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刚,梅 昀
(华中农业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非自愿性水库移民安置补偿政策绩效评估研究*
——以湖北省丹江口水库为例
陈刚,梅昀
(华中农业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摘要:非自愿性水库移民安置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国家为了做好移民安置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为了评估非自愿性水库移民安置补偿政策的绩效,构建了一套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利用数学模型进行定量化评估,并以湖北省丹江口水库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丹江口水库移民安置补偿政策较好地达到目标,实施效果较好,移民生活水平及发展能力得到了改善,但移民的满意度不高。因此,应该完善移民社保体系,加大后扶力度,建立移民心理辅导机制并提高移民参与度。
关键词:移民安置;绩效评估;模型构建;实证研究
为了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起,在全国范围内陆续兴建了大量的水库等水利设施,用来满足区域灌溉和蓄水发电需要。这些拦洪蓄水和调节水流的水利工程,在提高我国粮食产量和促进水产养殖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与此伴生的非自愿性水库移民安置工作,成为我国涉及范围广、迁移人数多、延续时间长的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做好水库移民安置工作,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安置补偿相关政策。例如,1958年国务院实行《建设用地征用土地办法》,1985年水利电力部制订了《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前期工作程序暂行规定》,1986年制订了《水利水电工程淹没实物指标调查细则》,2006年国务院颁布了《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等等。这些政策的目标是否达成,实施效果如何,移民生活水平和发展能力是否得到改善等尚不明确,这就需要我们以政策文件为依据,对非自愿水库移民安置补偿政策进行有效的绩效评估。
目前国内学者关于水库移民安置指标体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工程项目和规划的角度进行评价。如张明义等人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和心态环境三个方面选取指标, 建立移民安置泛评价指标体系, 对移民安置情况进行了广泛评价研究[1];二是从社会经济学的角度进行评估研究,如李超云介绍了水库移民独立评估工作中所采用的评估指标体系,包括社会经济状况、公众健康、教育资源、妇女地位、生产条件、社会保障体系等[2],胡宝柱和郭书英等研究水库移民监测评价指标体系[3]; 三是从资源环境的角度对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进行了框架性研究,如杨文建等主要是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构成方面选取和设置指标,其指标体系内容包括:自然优势指标、经济效益指标、社会效益指标、建设优势指标[4]。虽然大量学者对政策绩效评估提出了多样化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但是目前对水库移民安置补偿政策进行在绩效评估的实证研究还较少,特别是非自愿移民方面就更少。
鉴于我国对于水库移民安置补偿政策的现状,本文借鉴国外政策评估的理论研究成果,结合国家政策目标要求和非自愿性水库移民的实际情况,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从政策目标的达成程度、移民的生活改变情况和移民的主观感受等方面,建立水库移民安置补偿政策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数学模型,并以丹江口水库移民安置补偿政策为研究对象,进行政策绩效评估的实证研究,以期为移民的安置补偿政策的改进提供依据。
一、移民安置补偿政策绩效评估体系的构建
(一)政策绩效评估的理论依据
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学者拉斯韦尔提出了“政策科学”的概念,此后,政策评估在西方逐渐成为监督政府公共开支,促进政策实施和完善的重要方法。从早期的通过实验测量公共政策效率与效果,到第二代以目标导向的“实地试验”,再到第三代“社会试验”等偏重定量化、技术化的评估方法,再到第四代政策评估重视利害相关者的内心感受的回应,更多地注重人在其中的感受。综合这些方法,进行水库移民安置补偿政策绩效评估,既要注重政策实施的精细化测量和量化分析,更要关注政策受体(移民)的主观感受和内心满足感[5]。
国内外学者对政策评估的标准尤其是绩效标准、效率标准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和分类方法,其中,国外学者Nakamura&Smallowd首次将民众满意度以及系统的维持性加入政策评价标准中, 20世纪80年代,他提出了关于政策评估标准分类方法,即目标达成程度(Goal Attainment)、效率(Efficiency)、选民满意度(Constituency)、标的团体的回应(Clientele)、系统的维持(System Maintenance),这种政策评估的方法值得借鉴。根据以上分析,对于非自愿性水库移民补偿政策来说,我们必须关注政策目标的达成度,政策执行的差异度和政策受众的内心回应,其具体含义如下:非自愿性水库移民安置补偿政策的目标就是要满足生存能力,促进发展能力,使移民的生产能力和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和提高,达到安居乐业的生活状态。政策的评估就是要评估政策是否实现了政策制定的目标;非自愿性水库移民安置补偿政策包括搬迁的货币化补偿、土地和房屋安置及公共福利政策等方面的内容,执行过程中是否有流失和偏差,也是评估的重点;从流程来看,政策的全过程就是主体制定政策,作用(执行)于客体(受众),并通过反馈不断地纠正完善的过程。受众是接收政策、反馈政策的重要环节,政策评估必须重视受众的内心感受。非自愿性水库移民安置政策的评估就要以人为本,重视移民的主观感受[6]。
