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英,王春华,贺宇宏,李秀英,王 红,张秀琴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1.护理部,2.检验科,河北承德067000)
团队合作在血标本分析前质量管理中的实践与效果
李淑英1,王春华1,贺宇宏1,李秀英1,王红1,张秀琴2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1.护理部,2.检验科,河北承德067000)
摘要:目的探讨医疗-医技-护理-后勤多部门团队合作在血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中的有效性。方法2014年9月成立血检验标本分析前质量专项质控团队,由护理部、医务处、检验科、后勤保障处、医用材料处、网络中心、质控办、院感科等多部门联合组成,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对分析前不合格血标本的采集、送检、接收、检验前处理等环节进行分析,确定根本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并对实施后的效果进行追踪验证。结果2015年1 月-2015年3月追踪分析前血标本不合格率降低至0.232%;进入第2个质量循环(PDCA),调整对策后,2015 年5月-2015年7月再次追踪不合格率降至0.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多部门合作体系,改善流程,进行环节控制,完善科室间的沟通与交接,加强培训,是有效做好血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团队合作;质量管理;成效
临床上70%~85%的诊断是建立在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基础上[1],血液标本的检测结果是临床医生准确诊断疾病,制定正确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而血液标本采集及送检工作的合格与否直接影响检验结果是否真实[2],进而影响疾病的诊治工作,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是医疗安全的一大隐患。为了解、分析血标本分析前质量的现状,找出根本原因,制定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本院采用多部门联合组成质量改进团队,运用质量管理工具进行管理,保证血标本分析前的质量,确保化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1.1 一般资料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2014年9月-2014年11月住院部及门诊送检的209 600份血检验标本,对其分析前质量进行查检,其中不合格血检验标本624份,不合格率0.298%。所有的标本均由门诊及临床护士采用真空血样采集容器进行采集,对无法进行检测或检测后会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标本统称为不合格标本。624份不合格血标本中抗凝血中有凝块标本232份(37.2%),条形码相关问题160份(25.6%),标本采集量不足130份(20.9%),标本溶血、脂血71份(11.4%),错误使用采血管31份(4.9%)。院内门诊、临床科室不合格血标本合格率见表1。内科系统老年科、血液科、心脏科和消化科不合格血标本所占比例较高;外科系统中胃肠外科和肝胆外科所占比例较高;儿科的不合格血标本所占比例较高。
表1 2014年9月-2014年11月门诊、临床科室分析前血标本不合格率
1.2 方法
1.2.1 成立专项质控小组2014年9月成立血检验标本分析前质量专项质控小组,由护理部、医务处、检验科、后勤保障处、医用材料处、网络中心、质控办、院感科等多部门联合组成,由护理部及检验科负责收集资料,资料的来源包括检验科登记及科室上报的不良事件。对不合格标本的采集、送检、接收、检验前处理等过程进行查检分析,查找根本原因,从2015年1月开始对实施后的效果进行追踪验证,监控不合格血标本。
1.2.2 找出近端原因小组成员利用头脑风暴法分别从人、机、料、法、环等几个方面对出现的不合格血标本的原因进行分析,绘制鱼骨图。见图1。
图1 不合格血标本鱼骨图分析
1.2.3 确定根本原因,拟定对策并实施血检验标本专项质控小组进行实地调查并召开会议,对所发现的系统原因与特殊原因等相关因子进行事实比对,确定了根本原因并制定具体可行的改进措施,每一项均指定负责人,列出开始日期及完成日期,由质控小组组长及各相关部门负责人监督执行情况,加强对策实施的执行力。见表2。
表2 降低血标本不合格率对策拟定表
1.2.4 对策监控并修订2015年1月起对改进措施实施后的血标本进行跟踪验证,2015年1季度未达到理想的效果。分析原因存在网络采血用管及采血量提示有误或提示内容不全,新护士换科对部分采血要求不掌握及血常规采血管质量不过关等。2015年4月对所有网络提示有误的项目进行梳理、汇总,联合检验科进行修改;护理部联合检验科制定《真空采血管的应用及注意事项》塑封宣传页,下发至科室并责令科室对新护士加强培训,护理部抽考;医用材料处更换部分采血管厂家。
1.3 观察指标
2015年1 月起对血标本分析前质量进行跟踪验证,观察2015年1月-2015年3月、2015年5月-2015年7月分析前血标本不合格率、不合格血标本分类及临床科室不合格血标本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数据的统计描述用频数、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组间差异比较采用多个样本率的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分析前血标本不合格率比较
