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斯坦国民心目中的中国形象分析

2016-06-22 03:00范晓玲陈刚岭
新疆财经大学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中国形象形象塑造

范晓玲,陈刚岭

(新疆财经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2)

哈萨克斯坦国民心目中的中国形象分析

范晓玲,陈刚岭

(新疆财经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2)

摘要: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及访谈方法,对哈萨克斯坦国民就“如何看中国”“为什么这样看中国”“该怎样看中国”等问题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发现:受访者心目中的中国形象在中国崛起、中国影响力、中国传统文化形象等方面呈现出积极的正面形象,但在社会公平、环境保护、公民形象、中国产品等方面存在一些消极的负面形象,这反映出中国形象在海外塑造的路径、深度和内容等方面存在不足。为此,应从对外传播、中哈青年交流、孔子学院建设等层面采取措施,塑造中国对外形象,进一步提升哈萨克斯坦国民心目中的中国形象。

关键词:哈萨克斯坦国民;中国形象;形象塑造

哈萨克斯坦,中国的邻邦,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国家,今天“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的提出地,同时又是中亚五国中领土面积最大、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国家稳定,对中亚地区主要事务具有重要决策影响的国家。从某种意义上说,哈萨克斯坦对中国及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认知态度,对中亚其他国家具有示范效应。随着中国国际地位和中哈合作关系的日益提升,中国形象将越来越多地进入到哈萨克斯坦国民心目中。本文采取问卷调查及访谈方法分析哈萨克斯坦国民“如何看中国”“为什么这样看中国”“该怎样看中国”等问题,研究结果不但可以帮助我们间接地了解哈萨克斯坦国民心目中的中国形象,还有助于理解其“中国观”的成因。另外,研究结果也有助于我们改进对外传播策略,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改善哈萨克斯坦公众中的中国形象,提升中国在哈萨克斯坦的影响力,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维护中国西北边疆的社会稳定和文化安全。

一、调查内容与样本特征

(一)调查内容

本调查于2013年分别在哈萨克斯坦南部、中部及西部的阿拉木图、阿斯塔纳、希姆肯特、阿克托别、阿特劳、巴甫洛达尔等9个城市进行。问卷由课题组派出的汉语教师及志愿者向各调查点发放,共计发放问卷400份,收回问卷375份,有效问卷375份。依据传播学中信息传递和媒介传播的内涵以及影响国家形象的理论,可将本次调查的主要内容确定为中国信息来源、中国第一联想、中国国际影响力、中国社会、中国经济、中国产品、中哈关系、中国人和孔子学院等9个方面。

(二)样本特征

本次调查对象男女性别比例分别为41.7%和58.3%;50岁以上的占比为1.4%,40~50岁的占比为19.5%,29~39岁的占比为42.7%,18~28岁的占比为36.4%;有博士学位的占10.7%,有硕士学位的占27.1%,有学士学位的占51.6%,其他占10.6%;在校大学生(或研究生)占比为40%,政府官员占比为26%,企业经理和私营业主占比为14%,教师及其他职业者占比为20%。以上受访者来自哈萨克斯坦南北部共9个城市,且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职业分布较均衡,为全面、客观、真实地调查各群体心目中的中国形象数据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二、中国形象分析

(一)了解中国的信息渠道

哈萨克斯坦国民主要通过直接渠道和间接渠道了解中国的相关信息。本文主要从“中国经历”和“主要中国信息媒介”两个方面来分析受访者关于中国信息的来源。

1.中国经历。受访者中来过中国的人数比例占到65.3%,其中留学的占比为45.8%,探亲及做生意的占比为34.7%,旅游占比为11.1%,出差占比为5.6%,外派工作占比为2.8%;从未到过中国的占到34.7%。大部分到过中国的受访者对中国形象的认识比较直观,对中国形象的了解和看法也比较贴合自己的所闻所感。

2.主要中国信息媒介。调查显示,受访者是通过多种媒介渠道来了解中国信息。其中通过互联网了解中国信息的比重占38.89%,通过周围中国人了解的占16.67%,通过周围哈萨克斯坦国民和电视了解的比重均为12.50%,通过报纸了解的比重为5.56%,选择其他渠道的占13.88%。可见,新媒介互联网已被哈萨克斯坦国民广泛接受并成为了解中国信息时非常信赖和依赖的主要渠道,而传统媒体电视和报纸显已过时,通过周围中国人及周围哈萨克斯坦国民得到中国相关信息的占比相加近30%,但不同人群对中国的介绍会影响受访者对中国形象的认知。

