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 松
(铜陵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安徽 铜陵 244000)
应用型本科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叶 松
(铜陵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安徽 铜陵 244000)
应用型本科高校中工程管理专业存在专业培养模式固化、实践教学弱化、专业师资不足、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单一等问题。高校应通过突出特色分类培养、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深化教学评价机制改革、强化产学研合作等,提高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国家的综合实力对于教育和人才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具备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创新型人才对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尤为重要。本文仅就应用型本科工程管理专业改革进行探讨。
工程管理专业是工程技术与管理学科相融合的复合型专业。它是1998年调整本科专业目录时,合并了管理工程、建筑工程经济与管理、国际工程管理和房地产经营管理等专业而设立的,隶属于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设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造价管理、国际工程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以及物业管理等五个专业方向。[1]
2012年教育部对本科专业目录的再次调整中,工程管理专业下设的几个方向大多独立出来成为新的本科专业,仅保留了工程项目管理,同时该专业由授予管理学学位变更为可授予管理学和工学学位。这种变化并不意味着工程管理专业方向的萎缩,而是赋予这个专业的“工程”领域更为广阔的定义,不再仅仅局限于土木工程。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5年,全国共有418家各类本科院校设立了工程管理专业,全国大部分工科院校和财经院校都开设了该专业。由于工程管理专业从其设立的基础和专业方向以及就业岗位都体现出工程技术与管理知识的交叉,因此开设工程管理专业的高校根据自身定位和基础条件,开设了不同的专业方向,侧重于不同的技能与知识体系的培养。以安徽省为例,共有10所本科院校先后设立了工程管理专业,其所属院系和授予学位有明显的区别(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安徽省开设的工程管理专业分别授予管理学学位和工学学位,但是大多归属于建筑工程类院系,这充分体现出了工程管理专业的复合型特征。同时从开设方向来看,以往各本科院校大多开设了工程造价、工程项目管理和房地产开发与经营方向,2012年新的本科目录调整后,工程造价和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独立成为新的本科专业,对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方向形成了很大冲击。这3个专业同属于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特别是工程造价专业与工程管理专业两者课程设置相近,就业领域重叠,对于工程管理专业的就业影响很大。目前安徽有5所本科院校已开设工程造价专业,其中有4所同时开设了工程管理专业和工程造价专业。在调研中发现都存在两个专业所学内容和就业方向的交叉与雷同。因此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模式和专业方向迫切需要展示专业区隔和办学特色。
表1 安徽各高校工程管理专业设置区别
学校所属院系授予学位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学院管理学安徽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工学安徽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管理学安徽建筑大学管理学院管理学安徽工程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管理学合肥学院建筑工程系工学铜陵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管理学宿州学院管理工程学院管理学蚌埠学院经济与管理系工学安徽新华学院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工学、管理学
(一)专业培养模式固化
尽管不同的高校有着办学类型的区分,各校的工程管理专业也存在不同的专业方向,但是很多高校的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中主干课程相近,培养模式较为雷同。作为地方性应用型高校的培养方案在制定过程中都参考了高层次的高校专业化教育的培养方案,但常常忽视了不同办学层次的专业培养模式差异,无法体现出应用型和地方性的特色。部分高校仍然没有实施和完善弹性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僵化。尽管经常对培养方案中的理论和实践课程的构成和顺序进行调整,但培养模式相对固化缺乏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往往雷声大雨点小,不能切实改善专业培养质量,[2]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对于研究性大学和教学研究型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的模仿,往往因为学生素质、教师能力和教学硬件资源的差别,使得很多应用性本科高校的工程管理专业既无法贯彻实施培养方案的思路意图,也没有体现出应用型教育的培养目标,从而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降低,理论基础和工程技能的培养质量相对偏低。
(二)实践教学环节效果弱化
工程管理专业要注重实践能力培养,这一点从该专业面向的执业资格考试的相关要求以及就业岗位的应聘要求上都很明显体现出来。同时应用型本科高校重在“应用”,其专业培养核心环节就在于实践教学。在各高校的工程管理专业培养中都有相应的实验课程、实习环节和课程设计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而现有实验环节主要是演示性实验为主,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实习环节都需要结合建设工程实地操作,而因为安全、经济等多方面原因,造成很多建设工地不愿意接收学生实习,或者只提供参观式的实习机会,从而导致实习实践走马观花,流于形式。有的学校工程管理的生产实习和认识实习的内容与形式基本一致,完全丧失了生产实习的效果与意义。
(三)专业师资严重不足
应用型高校往往受编制原因或办学经费等现实条件约束,导致师资往往不足,师生比指标过高,所以很多高校采用大班授课,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教学互动性差,学生满意度低。现有师资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创新精神,也没有实践经验,采用教材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落后。虽然近年来应用型高校普遍强化了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培养,但往往只注重数量,忽视了质量,偏重于强调教师的实践工作经验以及技能证书,忽视了与实际教学的对接。