(二)政策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设立的原则
指标体系必须要充分体现政策评估的内容和要求。在确定水库移民绩效评估指标时,应遵守以下基本原则:
1.系统性原则。指标的设立能全面反映政策评估的三个要求,指标与评估准则之间具有逻辑关系,指标相互之间具有关联性和系统性,绩效评估的指标从样本户、村、县到整个水库库区及移民安置区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这些指标要无一例外地成为整个系统中的一个元素。例如,样本家庭收入中的粮食产量指标,从样本家庭调查起,一直到村、县及整个库区都有这一指标,这样就会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所有指标都能在整个系统中表达出来。
2.可比性原则。定量的数据具有可比性,就是指绩效评估的数据能够同时符合横向比和纵向比的要求。例如,从纵向上,水库库区移民在搬迁前和搬迁安置后的数据具有可比性;从横向上,水库库区和安置影响区不同区域之间以及同一区域内的不同安置点之间的调查数据要具有可比性。定性的指标具有可量化可计算的要求,比如满意度可以分档赋值。
3.关联性原则。这就要求在水库移民安置补偿政策绩效评估中的重要指标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例如,移民的人均纯收入反映当年的绝对数水平,同时移民前后的人均收入水平变化率对于解释问题来说具有较大的关联性,但各自作用不同,前者反映移民当年的收入状态,后者反映提高的状态。还如,环境优劣度既在客观上反映移民居住环境,又与其主观感受相关。
4.全面性原则。水库移民安置补偿政策绩效评估指标要能全面反映移民的经济状况、社会关系、主观感受和政策的客观效果等各个方面。 由于移民安置的特殊性,除了设立注重政策实施的指标外,还必须体现以人为主体的特征,注重移民的主观感受,移民是否建立了新的社会关系并融入当地。
(三)移民安置补偿政策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按照多因素综合分析法,水库移民安置补偿政策绩效评估体系,目标层可以分为补偿安置情况(政策落实情况)、移民生活情况、移民主观感受三大类别。与此相对应,就可以以安置补偿、发展能力、社会保障作为政策落实情况评估的准则层,以收入水平、消费水平、居住环境、公共设施完善程度作为移民生活状况评估的准则层,以对政策的满意度和融入度作为移民主观感受评估的准则层,逐层形成18个指标,指标树如图1。
图1 安置补偿政策绩效评估指标树
(四)评估模型的选择
1.建立评估模型。采用多因素加权平均法计算水库移民安置补偿政策绩效评估的综合指标值,其模型为:
其中,F为水库移民安置补偿政策绩效评估的综合指标值;Fi为i指标的分值;Wi为i指标的权重值。
2.指标值的标准化处理。Fi=Si/Ti×100,Si为i指标的实际值,Ti为i指标的标准值。
二、丹江口水库移民安置补偿政策的实证研究
(一)丹江口水库移民补偿安置政策简述
丹江口水库移民工作大致分两个阶段:早期移民阶段(1958—1978年)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阶段(2003—2014年底)。两个阶段前后二十年分多批次安置移民几十万人,由于国家当时经济基础薄弱,移民安置补偿水平较低(由于年代久远,数据保留不全,因此不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阶段(2003—2014年底),2003年,国家确定丹江口水库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对水库大坝进行了加高,淹没涉及湖北省丹江口、郧县、郧西、张湾、武当山特区5个县市区,约需动迁18万人(农村移民15.5万人),规划生产安置人口13.5万人,包含县外迁安置移民 7.38 万人,分别安置到武汉、襄樊 、荆门、 潜江、天门等地,其中,襄阳2.15万人,荆门0.55万人[7]。本研究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阶段移民为研究对象。
对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移民安置补偿问题国务院及湖北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覆盖移民的生产生活补偿、外迁补偿、基础设施项目等方面,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移民安置建设项目。直接涉及移民生产生活内容,其中主要是农村移民居民点建设,资金标准为外迁移民基础设施费人均1.5万元,并且配套农村水利设施建设[8]。
2.移民个人补偿项目。补偿项目包括:居民房屋补偿、附属建筑物及设施补偿、移民搬迁费、青苗果树补偿、其他项目补偿等。
这些题目要求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观察、思考问题,并运用所学基础知识、思想方法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最终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体现了高考重点考查“学生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强调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交流与合作等学生适应未来不断变化发展社会的至关重要的能力”的要求[6].