(二)中国的第一联想

“提到中国首先想到什么”,对于这一问题,受访者的回答是未经全面思考给出的,未经过理性的分析判断,是受访者对中国持有的潜意识的反应。大部分受访者对中国联想是正面和中性的。正面联想比重最高的是经济(占58.3%),其次是文化(占56.9%),从中可以看出受访者对高速发展和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经济以及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是赞同的。中性联想中其他方面的比重达到了66.7%。在访谈中,在华留学的受访者说,中国的医疗水平很高,但看病很麻烦,医院管理制度也不够完善,如对患者的服务态度不够好,关爱程度不够,而且医药费很贵(哈萨克斯坦看病是免费的)。负面联想的比重很小,主要表现在社会及文化方面,具体为中国人“公共场所吸烟、随地吐痰、不遵守交通规则”等负面形象。

(三)中国国际影响力

在中国国际影响力的评价中,本调查选择将美国、俄罗斯、日本作为比较对象,这主要是基于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互为战略合作伙伴。

图1受访者心目中美中俄日四国国际影响力分布图

图1(图中每组柱状依次表示好感度、信赖度和影响力)数据显示,在中国、美国、俄罗斯和日本四国中,整体而言,受访者对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评分最高,其次是美国,再次是俄罗斯,最后是日本。同时本调查还对以上四国要求受访者在0~100分进行打分,要求受访者以日本为基准(影响力确定为50分)对中美俄的好感度、信赖度和影响力进行评分,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受访者对美中俄日四国影响力评分

表1数据显示,好感度得分最高的是俄罗斯,为68.58分;信赖度得分最高的是中国,为64.63分;影响力得分最高的也是中国,为71.63分。整体而言,受访者对中国的影响力评价最高。为了进一步调查哈萨克斯坦国民对中国未来发展的评价,本调查又进行了“20年后的最强国是哪个”的调查。调查显示,受访者选择中国的比例较高。以上调查体现了哈萨克斯坦国民对中国崛起和中国国际影响力的认同与期盼。

(四) 中国社会形象

本调查从“贫富差距”“社会治安”“环境保护”“自由开放度”等方面对受访者心目中的中国社会形象进行了调查,结果见表2。

表2 受访者心目中的中国社会形象  单位:%

表2数据显示,受访者心目中中国社会贫富差距较大,占比为58.3%;认为社会治安差及环境保护差的占比都在40%以上,这可反映出中国目前改革进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需积极应对。受访者对目前中国自由开放度的评价趋于正面形象,对社会治安的评价也趋于中性形象,这充分反映出受访者对中国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及加强社会治安治理,维护社会稳定及实现长治久安大好局面的了解和认同。

(五)中国经济形象

调查数据显示, 51.4%的受访者认为中国经济“规模大”,47.2%的受访者认为中国经济“成长迅速”“潜力大”,这些都显示出中国经济正面向上的形象;但同时也有40.3%的受访者认为中国经济“发展质量低”,23.1%的受访者认为中国经济“发展不均衡”,这些虽然呈现的是负面向下的形象,但是也显示出受访者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关注。这在了解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哈萨克斯坦的影响的调查中也有所体现。如44.4%的受访者认为中国经济发展给哈萨克斯坦带来的“益处更大一些”,34.7%的受访者认为“利益与威胁各占一半”,仅有1.39%的受访者认为“威胁更大”。“哈萨克斯坦对其贸易顺差最大国估算”的调查数据显示,59.7%的受访者认为哈萨克斯坦对中国的贸易顺差最大,其次是俄罗斯(26.39%)、美国(5.56%)、欧盟等其他国家或地区(6.94%)。对“中国人民币的认识”的调查数据显示,31.9%的受访者认为“工作或经商过程中常常接触,比较了解”,但对人民币“了解很少”的受访者也占到了30.6%,12.5%的受访者表示“关注人民币汇率变化,认为汇率波动会在经济上产生一定影响”。以上数据充分说明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两国贸易合作交往非常密切。

