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莹
[摘要]词汇学习在英语学习中的地位至关重要,但由于国内教学方法单一,对文化的重视程度有限,大学英语词汇教学往往侧重词汇的表面意义和基本用法,对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交际功能涉及较少。本文从文化体验理论的角度出发,分析文化体验教学模式以及如何将其同词汇教学相结合,进而优化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模式。
[关键词]大学英语 文化体验 词汇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0-0204-02
一、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现状分析
语言的三大要素是语音、词汇、语法,其中属词汇为重中之重。若将语言比喻为一幢大楼,词汇则是构成大楼的每一块砖,是语言系统得以存在的基础。英国的应用语言学家威多森认为,词汇比语法的交际功能更为重要。胡文仲先生认为,就语言要素与文化的关系而言,语音与文化的关系最不密切,语法次之,而关系最密切反映最直接的是词汇。(胡文仲,2004)
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和跨文化意识,使中国学生在同以英语为母语者交流时能够达到有效沟通和理解,而词汇的教学是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中的关键部分。大学生常常反映自己的英语听力比较吃力,在熟练听力技巧之后仍难以完全理解听力内容,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词汇积累的不足。因此可以说学生的词汇能力直接影响到其听、说、读、写、译的能力。除此之外,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程度的词汇量的基础上,也经常会因为词汇运用及表达不得体而在交际中产生误会和障碍。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对词汇背后的文化内涵的理解和认识。目前,由于教学软硬件及教材的限制,国内大学英语教学仍未完全摆脱语法翻译法的影响,导致大学英语词汇教学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教学方法多数停留在词汇的拼写、读音、字面意义、词形变化、词汇语法以及搭配等表面层次上,对于词汇文化内涵的教学涉及较少。美国学者Richards(1976)曾经提出的词汇学习的内容标准中的一条是知道该词的语义价值(指示意义和隐含意义),当前的多数词汇教学无法达到这一要求,也不符合英国语言学家利奇提出的将词义的研究置于整个社会文化背景下,突出词义的交际功能。美国外语教学专家温斯顿指出,采用只教语言不教文化的教学法,只能培养出语言流利的大傻瓜。因此,把文化教学视为语言教学附属品的做法显然已不符合时代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宏观文化,还要掌握微观文化(日常生活及交际场合中涉及到的文化)。对于交际主体中的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避免“中国文化失语症”。
二、文化体验理论概述
“文化体验”是由美国跨文化交际学者Patrick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首先,Patrick认为,文化是人类群体不断演进的生活方式,包含一套共有的生活实践体系,这一体系与一系列共有的文化产品相关,以一套共有的世界观念为基础,并置于特定的社会情境之中。(Moran,2004)而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文化,可以遵循文化体验(the cultural experience)、文化知识(culture knowings)、体验式循环(the experimental learning cycle)这一过程。他认为文化体验是与另一种生活方式的碰撞,这同时也是文化的界定焦点。文化体验包含四个相互联系的学习活动:文化信息(knowing about)、文化实践(knowing how)、文化观念(knowing why)、文化自知(knowing oneself)。在文化体验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至关重要,教师在进行文化教学的同时还应引导学生成为有意识的文化学习者、积极的体验者、理性的分析比较者。
文化体验学习过程又分为心理体验过程和实践体验过程。在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站在中国文化的角度上对英语语言文化的理解可以看作心理体验过程;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戏剧表演、歌曲表演等一定的学习活动进行实践可以看作实践体验过程。对于大学英语文化体验教学的界定,李早霞认为:在教学活动中,文化是其探究的内容和途径,通过教师的引导创设相关的情景,结合现代的教育技术工具,通过学生亲身体验英语语言所反映的文化内涵,把教学内容联系起来,使得教学成为一个动态的、统一的、活生生的过程,使得学生在未来的生活中,合理、得体地使用英语。(李早霞,2012)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通过传授教学内容,不但充分揭示英语语言所反映的文化内涵,还要扩充该文化的外延,使学生在一种特定的文化氛围中体验学习英语语言、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三、文化体验教学原则
把文化体验理论与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结合起来,首先要遵循文化体验教学的教学原则。
(一)以学习者为中心原则
从文化体验的角度进行大学英语词汇教学,要求教师在讲授词汇基本意义及用法的同时拓展词汇的文化内涵,这要求教师在授课中增加大量的文化内容。在课时并未增加的情况下,这就要求老师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如布置任务要求学生在课下利用网络等多种媒体渠道查阅大量资料及视频,以便在课堂上学生可以进行主动体验,同时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在文化体验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是十分必要的,同时学生的地位也会得到强调。
(二)合作学习原则