3.外迁移民生产安置补偿项目。丹江口水库移民的生产安置标准为:农村外迁移民生产安置费和个人补助费人均3.2万元,其中,按人均2.3万元拨付安置区村集体(农场),用于落实移民人均1.5亩责任田;人均0.15万元用于移民责任田的整理;人均0.1万元用于支付移民集体生产发展用地补偿;人均0.3万元用于为移民办理养老保险;人均0.3万元用于补助移民个人购置农机具、种子、肥料和农药及其它方面的生产投入;人均0.05万元由省统筹掌握,用于解决安置区生产安置中出现的重大问题等[9]。
4.后期扶持政策。主要包括针对移民的就业培训、生产性贷款等。
(二)丹江口水库移民补偿安置政策绩效评估
1.指标权重的确定。指标体系的构建采取多因素综合分析法,根据每个子目标的重要程度确定权重顺序,分层确定权重,最后分解计算到每一个指标。各指标权重值通过特尔菲法确定。特尔菲法即专家打分法,本文选取业内相关专家25人进行打分,其中,学者占40%,移民行政官员占20%,政策研究咨询机构专家占40%,分层次按百分制打分,计算到每个指标,得到计算表中的权重值表。
2.评估指标实际值的确定。
(1)定量指标实际值的确定,采用统计数据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本文对安置补偿标准、养老保险参保率、生产性贷款额度等在政策法规中相对应的指标,为确保数据的真实客观,采用当地统计局为调查移民政策落实情况而进行调研并统计的数据。而其他无法通过统计数据测算的指标可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获取。由于襄阳是湖北接受安置移民最多的市,而荆门钟祥自丹江口水库移民以来一直是重要的移民接受地,故笔者在襄阳襄州区黄集镇和荆门钟祥柴湖镇这两处移民集中安置区各选取100户移民进行问卷调查,以期用抽样调查法来了解丹江口水库外迁移民的基本生活情况,共得到有效问卷196份。数据处理过程中,对于一些定量化的指标,比如人均收入,恩格尔系数,人均居住面积、清洁饮水(自来水)使用率,交通通讯设施的普及率等直接采用调查数据的平均值。人均纯变化率指标是指移民前或移民后收入的变化情况,变化率=(评估期—基期)/基期*100%。(问卷中确定的基期是移民前一年2009年,评估期定为2014年)
(2)定性指标实际值的确定,本文对居住环境优劣度、政策的满意度以及移民的社会交往水平等定性指标,通过在调查问卷中设置若干等级标准,并赋予不同的分值来获得。环境优劣度可分为优、较优、一般、较劣、劣5个等级标准;政策的满意度分为很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很不满意5个等级标准;而社会交往水平分为高、较高、一般、较低、低,并分别赋予相应的分值。上述等级标准从高到低赋值为100、80、60、40、20,根据调查结果,算出指标分值。
3.评估指标标准值的确定。各指标标准值的选取方法如下:安置补偿费用根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移民补偿标准》的相关规定为货币补偿3.2万元,土地补偿为人均1.5亩;人均纯收入按照丹江口市“十一五”规划2010年的标准值为6596元;根据丹江口市“十一五”规划,2010年恩格尔系数为39.7%;生产性贷款的标准值18.7%,是参照湖北省信用合作社农户生产性资金来源的抽样调查中贷款农户的比例。人均住房面积、环境及部分公共设施的标准值按安置补偿标准确定,其余是相对指标,标准值为100%。
4.丹江口水库移民安置政策绩效评估计算。本研究中,定义Si即为i指标通过统计数据并结合问卷调查得到的实际值,Ti即为i指标通过相关政策法规规定和统计年鉴确定的标准值,设置目标实现度为Fi,对各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即Fi=Si/Ti×100。丹江口水库移民安置政策绩效评估计算结果见表1。
其中:若最终得分低于60分,说明政策实施效果差,完全没达到其目标;若得分在大于60且小于或等于75分之间,说明政策效果一般,基本达到目标;若得分在大于75且小于或等于90分之间,说明政策效果较好,较好地完成目标;若得分大于90,说明政策实施效果良好,很好完成目标;若实际值大于标准值,则取值100,说明政策到达了预期的效果,全部实现了政策目标。
表1 丹江口水库移民安置政策绩效评估计算表
5.丹江口水库移民安置政策绩效评价结果及分析。根据上述权重的确定、指标标准化的计算,最后得到湖北丹江口水库移民安置补偿政策绩效评估的最终得分为75.43。可以认为丹江口水库移民安置补偿政策较好地完成了政策目标,取得较好的政策效果。
一是补偿安置政策整体落实情况良好,但是依然存在不足。目标层的各项指标得分表明,安置补偿政策中人均1.5亩的土地,3.2万安置费均落实到位;社会保障政策中,新农合参加率良好,新农保参加比例不高,实施过程中执行不力,没有做到全面覆盖;后期扶持政策中,就业培训比例虽然较高,但实地调研中发现培训针对性不强,更为突出的是,后期的生产性贷款扶持比例很低,由于农业生产周期长,不可控制因素多,有效抵押物不足等特点,所以农户得到的贷款较少,而且能得到贷款的主要是种植养殖、经营大户,普通农户基本无法得到生产性的贷款。
