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锦州市太和区高级中学 齐艳秋
导数是高等数学一部分,为生产、生活及学术研究提供了方便快捷的途径。高中阶段导数要求较低,部分易错点未作特殊强调说明;例题简单,如果不做深入细致研究,肤浅认识与想当然的局限会对某些问题产生错觉与误解。
曲线的切线问题,是研究曲线性质的重要方面,也是高考常考内容。一部分人对曲线切线的内涵与性质往往把握不够准确,对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不明晰,从而对该问题产生感官和求解方法论的错误。
“在一点处的切线”是指以该点为切点的切线,该点一定在曲线上,切线只有一条。直接由在该点的导数值确定切线斜率,进而求出此切线方程。而“过一点的切线”,该点不一定是切点。只有确定了切点,才能利用导数法求斜率,再求切线方程,切线可能不唯一。
这个问题的错误最为严重。人民大学主办的《高中数学教与学》2010年第1期,《关于曲线的切线问题的探索》一文,笔者认为“已知一点,求过该点的曲线切线时,先判断这个点是否在曲线上:若不在曲线上,设出切点坐标;若在曲线上,就直接用导数法求出该点的切线斜率。”并以两道例题及变式为例加以说明。在多年教学实践中,发现部分教师、各类习题材料,犯此错误比比皆是。事实上即使给定的点在曲线上,该点也不一定是切点,要分该点是切点和不是切点两种情况求解。举个典型例子,来说明其错误。
求曲线y=x3过点P(1,1)的切线方程。P点在曲线上,要分类讨论。当P是切点时,利用导数法得切线斜率k=y′│x=1=3x2│x=1=3,切线方程为y-1=3(x-1)即3x-y-2=0;当P不是切点时,设切点为A(x0,x03)(x0≠1),则切线斜率又P点和A点都在切线上,所以解得此时切线方程为即3x-4y+1=0。综上,所求切线方程为:3x-y-2=0或3x-4y+1=0。由此看出,虽然P点在曲线y=x3上,但过P点的切线不一定是以P为切点。若按照教材和上论文方法论进行求解,会丢失第二组解。可见,没有一定的数学专业素养,又不进行深入细微的教学研究,狭义片面的认识会造成想当然的错误。
我觉得,此类错误如此广泛的普遍存在,与教材说明的简浅及配备例题的误导有直接关系。人教B版教材选修2—2第1. 1.3节中,例1:求抛物线y=x2过点(1,1)的切线的斜率;例2:求双曲线过点的切线方程。由于给定点都在曲线上,教材直接把已知点当成切点来求解,解题过程不够完备。但由于两例题给定的曲线是二次曲线,而过二次曲线上一点作切线有且只有一条,所以教材所得到的最终结果却是正确的,并无丟解现象。但“过二次曲线上一点只有一条切线”这一论点,教材并没有进行论证。所以看似正确的答案却有一个不完整的过程。我认为教材的解题过程有待完备:要么证明上论题,要么进行分类讨论 (不是切点时无解)。教材例题,无疑给部分学者造成错觉,遇到复杂曲线的切线,可能会犯丢失解的错误。当然求二次曲线的切线,还可以利用解析法求解,在此不作以说明。
学过圆锥曲线与直线关系,学生对曲线的切线有了初步了解与感受。从图形直观上看,曲线在一点处的切线与曲线呈现“相切”状态。而面对诸如y=x3在(0,0)处的切线等问题时往往感觉不理解。按照导数法求出切线斜率为y′│x=0=3x2│x=0=0,切线方程为y=0,即x轴。从图像上看(图1),所求切线穿过曲线,在感官上似相交状态。这种错觉,有人会怀疑其求法及结果。而从曲线切线的定义想该问题,便容易理解并找到此切线。“曲线在一点处的切线”定义:“设y=f(x),AB是过点A(x0,f(x0))与B(x0+△x,f(x0+△x))的一条割线,当点B沿曲线趋近于点A时,割线AB绕点A转动,它的最终位置为直线AD时,直线AD叫做此曲线在点A的切线。”y=x3的割线OA,当A趋向O点时,OA的最终位置为x轴,所以x轴就是曲线在(0,0)处的切线,与上导数法求解的结果是一致的。另外,幂函数y=x1/3在(0,0)处的切线,导数在x=0处无意义,有人会认为切线不存在。而事实上,此时切线无斜率,方程为x=0,即y轴。利用上定义,不难得出(图2)。
由上述例子可见,曲线在一点处的切线,可以在该切点处“穿过”曲线,呈现“相交”形态。学生要突破以往切线与曲线“相切”的观念,将视角拓展到新的层面上来。而教师也不应把教学局限在教材范围内,要将此类问题的盲点与误区呈现给学生,以免造成学生在观念上的错觉与误解。还有y=x3过(1,1)点的切线、正余弦曲线等复杂曲线的切线,既可以穿过曲线,又可以与曲线有多个交点。此类问题2007年湖南高考题中曾出现过。
作为教师,不能为了考试而教学,要让学生多见识些,多体会些,真正做到活学活用。愿此文能给一部分学者以启示,不要再将以上错误带给学生。让“导数”成为我们解决各类问题的利剑,让数学真正走进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