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哈萨克斯坦投资办厂,一些中国公民进入哈萨克斯坦劳务市场,对哈萨克斯坦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为此,本调查从 “劳务市场”“当地经济”“中国企业”几个方面调查“中国投资企业对哈萨克斯坦的影响”,结果见表3。

表3 受访者对哈萨克斯坦劳务市场上中国劳动力的认知  单位:%

表3数据显示,40.3%的受访者认为中国人在哈萨克斯坦劳务市场上占据了个别领域而有一定影响,还有23.6%的受访者认为,因哈萨克斯坦本地劳动力和专家不足,中国派驻的专家和劳务会帮助他们解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这说明哈萨克斯坦需要中国专家,尤其是个别领域的劳动力。

“在哈中资企业对哈萨克斯坦经济发展的影响”的调查数据显示,23.6%的受访者认为因中资企业带动哈萨克斯坦经济发展而有积极影响,47.2%的受访者认为因中资企业引领个别经济领域发展而有一定影响,同时还有12.5%的受访者认为因中资企业会带来激烈竞争而有负面影响。

“在哈中资企业对哈萨克斯坦公民就业影响”的调查数据显示,40.3%的受访者认为“因为有中国企业的地方就会增加就业而有一定影响”,23.6%的受访者认为“影响不大,因为只有对精通俄汉或哈汉双语的人才才会有影响”,13.9%的受访者认为“有积极影响,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哈萨克斯坦当地就业和经济发展”,还有15.3%的受访者认为“有负面影响,因为语言不通,造成本国国民在中国企业就业困难”。

以上数据显示了哈萨克斯坦国民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肯定和关注,同时也体现了他们对在哈投资的中国企业和在哈工作的中国公民给当地经济发展带来积极影响的认可和期盼。受访者哈萨克斯坦女子师范大学人文科技学院副院长、教授MASSYROVA RIMMA认为哈萨克斯坦国民非常关注和肯定中国的发展,认为中国发展势头良好,并提出了“汉语—货币—商品”新理论,认为如果想在一个国家生活或者与这个国家展开合作,就必须掌握该国家的语言,他们学习汉语就是为了关注和了解中国的发展。

(六)中国产品形象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哈萨克斯坦国民接触的中国产品种类比较丰富,并对中国产品的品质、技术水平和价格等方面有着不同的评价,有时甚至差异很大。如有人认为中国产品“物美价廉”,有人认为提起中国货就能想到“伪劣滥造”。为进一步了解哈萨克斯坦国民对中国产品的客观评价,本调查分正负两方面进行分析,要求受访者对中国产品的品质、技术水平和价格作出评价,结果如图2所示。

图2数据显示,38.9%的受访者认为中国产品“品质好”,45.8%的受访者认为中国产品“技术水平高”,51.4%的受访者认为中国商品“价格低”;同时,还有15.6%的受访者认为中国产品“品质差”,11.1%的受访者认为中国产品“技术水平低”,8.3%的受访者认为中国产品“价格高”。

以上二组数据表明了大多数受访者对中国产品给予了正面评价。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国产品进入哈萨克斯坦市场,但是因为自主品牌较少,或者品牌效应很弱,所以很多中国品牌产品还没有引起哈萨克斯坦国民的充分关注。调查中我们发现,受访者了解的中国品牌很有限,仅仅有不到10%的受访者知道以下产品品牌,如服装类的“美特斯·邦威”“衣讯”“李宁”,电器类的“海尔”“联想”,手机类的“中兴”“华为”,网络软件类的“QQ”“微信”“淘宝”等。

图2受访者心目中的中国商品正面及负面形象

(七)中哈关系

调查数据显示,51.4%的受访者认为中哈关系非常友好,31.9%的受访者认为中哈关系睦邻友好,6.9%的受访者认为中哈关系一般,4.2%的受访者认为两国关系冷淡,2.8%的受访者认为两国关系紧张,还有2.8%的受访者表示很难回答。以上数据显示出了中哈两国关系正面向上的积极形象。为了更深入地预测和控制影响中哈两国关系的因素,调查组还进行了“影响中哈关系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的调查,数据显示,43.1%的受访者认为“人文交流”为最有利因素,33.3%的受访者认为“经济合作”也是有利因素;同时,有58.9%的受访者认为妨碍中哈关系的因素之一是“哈萨克斯坦与中国的经济摩擦”。这充分表明哈萨克斯坦国民发自内心希望与中国加强人文交流和经济合作的美好愿望。