二是移民生活水平基本得到满足。在收入方面,移民实际人均纯收入大大高于移民地(丹江口市)的农村人均收入水平。调查显示,移民由山区丘陵旱地作物和林果种植到安置地的以水田种植为主,生产方式和种植模式有很大的变化,移民适应存在一定问题,移民的种植养殖收益比移民前有所萎缩,单位土地产出水平比当地居民低。虽然土地作为生产资料没有产生持续收益,但农业收入在移民总收入中占比很低,非农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问卷调查中有81.5%的家庭主要收入来源为打工等非农所得。在居民消费水平方面,恩格尔系数(即食品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比移出地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还低。根据联合国对恩格尔系数的划分标准,移民的发展已经达到了小康标准。在居住状况方面,移民实际人均居住面积高于移民政策规划的24m2,在居住环境满意度调查中,丹江口水库移民安置中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基本是整村搬迁、集中安置,房屋整齐美观,移民整体满意度比较高,但有的移民认为集中安置统一建房不如原先按个人意愿建房,有的房屋建筑质量不高,不够满意。同时,早期“插花安置”的移民对目前的居住环境不太满意。在基础设施方面,样本农户基本用上了自来水,安全用水比移民前相比是完全改善了。集中安置的移民居民点,有的建立了配套的学校,部分较小的居民点,中小学撤并后,导致上学不便,移民反映师资力量薄弱,因此教育设施完善度相比其他公共设施指标得分不高。交通设施方面,移民实现了村村通公路,交通便捷度大幅提升,移民比较满意;在医疗设施方面,主要是看移民到中心医院是否便捷,移民点是否有医务室,调查发现,80%以上的移民村配有医务室,镇上有卫生院和计生服务站,基本能满足移民日常看病就医需要。
三是移民主观感受一般。在对补偿标准的满意度调查中,移民对政策满意度偏低,移民的不满意率达46%,其中,很不满意的占25.5%。根据实地调查了解到,移民对政策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移民认为补偿标准偏低,尤其是移民前生活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农户感觉更加明显。在政策落实执行的满意度调查中,不满意的农户(包括不满意、很不满意)占比34.5%,移民不满意的原因多样,主要是对基层干部不满、对房屋建筑质量不满、对居住环境不满等几个方面。在社会交往方面,移民的社会交往情况较好,调查显示,与当地居民交往水平高的移民(包括高、比较高)占50.5%,交往一般的占31.5%,交往水平低的(包括较低、很低)占18%。对于整村安置的移民来说,移民邻里关系变化不大,交往影响不大,仅仅只有少部分早期插花安置的移民存在着受当地居民排挤的情况。
三、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移民绩效评估的研究结论
移民外迁的早期阶段,是移民适应外地生活最重要的时期。本文通过对南水北调工程丹江口水库湖北外迁农村移民在安置地生活一年后的抽样调查,主要围绕移民户安置补偿情况、生活情况、主观感受等方面,综合分析了丹江口水库移民政策的实施效果。通过对实地调研数据与大量宏观统计数据的归纳和计算,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移民政策实施到位,移民的生活水平和发展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能致富”的政策目标,但同时存在两个矛盾:一是硬性政策的落实良好与移民对政策的满意度不高的矛盾;二是移民生产生活水平的绝对提高与移民心理期望的矛盾。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方面的因素:
一是心理因素。虽然移民整体在安置地生活水平较之前大幅度提高,但是移民内心留恋故土,对新生活的满足感不强。尤其是搬迁之前生活水平较高的农户,认为补偿标准偏低,生活水平提高不显著,甚至还会降低。调查中还发现,部分移民“等、靠、要”等思想十分严重,他们认为自己是为了国家的利益牺牲自己的利益而被动地搬迁,认为自己是“特殊公民”,处处要求政府关心、照顾,而当政府无法一直满足他们的种种要求时,他们的生活和情绪就受到极大的影响。
二是攀比因素。横向上来说,虽然移民相对于搬迁之前收入水平有了较大的改变,但生活水平仍不及当地居民,移民时间越短对比越强烈。实地调查中发现,移民的实际收入水平低于安置地荆门钟祥市2014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2 078元。他们对是否被集中安置并不关心,一部分人甚至希望和老户(当地居民)住在一起,原因是他们可以借此分得好的土地。他们渴望得到与当地居民同等的待遇。此外,两县之间或者某个县不同的镇上政策的落实和执行必然存在差距,得到补偿少的移民会产生一种不公平感和被剥夺感,进而觉得政府没有一视同仁。纵向上来说,作为公益项目的南水北调工程,国家为控制移民安置成本,补偿标准远低于高速公路、铁路、城市改造等项目的补偿标准,水库移民若与上述项目拆迁补偿和补助政策进行比较的话,自然会感到很不公平,产生不满情绪。
