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胜+黄政艳+农桂山
【摘 要】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背景下干部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创新培训工作的方式方法,为高职院校做好干部培训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 校企合作 干部培训 工作创新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4C-0181-03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高职院校已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它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使命,为地方经济建设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使命决定了高职院校必须坚持深化产教融合、走校企合作的道路,才能办好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在校企合作背景下,如何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把学校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把教职工的精神凝聚起来,炼就一支业务精、教学能力强、具有实践能力与理论水平并重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干部队伍所肩负的重要职责。由于高职院校大部分由中职学校升格而成,干部队伍在政策理解、业务能力、管理水平、素质高低等方面参差不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他们服务和带领广大教师办好高等职业教育的步伐。因此,加强高职院校干部队伍的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政治修养、管理水平与业务能力,打造一支懂技术、会教育、善管理、党性强、业务精的高水平干部队伍,对提升高职教育办学水平、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干部培训工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对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由于近几年大多数高职院校实行了机构精简和干部聘任制等改革,且对任期满两届的中层干部原则上都要轮岗交流,干部的竞争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大了,但干部的工作量都比之前有所增加,工作内容也有变化,轮岗或新任的干部对新岗位的工作需要有一个重新学习和认识的过程,他们把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在日常工作中,认为只要抓好中心工作就万事大吉,凭多年积累的基层工作经验也能干好本职工作,不需要参加什么干部培训。加上高职院校这几年生源扩招力度较大,教师人数受到事业编制数有限及公开招聘程序复杂、时间长等因素的影响,师资队伍建设没有跟上来,专职教师普遍存在人才缺乏的现象,教学任务重成了当前工作的新常态。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干部基本上都是从教学一线或基层锻炼成长起来的,他们的年龄大多数在45岁左右,是单位的中流砥柱,他们每天除了要忙着应付各种本职工作外,每周还要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与科研工作,在日常工作中根本就没有多余的精力去学习扩充相关业务知识,对上级安排的培训任务普遍存在应付和轻视现象,对培训给业务带来提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单方面认为培训是虚的,认为培训可有可无,学与不学对当前的工作没有影响。在这种“重工作、轻培训、安于现状”的错误思想影响下,导致上级安排的各种培训往往流于形式,这对干部的长远发展会带来不利的影响。
(二)参与行业专业培训机会少,培训内容单一。当前高职院校干部培训的方式主要有中心组学习、主题教育、专题研讨、专题讲座、专题培训、党校培训、干部学院培训、自学与网络培训等,培训内容大多是围绕加强政治理论与党性修养、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加强领导能力、加强治校办学综合能力等开展,忽视了个人在专业建设、教学与科研、行业新知识新技能新本领、新实践等方面的培训,存在理论性较多和“大锅饭”、大课堂现象,没有考虑不同类型干部对知识需求的程度,在实用性、实效性、针对性和专业化方面较为薄弱的现象。其次,各省基本上都有师培中心,每年都会加强对职业院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分派一定的指标到各高职院校选出一些长期在一线承担教学任务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内外发达地区和国家教育机构进修学习,鼓励教师到企业接受锻炼,培养他们的先进教育理念和掌握先进教学方法,借鉴先进的职业教育发展经验,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与动手能力。学校出于专业建设的角度出发,在选派教师参培时往往优先考虑重点建设专业的一线教师及专业负责人、专业骨干教师,在没有合适人选的情况下才会把机会留给行政管理干部,因此行政管理干部在接受专业培训与下企业锻炼的机会极少。以上种种原因导致部分干部人员在主岗位工作若干年后,政治思想和管理能力提高了,但是对一线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科研项目的选题与研究、专业上的一些前沿知识、行业企业的新工艺新技术反而变陌生了,这不利于干部的全面发展,也影响了他们对主岗位工作的决策和在一线教师心目中的威信。
(三)校企合作培养高职院校干部力度不够。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瞩目的成绩,经济总量与规模位居世界前列,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出现了许多新兴行业,对专业化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加。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人才的摇篮,行业企业作为使用人才的地方,两者应加强合作共同培养人才才能实现共同发展,达到双赢目的。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与市场需求存在时间差,在行业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与信息等方面存在滞后现象,为了扭转这一现象,高职院校的干部作为学校改革和发展事业的组织者与协调者,急需定期深入行业企业,接受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的培训,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倾听企业专家对专业建设的建议,了解企业的运行模式,以便根据企业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指导团队进行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发展把好方向。但是,目前我国的校企合作仍处于初级阶段,由于政府没有制定相关的政策保障制度,大部分企业不愿意接收学校干部到本企业参加短期或长期的生产管理实践或参与企业的技术革新项目。另外,企业为了维护自己在市场中的经济地位,不愿意将自己先进的管理经验、生产工艺与核心技术与别人分享,同时为了保证生产的需要和追求企业经济的最大效益,更不愿意自己的优秀员工中断企业的工作到院校对学校干部进行短期或长期培训,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学校干部出现了“学校热、企业冷”的现象。
(四)校企合作培训机制不健全。高职院校鼓励干部到行业企业参加培训的管理监督和激励约束机制不够完善,一方面,对下企业参加培训考核制度执行不严,目标管理不明确,只要参训结束就代表考试及格,培训与不培训没有区别,导致参训期间有些干部出现不到工作岗位的现象。另一方面,培训与干部使用没有相结合,未能将干部下企业培训纳入干部考核体系中,未能根据干部的岗位工作内容与其自身的专业知识灵活安排培训时间与培训内容,未能从组织上解决干部学习与工作的矛盾,未能将干部下企业教育培训与选拔任用有机结合起来。干部培训普遍存在“下企业与不下企业一个样,学与不学一个样,效果好与不好一个样”的现象,导致干部下企业参训缺乏压力、动力和热情。
