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在独立学院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的实证研究

2016-06-17 00:34袁丽
现代交际 2016年10期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证研究翻转课堂

袁丽

[摘要]翻转课堂通过对知识传递与知识内化的颠倒安排,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师生角色,重新规划了课堂,实现了对传统教学的革新。本文先对翻转课堂的背景起源,概念和特点进行分析,然后设计与实施了里仁学院计算机公共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最后反思与讨论该模式实施后的结果,期待对计算机公共课程的教学提高有所帮助。

[关键词]实证研究 翻转课堂 计算机基础课程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0-0208-02

一、引言

传统教学过程通常包括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知识传授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讲授来完成,知识内化则需要学生课后通过作业,操作或者实践来完成。在翻转课堂上,这种形式被颠覆,知识传授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在课下完成,知识内化则在课堂中经老师的帮助与学生的协助而完成,从而形成翻转课堂。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

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理论与技能并重的课程。如何开展教学,能提升学习者的计算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这成为摆在面前的难题。不少学者对信息技术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国外对翻转课堂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较少,最早在2000年,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在计算机课程中使用eTeach软件的流媒体视频进行演示,以取代教师的现场讲座。此后没有人再对翻转课堂在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进行系统研究。国内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结构的变革探索,已经成为很多研究者关注的课题。近年来随着翻转课堂的兴起,信息技术课程的研究者也做了一些尝试。马秀麟等2010年对大学信息化公共课翻转课堂教学进行了研究,提出翻转课堂在信息技术公共课中实施的潜在优势和面临的问题。

对于独立学院来说,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注重培养动手能力和应用技术能力,在教学上更要体现应用性,开放性以及适应性。独立院校的办学目标以及学生的素质等特点,使得独立学院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有着自身的特点,因此认识新形势下计算机基础教育面临的问题,并针对我校具体的实际情况,建立新的教学模式和进行教学改革,开辟我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的新路子势在必行。

三、研究与实施过程

(一)设计学习支持体系

在翻转课堂教学中,将大多数新知识的学习过程都设计为自主学习的模式,因此学习支持体系的组织尤为重要。为保证研究顺利进行,在学习支持体系方面的设计为:首先利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学习内容导读,向学习者呈现每一个模块应该掌握的知识点,关键概念;其次把课程中的关键知识点录制成微视频,详细讲解每一个操作步骤,使学习者能够按部就班按照微视频的操作流程实施操作;最后提供给学生自由上机的机房,将这些学习资源放到机房服务器。

(二)组织翻转课堂教学实践活动

课前学生利用U盘、手机等移动设备,或通过电子邮件、QQ等网络交流工具获取教师录制的视频以及其他教学资源,或者直接到机房观看视频,查看演示文稿等资源。

课中组织项目化的学习活动,按照项目学习活动的基本步骤,教师给出项目,让学生有机会在具体环境中应用所学内容,组织小组协作完成,开展高质量的、有效的课堂学习。

课后,教师将课堂中观察到的问题进行梳理,并将这些课堂动态性生成的资源和学生的作品收集整理分享给学生。这些内容能被长期保存,遇到问题可随时查询。另外,对于课堂出现缺席的学生可以利用这些资源进行补课。

(三)采集实践数据,进行数据分析

通过收集学生的成绩数据,调查问卷数据,进行对照分析,并开展相关性、差异性检验。在此过程中,以学习成绩论证学习效果,以调查问卷结论反映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协作能力的变化。

四、实施结果分析

(一)班级成绩统计比较

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在5个模块上的学习成绩,论证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

该表可明显看出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班级5个模块的成绩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五个板块中,提高程度依次是EXCEL表的使用、WORD文字处理、Windows应用、计算机理论知识、PPT演示文稿制作。可以说明的是,翻转课堂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操作与文字处理的能力,而这两个板块也正好是该科目最重要的两个板块。而对于操作比较简单的板块,如PPT的制作以及WINDOWS应用,提高的程度较小,另外,对于理论知识板块,翻转课堂模式相比传统教学模式,也有一些提高,但没有太大优势。

(二)学习者对翻转课堂的体会与看法

通过对收集的问卷(图2)进行分类统计,即按照测验成绩的高低,以70分为界(与总体的平均分接近),分别按照频数统计百分比,可以得出的结论如表2:

对主观问题的回答情况统计为:认为最大区别是课程很自由,课程要求的互动性高。提出的看法有:觉得老师讲会更省事,但又觉得“渔”比“鱼”重要,老师讲太少,会不会使得学生太松散,学习不主动的同学是不是会成绩更差。

(三)自学能力与协作能力调查问卷

针对每节课程前的准备工作,设计包含每节课程知识点的调查问卷,如图3,通过掌握情况来反映学生的自学能力。

协作能力的体现主要通过课中任务完成的情况,每次课后都有提交任务,并进行制作的成果展示。

五、结论与反思

(一)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程,翻转课堂相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有一定优势

通过前面的成绩对照表,也已经看出翻转课堂比传统模式的教学效果要好,尤其是操作性强的版块,优势比较明显。

翻转课堂是典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学习者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风格来安排学习进度,哪里该多学习,哪里该多练习,都是自由支配,是个主动的过程,这就更好地解决了传统模式的被动填鸭式的接收信息和知识,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课前的知识传递与预习阶段,可以激发学习者探索能力的培养,课中的知识内化阶段,又可以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协作能力,课后的知识补救阶段,则有益于学生对知识的反思与总结。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不同层次学生影响不同

通过前面统计的两个不同分数段学生对翻转课堂看法与体会的数据,可以看出课程成绩优秀者,对实施的翻转课堂模式多数比较认可,也积极根据教学模式的要求调整自身的学习方式,相对来说,整个教学过程是比较适应的。而对于分数低于平均分的学生,对翻转课堂的适应性比较低,对该模式的态度持否定态度的比例比较高,这就使得他们对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参与度下降,造成的结果是,课前不愿意或者不会去积极准备知识,课中不参与讨论与交流,偏离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那么最终导致的成绩就明显不高。他们更期待老师的讲解,不愿意自由去探索,或者说遇到困难,就停止不前了,主动学习的意识比较薄弱。

(三)翻转课堂相对传统教学模式对师生有更多要求

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教学模式,知识传授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在课下完成,知识内化则在课堂中经老师的帮助与学生的协助而完成。实施翻转课堂,教师要在课程前期准备和设计好学习支持体系,建构知识点平台,课中实施任务驱动或者项目化教学。这就使得老师必须把知识体系打乱,重新进行整合和梳理,需要认真研究学习资源的组织,以及对学习者如何更好引导与激发,需要合理设计包含知识内容的任务或项目,使得能更好契合所需掌握内容。

翻转课堂要求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如果只是被动等待,收获甚小。由于课前的知识准备,直接影响到课中的知识内化,所以相对传统教学模式,要求学生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学生在课外完成练习并查找资料,总结问题,然后课堂中与教师、同学进行讨论,所以该模式的实施要求建立在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上。

(四)翻转课堂实施过程中面临一些挑战

对于外在环境来说,在翻转课堂的实施过程中,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从教师制作教学视频,学生观看教学视频到个性化与协作化学习环境的构建都需要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支持。例如机房应在课余时间对学生开放,学校需要配置高性能服务器,增大网络带宽的接入量,加强对学生上网的管理等。

对于独立学院来说,学生的基础可能相对弱一些,之前的学习模式,也使得他们更习惯被动地接收知识,更愿意做知识的搬运工,而不是知识的创造者。改变一种思考和学习习惯,不是靠一门学科一个学期的为期几周的学习就能实现。相对一本以上的学生,独立学院的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不足,因此使得翻转课堂的实施并不轻松。

对于双向的评价来说,首先对学生的评价,传统的测试方式无法测试出学生在翻转课堂中全部的学习效果,因为,翻转课堂还涉及学生自学能力,组织与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等。这一点通过前面对自学能力和协作能力的调查问卷也能体现,所以沿袭一般的考试手段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显然是不全面的。教师必须转变评价方式,学校在政策体制上也需要给予支持。其次对学院所有教师来说,每门课程结束都有学生给予教师的评价,若教师顾虑这些,有可能对翻转课堂模式的使用心存犹豫,进而影响翻转课堂的推广。

【参考文献】

[1]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04):46-51.

[2]林才英,赵阳.翻转课堂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1):81.

[3]马秀麟,赵国庆,邬彤.大学信息技术公共课翻转课堂教学的实证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3(01):82-83.

责任编辑:杨柳

猜你喜欢
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证研究翻转课堂
网络时代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研究
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玉雕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实证研究
温州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及能力分析
认知语言视角下英语词汇多义习得的实证研究
实证分析会计信息对股价的影响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