在移民安置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一是社会保障中新农保参保率不高。有的移民看不到长远的利益,不愿意缴纳,有的移民算了一笔账,多交没有多得,认为不划算,还有的移民认为以后的事情说不清,交钱怕吃亏;二是就业培训针对性不强;三是生产性贷款落实情况很差;四是农民增收途径不多。
(二)完善移民安置补偿政策的建议
移民外迁后,由于安置地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社会关系对于移民自身来说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和调整,移民对未来不确定因素的担忧等原因,移民从心理上认同、从生活上适应安置地的新环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移民政策目标在宏观层面实现的同时,也要关注移民的内心感受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1.在政策设计方面,应完善移民社会保障体系,提高新农保的参保率,使移民做到“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减少对未来不确定因素的担忧。本次调查发现,移民的新农合覆盖率高,新农保实施相对滞后。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移民参保意识;进一步完善新农保政策,在分级定档上更加科学合理,体现多交多得;进一步加大对生活困难移民养老保险缴费补贴、并实施政策优惠,提高移民困难群体的参保率;加大移民低保的覆盖面,对生活困难的移民家庭,应给与临时救助,优先纳入低保。
2.在政策安排方面,需加大后续扶持力度,提高移民发展能力。一是培训提高移民技能和素质。丹江口水库大部分移民搬迁前都是种植玉米、蔬菜等旱地作物和柑桔等林果,搬迁到平原地区后往往不会种水稻、油菜等水田作物。要有针对性的对移民进行水田作物种植技术和养殖技术的培训,同时当地农业技术部门要适时加强技术指导,解决移民农业生产当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同时应针对移民的现实需求举办富有特色的各种技能培训班,加快移民生产、经营技能的培养与提高。二是推进劳动力转移就业。基层政府应搜集发布打工就业等相关信息,为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提供服务,鼓励移民从事商贸经营等第三产业。三是政策扶持。通过贴息贷款、小型涉农项目资金、小型水利项目以及银行贷款等多种形式,改善移民的水利设施,提高生产条件,扶持移民中种植养殖大户。减轻税赋,对从事营运和商贸、餐饮、服务等第三产业的移民给与税收减免。通过增强移民发展能力,使移民尽快适应当地社会环境,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
3.在政策执行落实方面,要建立移民心理辅导机制,提高移民参与度。外迁安置移民原有的生活环境、社会关系和生产模式发生很大的改变,面对新的环境、陌生的社会关系,移民容易产生精神焦虑,对未来生活忧心忡忡,同时依恋故乡故土等复杂的心理因素交织在一起,容易产生不满情绪。移民新的生产关系的重构和重建,需要相当长时间。政府部门应关注移民的心理状况和精神需求,在移民的初期阶段,应有专门的机构和专业人士对移民进行心理疏导和辅导;充分尊重移民生产、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让其产生“离土不离乡”的感觉,使移民尽快适应新的生活,融入新的环境。增强移民政策实施和操作过程中的透明度,涉及移民切身利益的各种资金、建设项目、相关政策,要加大宣传力度并进行公示,确保移民的知情权;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建立移民代表参与和监督机制;对侵占移民利益的行为,要加大打击和惩处的力度;改进基层干部工作作风,改变简单粗暴的工作方式,增进干部与移民间的平等互动,改善移民的主观感受。
[参考文献]
[1]张明义,盛湘渝,顾恒岳,等.工程迁建移民安置的泛评[J].大自然探索,1995(4):53-58.
[2]李超云.移民安置监测与评估[J].华东水电技术,2001(1):78-79.
[3]胡宝柱,郭树英.水库移民监测评价指标体系[J].海河水利,2001(5):24-26.
[4]杨文健,唐钟鸣,赵海涵.水库农村移民安置绩效评价框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6):99-102.
[5]勒纳,拉斯韦尔.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68.