二、校企合作背景下创新高职院校干部培训工作的对策
(一)创新培训方式,丰富培训内容。干部培训是贯彻党的方针政策、提高干部素质的重要方法。当前干部培训方式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从学校的改革、稳定、发展大局出发,面对全球经济结构变化的新形势,及时组织干部对党的十八大精神进行专题学习,把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知识培训放在重要位置,增强干部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共产主义信念,在工作中发挥积极的模范带头作用。二是将“主体班”与“专题班”相结合,做好大规模、全覆盖的脱岗轮训,把对不同类别的干部的综合素质培训与专业知识培训协调安排,有重点、有计划地在寒暑假期间科学设置培训班次,整体推动全员素质提升。三是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如送培干部参加上级主管部门的脱产培训,或利用寒暑假到企业接受培训,到沿海开放城市或发达国家培训,或由学院层面在寒暑假期间成立不同的培训班,根据不同的主题内容安排邀请一些行业专家、能工巧匠、社会学者与优秀的典型人物做专题报告或讲座,引导干部更新观念、转变思维方式。四是坚持集中学习与个人学习相结合,由于干部的工作时间与工作性质不一样,在适当进行集中学习的基础上,鼓励干部进行自学与参加网络学习,学校对自学行为做好监督与检查,引导干部学有所获,为更好地履行职责提供可靠的保障。
(二)树立终身学习意识,转变培训观念。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形势日新月异,知识更新迅速,各种新工艺、新知识、新问题、新事物层出不穷,光靠组织的安排进行轮岗学习是远远不够的,个人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高职院校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干部个人如不经常深入行业企业,工作起来就如纸上谈兵,中看不中用,难以做好高校改革、发展与稳定工作,高职院校所培养的人才就必然落后于时代前进的步伐,更加适应不了企业的要求。因此,干部要带头深入企业主动学习,要时刻做好知识的储备和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把下企业培训当作一种日常活动来对待,通过参与企业管理或项目开发培训获得业务能力的提升。干部在培训中要树立以下几种理念:一是树立加强学习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硬道理,把个人学习目标与学校发展融合起来,综合提高干部职业素养。二是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做到虚心学习,挤时间学习,不断吸收新知识,才能在工作中走在别人的前面。三是树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念,坚持在实践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不断提高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四是树立学习中做到不断创新的理念,把学习力转化为创造力,在工作中加以落实,不断推动高职教育事业向前发展。
(三)创新校企合作途径,完善基地建设。高职院校不乏教学名师和科研专家,他们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职院校除了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根据人岗相适原则安排优秀年轻干部到区直企业挂职外,还要继续深化校企合作的方式与途径,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积极探索在企业、社区和农村建立校外培训基地,有条件的还可以争取获得对方的党支部支持实现结对共建,力争每年定期安排一些科研能力与行政管理能力较强的干部进驻到企业,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让企业感受到学校的真诚合作,认识到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学校与企业是非竞争的合作关系,领会接纳学校干部下企业培训就等于间接拥有了干部在学校背后的一支强大的科研队伍,在双方共同签定保密协议的基础上能放下思想包袱让学校干部与科研团队参与企业的生产管理与新产品研发、科技攻关、技术改造等,将学校的科研成果与企业生产结合起来,为企业提供巨大的生产动力和经济效益。干部下企业培训为校企合作共赢搭建了枢纽平台,同时也使干部进一步了解新政策、新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开阔眼界、转变思想观念,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从而更好地带出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通过自己以点带面影响其他教师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毕业生来反哺企业 。
(四)完善培训机制,确保培训成效。加强干部培训是一项长期性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针对当前干部培训中存在的各种困扰及干部个人知识结构的差异特点,应加强培训制度建设,依靠机制的外围强化功能来最大化地调动干部内在学习培训的积极性。一是要建立长期和年度培训规划,做到有计划送干部参加培训学习。二是要建立考核情况通报制度。把考试考核作为衡量干部学习成效的一种重要手段,人事组织部门要将考试考核情况反馈给干部个人,并在一定范围内予以通报,加强舆论的监督。三是要建立考核成绩入档案制度,利用计算机建立干部教育培训档案系统,将每一位干部接受培训的情况记录在案,全面反映干部教育培训情况,并为组织部门培养、考察和使用干部提供依据。四是要将培训与绩效工资、福利、待遇等挂钩,即根据不同时期的工作侧重点,干部参与不同培训应享有不同的待遇,以此鼓励干部响应学校的号召积极参与培训与学习。五是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在选择激励方式的时候应重视多样化,让培训起到实质性作用,这样激励才能做到针对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高职院校是全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学校。高职院校只有抓好干部教育培训才能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才能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学校各项决定的贯彻落实。这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执行力、战斗力,还有利于为党的共产主义事业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因此,在校企合作背景下应创新高职院校干部培训工作,大规模培训基层干部,全面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做到解放思想、拓宽视野、转变观念、开拓创新,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从而引领和带动普通教职工共同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振山.构建高等教育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模式研究[J].工会论坛,2008(6)
[2]林颖君.高职院校干部培训工作成效与努力方向探析[J].经贸实践,2015(9)
[3]刘程江.高职院校干部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
[4]陈修佳,王晓峰.加强高职院校中层干部培训工作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3(35)
【作者简介】林 胜(1973— ),女,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党委组织部副部长、人事处副处长,副教授,工程师,研究方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的教学、科研,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与师资队伍建设。
(责编 黎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