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孟非
摘 要 本文首先探究了企业管理与公司治理的关系,分析了二者的区别与联系,然后重点研究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股份制公司的治理问题,分别从所有者、经营者、监督者的角度进行具体的探索,最后分析了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对提升企业管理效率的重要性,特别是对提升财务管理效率的重要性。
关键词 企业管理 公司治理 股份制公司
一、企业管理与公司治理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企业的组织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单纯依赖管理活动的企业已经渐渐无法适应高速发展的经济需要,尤其是企业发展进入到股份制阶段后,公司治理的重要性不断突显。
管理是始终伴随着企业组织形式的重要活动,而公司治理则是伴随着股份制公司而产生的新问题。从时间上看,管理活动的产生时间远早于治理活动,可以说,公司治理是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而对企业管理提出的新的挑战,本质上讲,公司治理就是解决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代理问题,它主要解决企业的所有者究竟需要用何种方式来保证企业的经营者能够使自己的投资获利。
广义来看,公司治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特别是股份制公司已经成为我国多数企业的运作模式的情况下,能解决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引致的代理问题的公司治理显得更加重要。公司治理并非股份制企业所特有,在一家企业的业务范围不断拓展、经营规模不断增大、人员结构更加复杂的情况下,聘请专门的管理人员就十分必要了,而如何保证外聘人员能始终坚持代表企业的利益,维护企业所有者的利益也就成为必须要思考的问题,这实际上就涉及了公司治理的问题,只是这种情况下的公司治理相对简单。
二、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公司治理问题
在本文中,笔者重点关注现代化企业组织形式——股份制公司中的治理问题。在现代股份制企业中,公司治理通常涉及所有者、经营者、监督者几方面权责利关系的制约平衡。在实际运作中,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常常导致各种各样的道德风险问题。经营者常常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推卸责任,或采取过度投资的策略,实际上损害了所有者的利益。
从所有者角度来看,真正关心企业发展的往往是大股东,而中小股东由于缺乏有效地激励并且监督成本较高,常常采取搭便车的策略,这一方面导致对经营者的监督不到位,另一方面又会使得中小股东的利益受到损害。
从经营者角度来看,一方面公司的管理者通常是由董事会聘请的,并且对董事会负责,而董事会则是股东大会的常设机构。有关公司经营活动的重大决策往往由董事会制定由管理者执行,而这些决策一般由监事会进行监督,但由于监事会也是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的,这就会产生在自己的领导下监督自己的问题。另一方面,管理者无须用自己的财产对自己的决策失误负责,这就缺乏对管理者的必要约束,由于无须对自己的经营决策承担经济后果,使得经营者常常做出损害股东利益的决策。
从监督者的角度来看,一方面股份制企业普遍存在在自己的领导下监督自己的问题,同时由于监督者的权责利划分常常处于不对等的状态,极大地降低了监督的热情。
我国的企业在解决公司治理中的代理问题方面做出了许多努力,股权激励计划、独立董事的引入、管理层持股等,都是为解决股份制企业管理中公司治理问题而进行的尝试,这些措施有利于协调企业的高管、核心技术人员等和企业的利益,促使他们将自身利益与企业利益紧密结合,从而达到激励的目的。
三、优化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企业管理效率
在当代,企业应在实践中不断致力于将企业管理与公司治理相结合。公司治理结构的不断优化对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公司治理结构对企业的管理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协调好企业的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利益关系,才能使企业的运作目标趋于一致,提高运作效率。
特别是公司治理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一方面,从融资决策来看,西方一般有先内源融资后外源融资的融资偏好,而在我国,外源融资似乎更受青睐,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是外源融资下经营者无须受到债权人的约束从而能够保证其对企业的经营决策不受干扰。另一方面,无须还本付息使得经营者面临的经营压力较小,良好的公司治理模式下企业的融资决策应该是依据企业项目需要、资金用途而定的,若公司治理结构出现问题,如在经营者受到较小约束的情况下,会采取符合自己利益的融资方式,甚至不惜牺牲股东的利益。另一方面,从财务决策来看,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的企业中,经营者更加注重不断投资、不断做大做强,而并不关注资金的使用效率,甚至部分经营者会将资金投入到根本无利可图的项目中,因为这样的投资会使他们获得私人收益并且不需要承担投资失败带来的经济损失。
未来,我国的企业管理中应给予公司治理更多的重视,不管是股份制企业还是非股份制企业,都需要关注公司治理问题,不断规范公司内部所有者、经营者、监督者之间的权利、责任,保持权力、责任与利益的平衡,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公司治理效率,才能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使企业在现代化的浪潮中不断进步,逐渐发展壮大。
四、优化公司治理结构的策略建议
(一)提高独立董事比例
独立董事相对于其他董事更具有客观性。特别是在独立董事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背景及相关的财务会计知识背景的情况下,独立董事在决策中的作用更加重要。独立董事是为了解决代理问题而引入的一项制度,外部人通过兼任独立董事,不仅能够从物质上获得报酬佣金,还能提升自己在业界的声誉和地位。但笔者通过对多家上市公司的研究发现,独立董事的工资水平往往较低,一方面使其在监督经营者方面往往缺乏工作热情,并不能有效解决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代理冲突问题。另一方面,独立董事为了明哲保身,在工资水平较低的情况下更加重视对其社会声誉的维护,在公司面临重大财务危机时,甚至倾向于选择离开公司。因此,为了有效解决公司治理中的代理问题,不仅应注重提高独立董事的比例,还应思考如何更加有效的激励独立董事的工作热情。
(二)股权激励计划
股权激励计划是针对上市公司的董事会、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等的一项长期的激励计划,它给予受激励人一项股票期权,并通过这种方式使持有人激励股东利益最大化,股权激励计划将股东利益与经营者的利益相互协调来解决公司治理中的代理问题。然而在我国的实际应用中,股权激励计划往往流于形式,股权激励的期限较短,还有许多公司仅采用单一的财务指标作为给予股票期权的标准,这些都不利于公司的长期发展,许多高管为了自身利益不惜粉饰报表,反而不利于公司的发展。因此,在未来,如何真正发挥股权激励计划的作用,而不是任由其流于形式成为许多上市公司应该思考的问题。
(作者单位为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沈炳熙.公司治理与企业管理[J].金融纵横,2009(10):8-11.
[2] 杨惠敏.公司治理、企业管理与会计信息系统[J].会计研究,2000(06):8-13.
[3] 周新军.企业管理与公司治理:边界确定及实践意义[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07(05):107-112.
[4] 黎明,耿晓钢.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研究[J].企业研究,2013(16):90- 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