[6]彼得·罗西,霍华德·弗里曼,马克·李普希.项目评估方法与技术:第6版[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213.
[7]湖北省人民政府.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移民工作的通知[J].湖北省人民政府公报,2010(6):7-10.
[8]湖北省人民政府.湖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管理暂行办法.湖北省人民政府公报[J].2010(5):45-48.
[9]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丹江口水库初步设计阶段征地农村移民安置规划设计报告(直接费概算)的批复[EB/OL].[2015-05-10].http://baike.baidu.com/link?url=EItE8y8vj0ErRan6h_PbPrBmz0be1lxtW_HZrIlz3sXktEYP8Dm0RiPEMmLXATNfpXDdeWfz LptvLOjDZUn7ga.
(责任编辑王婷婷)
Evaluation of Involuntary Reservoir Resettlement Compensation Policy:Take Hubei Danjiangkou Reservoir as an Example
CHEN Gang, MEI Yun
(FacultyofPublicAdministration,HuangzhongAgricuturalUniversity,Wuhan430070,Hubei,China)
Abstract:For the resolution of the complex project of the reservoir resettlement, a series of regulations and policies have been made so far. For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these policies, an index system has been set up using the method of multi-factor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and a mathematical model for quantitative evaluation.Taking Hubei Danjiangkou Reservoir as an example for empirical research, it shows that: the Danjiangkou reservoir resettlement compensation policy has achieved policy objectives satisfyingly. Although the living standards and development ability of emigrants are improved, the emigrants are far from feeling content. Therefore, it’s suggested that the social protecting system for emigrants be bettered and supporting force strengthened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sychological aiding mechanism and enhancement of the emigrants’ participation.
Key words:the migration settle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model-establishment; empirical research
收稿日期:2015-12-06
作者简介:陈刚(1990-),男,湖北省鄂州市人,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生,主要从事土地行政管理研究;
通讯作者:梅昀(1964-),男,江西省湖口市人,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土地经济管理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非自愿性水库安置中‘两区’土地公平补偿机理与制度建设研究”(14BGL203)
中图分类号:D63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3/j.issn.1671-6477.2016.02.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