2015年1 月-2015年3月分析前血标本不合格率为0.232%,4月调整对策后再次追踪,2015年5月-2015年7月分析前血标本不合格率降为0.141%,通过统计学率的多重比较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分析前血标本不合格率比较
2.2 不合格血标本分类情况比较
经过团队合作制定2次改进措施后,不合格血标本中抗凝血中有凝块降至0.045%,条形码相关问题降至0.032%,标本采集量不足0.022%,标本溶血、脂血降至0.031%,错误使用采血管降至0.005%。见图2。
1:抗凝血中有凝块;2:标本采集量不足;3:标本溶血、脂血;4:错误使用采血管;4:条码相关问题;5:血气有气泡;6:血气采静脉血;7:输液侧采血;8:标本采集量多;9:血气混静脉血图2 不合格血标本分类情况比较
2.3 临床科室分析前不合格血标本发生率比较
经过医疗、护理、医技系统及职能部门的沟通与协作,至2015年5月-2015年7月各个部门及科室的不合格率均有下降,儿科的血标本不合格率降至0.431%,急诊科降至0.100%,重症医学科降至0.129%。见图3。
1:内科系统;2:外科系统;3:门诊;4:儿科系统;5:妇产科;6:急诊科;7:重症医学科图3 临床科室分析前不合格血标本发生率比较
临床上为获得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需要依赖于标本分析前、分析中及分析后的质量控制,而临床检验分析前作为标本源的控制环节在整个质量控制中.的下达与执行、患者的准备、标本的采集、标本的转运与接收等几个环节[4],涉及的部门多,环节复杂,任何一个环节的偏差均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因此标本分析前的质量也是最难控制的一个薄弱环节。本研究显示,多部门的团队合作能够集思广益,为共同的目标,挖掘根本原因,博众家之长,联合制定整改措施,共同改善,对优化流程、提高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护士对检验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着标本采集的质量[5],而标本采集的内容、对应的采血管要求和采集时的注意事项在相关的护理教材中介绍的较简单[6],对影响标本不合格的因素知之甚少,如止血带捆扎时间过长会导致血清中钾离子浓度升高、采集中过度拍打会造成蛋白发生改变或血凝指标异常[7]、标本放置时间过长易导致凝血因子活性丧失[8]、采血针型号过小使采血速度过慢可引起凝血[9]、采血量过多会导致血和抗凝剂比例不当发生凝血[10]、采集顺序不当也会导致检验的准确性等。本研究通过与检验科联合,明确导致血标本不合格的因素,规范标本采集的培训内容及采集标准,护理人员及检验人员进行双重培训,达到普及知识,共享资源的目的。同时护理部与检验科共同制订《真空采血管的应用及注意事项》塑封宣传页,弥补护士对该方面知识的匮乏,提高了标本的合格率。
团队合作是多学科、多领域共同参与的质量改善体系,其打破原有的质量管理中的平行线轨道,重建医疗-医技-护理-后勤等多维一体的崭新格局,实现共享知识、问题和经验的平台。各部门之间通过无障碍沟通,摒弃主观臆断,从事实出发,进行多维度系统分析,注重整个系统及过程的改善,注重规范、流程的建立,强调部门间的协作。在质量改进过程中结合质量管理工具的运用,提高管理者的分析能力和管理效率,使质量改善计划有效合理地得到落实,同时在质量改进的过程中运用质量循环理论,不断地完善改进方案,促进质量持续提高。
参考文献:
[1]尹畅,董四平,隋霞.医院检验标本分析前质量-成本模型初步研究[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3,36(4): 380.
[2]董海静,丁海燕,杨玲.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提高血标本检验分析前质量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1,26(6): 46-49.
[3]张素英.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J].实用医技杂志,2014,21(2): 172-174.
[4]黎霞,王曦晖.检验与护理沟通对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探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9): 1276-1277.
[5]何芳.临床检验标本分析前阶段护理质量控制[J].中国护理质量,2011,11(2): 10-13.
[6]王敏芳,危娟,何冠菲,等. QCC对降低急诊科血标本分析前不合格率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19): 138.
[7]杜志凌.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与对策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21): 73.
[8]陈秀敏.不合格血液标本对PT、APTT检测结果的影响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8): 46.
[9]姜岩涛. 30例血液标本不合格原因及对策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26): 5504-5505.
[10]丛虹.探讨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原因和相应优化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2): 87.
(申海菊编辑)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5-8982.2016.11.030
文章编号:1005-8982(2016)11-0137-04
收稿日期:2015-10-21
[通信作者]王春华,E-mail:wanglin1966@sin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