了解和研究文化内涵,反过来,又通过文化内涵的学习提高对语言本身的深刻理解和使用能力,从而达到高水平的交际能力。深入了解和研究语言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内涵是语言学习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是将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交际能力的必要条件。具体到英语教学中,要让英语教学富有生命力,要让学习者真正掌握语音交际能力,就必须考虑文化因素,培养文化敏感性和文化能力。
参考文献:
[1]曹曦颖.英语“文化导入”教学模式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2]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M].北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3]胡文仲.超越文化的屏障:胡文仲比较文化论集(修订版)[M].北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4]林汝昌.外语教学的三个层次与文化导入的三个层次[J].外语界,1996(4).
[5]杨学云.基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文化导入研究[J].外国语文,2010(4).
[6]张红玲.从跨文化角度看中国外语教学改革:中国外语教学中文化现状调查[C].吴友富.外语与文化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7]赵贤洲.文化差异与文化导入论略[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9(1).
[8]钟华,樊藏藏,秦傲松.非英语专业学生社会文化能力调查[J].外语界,2001(4).
基金项目(主持人皆为文章作者王鹤):
河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英语自主学习研究(2013CYY015)的阶段性成果;
河南省软科学研究项目《基于大数据理论的高等外语教育转型创新研究》(162400410017)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