(四)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单一
近年来部分应用型高校也在进行教学评价机制的改革,试图突破以往单一以考试为主的教学评价模式,但总体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或者评价方式过于繁琐,或者实施结果脱离预期目标。应用型工程管理本科培养中因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实习实践以及课程设计课程较多,现有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大多还停留在授课点到、考试考查、听课督导这些层次,无法适应实践教学的发展需要。
(五)信息化技术应用滞后
工程管理专业从教育部增设该专业以来,已经有近二十个年头,但部分应用型高校的该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条件发展缓慢,仍然继续以多媒体授课,建筑工地实践的方式展开教学,信息化技术应用相对滞后,无法解决学生实践效果差、学习兴趣低的客观现状,甚至出现部分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需要再次进行专业培训的状况。
(一)突出特色分类培养
应用型本科办学应结合地方经济,体现办学层次特点,避免求大求全,寻求自身办学的准确定位。因专业形成原因,原有工程管理专业具有明显的综合性和广泛性特征,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如果还笼统按照大专业模式办学,就造成培养内容博而不深,实用性缺乏的现象。因此应根据学校的自身优势和地方特色,采用模块化办学,[3]突出一到两个行业或专业领域的工程管理业务技能培养,比如水利工程、电力工程、环境工程等行业或者工程项目融资、工程风险管理等专业领域,也可以围绕建造师等执业资格为中心构建教学体系。
(二)创新实践教学体系
要提升应用型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实践技能,就需要对原有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创新改革。现有实践教学体系中的各类现场实习,往往因施工方的不配合或者施工进度与教学进程无法同步等原因造成实践效果弱化。可以利用实体比例建筑教学模型和仿真虚拟实训系统相结合,以实物实景和实操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明确对各类工程施工过程的认知,强化实践教学效果。
(三)深化教学评价机制改革
教学评价机制对于教学培养过程有强有力的指引作用,应改变原有重结果轻过程的考核方式,建立分阶段多层次的教学评价机制。以开放式作业、小设计等方式鼓励学生主动查阅资料,完成具有独创性的学习成果,以不同阶段的书面报告、PPT演示、口试与笔试相结合等多种形式进行课程考核,减轻标准化考试制度对于创新人才培养的约束。教师应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工程管理相关的科技创新活动和学科竞赛,将其成果作为完成学业获取学位的评价标准之一,提升其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强化产学研合作
应用型本科高校担负着为地方经济服务的职责,应加强与地方政府、企业单位的产学研合作,一方面以科技创新解决地方实际问题,另一方面锻炼强化双能型师资和应用型人才的实践技能。以高校与政府、企业的横向课题作为纽带,积极带动学生参与合作项目,使其知识技能有针对性地得到实践强化,与此同时引入企业专家作为实践环节导师,打造跨行业的应用型教学科研团队。
(五)注重信息化技术的教学应用
要结合互联网带来的生活方式的转变,改变传统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设网络互动教学平台,开设线上课程。利用学生对网络应用的惯性,引导其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建立新的学习模式。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学习和探讨国内外专业前沿动态,掌握信息化技术发展趋势,并应用于教学,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1]汤美安.新本科专业目录工程管理的专业方向设置探讨[J].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2):98-100,105.
[2]梁康有,谭宇航.高校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解读[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2):135-136.
[3]黄安永,朱新贵,漆玲玲.基于应用型的工程管理专业办学方向定位思考[J].科教导刊,2012(34):134-135,141.
(责任编辑 文双全)
Research on Teaching Reform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Major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Institutions
YE Song
(School of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Tongling University, Tongling 244000, Anhui, China)
There are problems i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major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institutions, like rigid training mode, weak practice teaching, insufficient professional teachers and single evaluation mechanism of teaching qualit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professionals by highlight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lassification, innovating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the teaching evaluation mechanism, and strengthening the coope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research.
engineering management major; talent cultivation; teaching reform
2016-05-30
叶 松(1978-),男,安徽凤阳人,铜陵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讲师,硕士。
G642.0
A
1671-9247(2016)05-008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