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魏魏
中图分类号:G623.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321-01
日常生活与音乐息息相关,音乐能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们的认识、情绪、情感活动等因此可说音乐是与生俱来不可或缺的生活重要组成部分。而音乐的学习,最重要的是培养欣赏的能力,懂得如何欣赏音乐,才能进一步去演奏或去探讨音乐。音乐教育并非使每个人成为莫扎特或是贝多芬,但是要培育孩子们懂着欣赏音乐、懂得去感受美感和享受生活。教学方法是丰富多样的,从音乐欣赏教学的角度来说,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类:
1.明确欣赏主题
音乐主题是音乐作品的核心,是乐曲形成的基本要素。欣赏时抓住音乐主题,让学生明确作品的主旋律,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记忆。因为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它随着时间的推移瞬息即逝,如果对一些主题与重要旋律没能够留下良好的印象,那么对后面出现的音乐就不能很好地领会。如在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时,我就把主题旋律抄在黑板上,让学生演唱、熟记,并请他们注意感受音乐主题所表现的风格、特点。学生们唱了以后再听,他们纷纷认为主题1欢快、活泼,主题2轻松、优美等等。听完之后他们表示对主题1的印象尤其深刻,他们说欢快的音乐就好似人们听到了莫大的喜讯而表现出热情快乐的样子。这样,喜讯到边寨情景深刻印在了学生的脑海里。
2.视听结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丰富课堂
传统的音乐欣赏课教学方法有限,用录音带播放欣赏曲让学生聆听,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感觉单调枯燥,久而久之,注意力不集中,导致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这就要求我们音乐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和方法,引导和激发学生的音乐欣赏潜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教学过程当中去。教师可以通过利用直观的事物如录像、投影片、学生作画、实物等,帮助学生感知音乐,激发兴趣。鲜艳的色彩、生动的图像,能为学生提供一种声音、文字、图象、动画相互结合而富于变化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再加上教师的引导,让学生通过听、视,画,表演等多种途径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各种辅助教学手段,多元化地帮助学生消化、吸收音乐,学生就会在积极主动的条件下聆听音乐,理解音乐,参与到与此相关的音乐活动中去。比如,在欣赏《小青蛙》和时,我采用了幻灯片教学。随着音乐旋律、节奏、力度的不断变化,在视频上分别出现了美丽的月色;小青蛙玩耍、捉害虫、在荷叶上跳跃的场面;小青蛙勇敢的面对暴风雨的侵袭;风雨过后,太阳在公鸡的啼叫声中升起,小青蛙继续劳动在湖面上的情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得特别认真,回答问题也比平时积极,而且有了直观的体验,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也更为深刻。
3.铺陈音乐背景
大部分的音乐作品背后都有一个流传已久的故事或传说,欣赏这类乐曲,有必要向学生介绍这些与作品密切相关的背景知识,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作品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如欣赏古曲《高山流水》的时候,就有必要介绍一下"人生得一知已足矣"的背景故事。先秦《列子》一书记载:"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方鼓琴,志在泰山,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如泰山;志在流水,子期曰:洋洋乎若流水。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学生只有在熟悉背景故事的基础上聆听乐曲,才能真正体会到乐曲所表达的深刻含义。
4.融入媒体推介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是人类获取外部信息的重要器官,外部环境往往通过人的视觉系统影响到人的内心世界情感。创设富有新意、诱人遐想,能产生美妙情景的视觉环境对音乐欣赏教学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各样的多媒体被应用到音乐教学的过种中,能够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同时观看与音乐有关的图像、实景,加强学生对音乐的感情认识,然后慢慢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感。
音乐欣赏是一种多层面的心理体验活动,各种欣赏方式之间存在着一种共存互补的关系。最完美的音乐欣赏方式应该是 "综合体验"式的音乐欣赏,就是指欣赏者积极调动自己的全部心智,对构成音乐的各种因素进行全面而综合地体验。音乐欣赏能力是各个领域音乐学习的基础,只有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才能真正的懂音乐、理解音乐和享受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