由于学生人数和授课环境等各方面因素限制,多数大学英语课堂的授课仍然是“教师——学生”这种单向模式。这种模式下,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个性得不到展示,教学效果也得不到保证。合作学习能够丰富教学互动理论,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凸显教学的情景功能,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具有建设性意义。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者个人的参与程度是学习产生的首要条件。师生之间以及学生间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智能的充分优化,教师亦能从中获益。所以,在包括词汇教学在内的大学英语文化体验教学中的任何阶段,合作学习都是非常必要的。
(三)以实践为主设计教学原则
以实践为主设计教学的原则能使学生在文化体验教学过程中亲自参与其中,从而产生对同一现象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不同于英美文化知识的单纯导入,体验式教学强调的就是体验,即以行动为导向,如创设真实的情景。构建真实的文化情景能提高学生体验的直接性与深刻性,同时有利于学生进行实践,从而加深对文化的感知与理解。(孙文统,2015)这项原则使学生在实际的体验中提高学习主动性,获取知识,增强其英语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避免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带来的如学生学习效率低下、兴趣不高的弊端,提高了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四、文化体验教学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文化体验教学模式主要从四个要素的互动展开,即文化信息、文化实践、文化观念、文化自知。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所授词汇教学内容充分备课、科学安排内容、精选文化材料。首先针对每课的重点词汇或根据文章内容把词汇按照文化信息、文化实践、文化观念、文化自知四要素展开词汇教学,达到“知道是什么”“知道怎么做”“知道为什么”和“文化自知”的目的。
(一)文化信息
文化信息即结合教材内容反映的文化主题,介绍文化的基本信息。(周晶,2013)这一阶段的词汇教学可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描述的方法,使学生获取文化信息,形成心理体验。例如在《大学英语精读教程》第一册第二单元课文中出现的词汇“Sir Francis Drake”,首先可通过图片、视频资料向学生介绍“Francis Drake”,学生进一步了解了该人的生平和所处的历史阶段,即大航海时代。接下来讲解“Sir”的用法及在英国的特殊称谓,同时延伸到英国“爵位”这个文化现象和礼仪。当然,,不同的词在不同语境下意义也会有差别,教师通过不同例句创设不同语境,使学生对该词的使用有充分的了解。比如同样出现在上述课文中的“quarter”一词,教师在讲解时可以从该词的基本意思“四分之一”出发,设计不同例句使学生了解该词在不同语境下的意义,例如在表示美国钱币单位时,“quarter”指25美分。由此可进一步延伸到英语国家三种主要学制(semester, trimester和quarter制)。
(二)文化实践
在文化实践部分,教师需要发挥示范和指导作用,结合文化信息和学生已掌握的知识,通过各种形式的课堂活动及小组合作开展文化体验。同样以上述词汇“Sir Francis Drake”为例,教师可以设计“爵士授予仪式”角色扮演,由两位学生分别扮演女王和德雷克船长。在了解爵士授予仪式的同时也延伸了对英语个别词汇的了解。此外,教师还可设计小组活动,每组学生共同绘制航海路线图。这样一方面学生能够对课文故事做到提前了解,另一方面能够扩展相关地理词汇及背后的历史及文化知识。教师不仅要在体验活动进行中给予指导,还应在结束后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归纳。通过适当的体验活动,学生对词汇的使用及文化内涵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三)文化观念
文化观念包含感知、信仰、价值观、态度四个方面。词汇背后会反映出一定的文化现象,例如上文所提到的相关词汇能反映出西方社会的“骑士文化”和“海洋文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并一起探讨其背后的深层原因,也就是隐性文化的内容。教师通过课堂讨论等环节与学生一同分析文化观念,进而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利于学生形成他国文化的移情,尊重不同文化,打破文化种族中心主义,建立文化相对主义。
(四)文化自知
文化自知同样是文化体验教学非常重要的一环,是学生自我反思、修正原有认知、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步骤。教师应通过不同教学内容和活动引导学生实现这一变化,总结整理学习内容,分析两种文化的异同。可采取的活动方式有分组讨论、辩论、报告、演讲等。学生的独立思考及思辨能力也会得到不断的提升。在学习外国文化的同时对本国文化也会有更深的认识。
五、结语
实践证明,文化体验教学模式强调分析归纳文化观念,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符合大学英语教学要求。该模式能够很好地同词汇教学相结合,深刻挖掘词汇背后的文化内涵,使词汇教学更具有科学性和实践性。运用文化体验教学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大学英语词汇教学存在的问题,但同时也需要教师大量的准备工作,方能实现与教材内容相结合的系统的文化体验教学。
【参考文献】
[1]Moran Patrick R.Teaching Culture-Perspectives in Practice[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4.
[2]胡文仲.超越文化的屏障[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3]李早霞.大学英语文化体验教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4]周晶.文化体验教学理论在大学英语课堂上的运用[J].海外英语,2013(12).
[5]孙文统.大学英语文化体验教学策略研究[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5(03).
责任编辑: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