(八)中国人的形象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毗邻而居,山水相连,相互间友好交往的历史源远流长。如今,走进哈萨克斯坦国民心目中的中国人越来越多,受访者对中国人形象的整体评价见图3。

图3受访者心目中中国人的正面和负面形象

图3数据显示,“勤劳”“民族自尊心强”“顾及别人”的中国人正面形象在受访者心目中认同度最高,占比分别为73.6%、45.8%和43.1%;同时,“精于算计”“不讲究”“无法信赖”的负面形象也同时存在于部分受访者心目中,占比分别为56.9%、48.6%和22.2%。

(九)孔子学院形象

孔子学院已经成为促进中哈人文交流的有效载体和增进中哈人民友谊的重要平台。目前哈萨克斯坦有4所孔子学院,分别是2005年在阿斯塔纳由西安外国语大学负责建立的哈萨克斯坦欧亚大学孔子学院,2009年在阿拉木图由兰州大学负责建立的阿里—法拉比哈萨克斯坦民族大学孔子学院,2009年在阿克托别由新疆财经大学负责建立的阿克托别国立师范学院孔子学院,以及2012年在卡拉干达由石河子大学负责建立的卡拉干达国立技术大学孔子学院。对受访者心目中孔子学院形象的调查如表4所示。

表4 受访者心目中的孔子学院  单位:%

数据显示,41.7%的受访者希望去孔子学院学习汉语,说明对孔子学院比较了解,但有近60%的受访者只是知道孔子学院却不了解具体内容。孔子学院作为世界各国人民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窗口及平台,对中国文化海外传播与中国海外形象建构的作用日益凸显,因而我们应充分利用孔子学院汉语教学的平台作用,实现语言及文化双向交流及学习的目的,加大孔子学院在哈萨克斯坦的宣传力度,使其真正发展为以加强中哈两国沟通、交流、理解为目的的语言文化培养之地。

三、启示

调查中,“充满活力、不断发展、有创新力、规模大、成长迅速、发展潜力大、文化积淀深厚、历史悠久”等积极向上的中国正面形象更多地出现在哈萨克斯坦国民心目中。现实中中哈关系的快速发展,各领域合作的全面推进,两国间纵横交错的公路铁路、油气管道、贸易交往、通讯网络、人文交流等互联互通已初具规模,这些都为双方战略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创造了良好条件。同时,“中国企业会影响和冲击哈萨克斯坦经济”“中国产品质量差”“中国人不讲究、很自负、不可信”等负面形象也出现在受访者心目中。客观地说,这与受访者获得中国形象的信息来源主要是互联网和周围的人有关,因为互联网上的中国信息鱼龙混杂,有好有坏,更重要的是受西方媒体 “中国威胁论”“妖魔化中国”的渲染鼓吹而损毁中国形象;此外,周围人介绍的中国,是没有充分的知识储备的随口介绍,道听途说的现象多有存在。这些都反映出中国形象在哈萨克斯坦乃至中亚各国塑造的路径、深度和内容还存在一些不足。为此,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加强中国形象的传播和塑造。

(一)加强中哈媒体宣传合作,创新文化产品,促进民心相通

哈萨克斯坦国民非常想了解当下全面、真实的中国,但了解渠道大多以传播者自身出发,带有较强的自身所需色彩。所以,首先应加强中国媒体和哈萨克斯坦媒体的合作,着力打造针对哈萨克斯坦的语种媒体;其次在与哈萨克斯坦媒体合作的基础上,创新出符合当下中国国情、新疆区情、“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发展的文化产品,采用更容易让哈萨克斯坦国民接受的民间文化的交流方式,注重中国文化的“传统核心”对接“时代气质”。

(二)加快通过孔子学院传播中国文化、扩大中国影响力的步伐

语言和文化之间有着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的推广对文化传播有巨大的推动作用。[1]孔子学院以汉语教学为渠道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各国人民更直接地接触中华文化,更及时更有效地了解中华文化。目前哈萨克斯坦4所孔子学院不仅是哈萨克斯坦汉语教学推广基地,同时也是哈萨克斯坦国民了解中国的窗口,是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交流合作的平台,也为中国文化外交提供了良好平台。调查结果表明,哈萨克斯坦孔子学院的宣传力度还不够,还未真正起到哈萨克斯坦国民了解中国及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平台作用,因而我们应加快孔子学院建设步伐,在加大汉语国际教育的同时,在教材及教学内容中更好地讲述丰富多彩的中国故事,传播真实客观的中国形象,为中国走向世界共同努力*详见范晓玲在第三届中亚经贸合作暨汉语国际教育研讨会主题发言《当好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排头兵,在国际语境中讲好中国故事》。。

(三)加强中哈两国青年群体的人文交流合作,培养塑造中国新形象

新疆与哈萨克斯坦拥有很多相近的文化元素,如在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语言等多个方面都具有相似性,这为两国人民开展文化交流提供了很好的平台。目前来中国尤其是来新疆的哈萨克斯坦留学生人数众多,他们积极参加中国—亚欧博览会等大型国际活动,一些哈萨克斯坦的汉语学习者进入中资企业工作,与中国人联姻;同时也有很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走进哈萨克斯坦担任国家公派汉语教师及志愿者,与哈萨克斯坦年轻人交朋友、互帮互学。我们应通过发展文化旅游、学术交流、教育合作、音乐美术等产业,加强两国青年群体间的人文交流与合作,拓展双方高层次科研及高水平青年人才合作培养的规模和深度,从而实现民心相通并赢得彼此的信任。

参考文献:

[1]郭琼.中国在中亚地区国家形象塑造的实践、挑战及建议[J]. 新疆社会科学,2014(1):74-79.

[2]陈一琳.西方视域中的中国形象[D].郑州:郑州大学,2012.

[3]王晓玲,董向荣.韩国人心目中的中国形象——基于焦点集团访谈的研究结果[J].当代亚太,2010(2):109-132.

【责任编辑:陈小昆】

An Analysis of China’s Image in the Eyes of Kazakhstan Citizens

FAN Xiaoling,CHEN Gangling

(XinjiangUniversityofFinanceandEconomics,Urumqi830012,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uses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 to investigate different levels of Kazakhstan citizens with such questions as “What do you think of China?”, “Why do you think of that?”, “How to think China?” and so 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mage of China is positive in the eyes of respondents in the sphere of China’s rise, China’s influence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However, the image is negative in the sphere of social justic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itizen image, Chinese products, and so forth. And this reflecs that the image of China still has deficiencies in overseas shaping path, depth and contents as well. There fore, it is of necessity to take measures from the aspect of overseas publicity, Sino-Kazakhstan youth communication, and the establishement of Confucius Institue to build the image of China to further promote it in the eyes of Kazakhstan citizens.

Key words:Kazakhstan citizens; image of China; image building

收稿日期:2015-11-20

基金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科基地中亚汉语国际教育研究中心项目“丝绸之路经济带人文交流中的中国文化走出去研究”(项目编号:XJEDU040715B02);新疆哈萨克文化与民族现代化研究中心项目“哈萨克斯坦教科书中的中国形象”(项目编号:XJEDU080113C01)

作者简介:范晓玲(1965—),女,新疆财经大学中国语言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文化传播;陈刚岭(1960—),男,新疆财经大学中国语言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汉语国际教育。

中图分类号:D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840(2016)02-0074-07

DOI:10.16713/j.cnki.65-1269/c.2016.02.010

猜你喜欢
中国形象形象塑造
美国保守主义权势集团对杜鲁门政府对华政策的影响
东方主义在大正日本文学中的探讨
西班牙媒体眼中的中国形象
《头脑特工队》的人物形象塑造
我在豫剧《狱卒平冤》中的形象塑造
19世纪中后期东西方画报中的晚清中国镜像
论舞蹈表演中舞蹈演员的形象塑造
从香港恐怖片看中国内陆形象的演变
讲好中国故事:政府对德传播媒体该怎么做
贾樟柯电影中的底层人物形象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