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编辑出版专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16-06-17 07:47张文晋山西财经大学学报编辑部山西太原030006
统计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

张文晋(山西财经大学学报编辑部,山西太原030006)



我国编辑出版专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张文晋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编辑部,山西太原030006)

[摘要]我国编辑出版专业教育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发展,为我国新闻出版行业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对新闻出版事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然而,相较于我国整个高等教育发展历史而言,编辑出版教育起步较晚、发展时期较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包括:学科隶属模糊、不规范;人才培养内容未能随行业发展与时俱进;教学过程重理论轻实践;教学师资缺乏相关行业背景;业界对培养的毕业生满意度较低。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编辑出版专业教育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编辑出版专业;学科体系;人才培养

一、我国编辑出版专业教育的发展概况

我国编辑出版活动由来已久,但作为一门学科来发展却是上个世纪80年代的事情。

1983年,党中央出台了《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文件中明确指出编辑工作的重要性。1984年,胡乔木同志与当时国家教育部门以及出版部门领导谈话,并建议在高校建立编辑出版专业,此建议的提出开启了中国编辑出版专业教育新的历史篇章。在此背景下,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建立编辑学专业。1998年,编辑出版学出现于《普通高等教育本科专业目录》中,并被列在一级学科新闻传播学之下,以此为标志,我国编辑出版高等教育走上规范发展的道路。编辑出版专业本科教育发展的同时,硕士研究生教育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2003年,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以及北京传媒大学等一些具有一级学科授予权的高等院校开始以出版发行学、出版学等专业名录招收博士生,在我国形成从本科到博士研究生完整的编辑出版专业教育培养体系。

据有关研究者的数据显示,我国编辑出版专业教育发展至今,全国已有200多所高校设立了编辑出版学的本科专业,50多所招收编辑出版学或类似专业的硕士研究生,10余所高校可以招收编辑出版方向或相近方向的博士研究生,每年培养各级各类出版专业人才8000人以上[1],为我国出版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与智力支持。

二、我国编辑出版专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编辑出版专业的学科隶属关系模糊,学科体系不成熟

我国编辑出版专业本身来源于编辑学与出版学的合并,经过1998年的《普通高等教育本科专业目录》调整,才使编辑出版学专业正式列入高校本科专业招生目录中,并且归属于一级学科新闻传播学之下,被列为二级学科,这对编辑出版专业教育而言具有里程碑的重大意义。随后经过十年多的发展,201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发文件,在公布的获批新增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名单中,出版学硕士学位成为新增专业学位类别之一,与金融、保险、新闻与传播等专业并列,首次纳入全国研究生统一招生中,编辑出版学地位得以提高。但是,在随后国家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中,编辑出版学并没有被列入,导致编辑出版学的学科地位与性质模糊,学科归属不明,出现一直伴随编辑出版学专业教育发展的尴尬局面。许多院校缺乏学科归属导向,在具体专业挂靠院系与课程安排上根据自身学校情况各行其是,有些把其归于新闻传播学院,有些挂靠在文学院,有些又设在信息管理学院。例如武汉大学将编辑出版学专业设置在信息管理学院,北京大学将编辑出版学专业设置在新闻传播学院,南开大学将编辑出版学专业设置在文学院等,研究生教育甚至出现一所高校设立两个招生点的情况,即编辑出版专业办学点分设在同一学校的不同院系,造成学界相当一部分人对编辑出版学的认知偏见,出现“编辑无学”的观点,认为编辑出版学理建构缺乏系统性与独立性,不能自成学科体系、形成研究范式,即编辑出版仅仅是“有术”,但“无学”,进而阻碍了编辑出版学作为独立学科的体系构建。学校在编辑出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上也欠明确,造成毕业生在就业方向上也不十分明了。

(二)教学培养内容未能与行业发展紧密结合

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促使了数字化技术的快速成熟,并被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我国编辑出版行业也受其影响,步入数字出版时代,传统的出版形式正在发生改变,现代出版工作流程正逐步实现征稿电子邮件化、书稿编辑计算机化、书刊印刷即时化、图书发行网络化,款项结算电子化。在此时代背景下,对编辑出版人员也提出更高的要求,编辑出版专业培养的人才必须能迅速顺应时代,掌握现代新技术、新的思维理念、新的运作方式,并能运用现代技术,以适应出版业现代化与网络化发展的需要。而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的编辑出版专业教学内容设置仍偏重于传统出版学科领域,主要以“编辑出版理论、编辑出版发展史、编辑业务、书刊发行以及印刷理论与实务、文史业务”等为核心课程,对数字出版、多媒体融合以及信息处理的涉及相当有限[2],在传统出版教学中又非常重视图书编辑的培养,这种课程安排与出版行业的数字化发展相离甚远,致使出版业在招聘人才时很难挑选到适应现代技术发展的人才。

(三)教学过程实践性缺失

编辑出版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编辑出版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是培养各类能在书刊出版发行单位、图书外贸部门、音像公司、电子出版机构以及编辑出版科研和教育部门从事编辑、出版、发行业务以及相关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可以说实践性教学环节是编辑出版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大多数院校的编辑出版专业的教学偏重理论传授,对实践性课程安排微乎其微。在很多学校的教学计划中,专业课程的理论讲授课时达到90%之多,而实践性课程只占不到10%[3],结果培养的学生只懂理论,动手操作能力普遍较差,大多数编辑出版专业毕业生在校期间没有任何编辑与校对经验,对编辑出版业务流程也是一无所知,降低了这些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在应聘职位时被诸多编辑出版性质的部门单位拒于门槛之外。

(四)教师队伍普遍缺乏相关行业背景

近年来,我国高校的编辑出版专业的师资队伍逐渐吸纳与积聚了一批高学历的人才,规模也在逐渐扩大,为编辑出版专业学科的发展与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保障。然而,这些教师虽然理论知识很强,却普遍缺乏编辑出版实践经验,而且他们在校期间接受的也仅仅是编辑出版方面的理论传授,并没有真正参与过本行业内的实践活动,成为教师身份必然也没有相关行业背景作为教学支撑,只能是“纸上谈兵”。在我国大多数高校的编辑出版专业师资队伍中,就存在教师讲授编辑学但自身从未做过编辑工作;讲授出版学却根本未去过任何出版单位;讲授图书营销学却从未营销策划过一本书等等一些状况[4]。而编辑出版单位的人员参与到教学当中的情况更是微乎其微,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编辑出版专业的教育质量。

(五)培养的毕业生知识结构难以满足出版单位需求

当今出版业发展环境下,不论是图书出版物,还是数字出版物,其核心竞争力主要在于出版物的内容上,而高质量的出版内容与编辑的专业背景是密不可分的。如果出版物的相关编辑不具备一定的该专业领域内的知识背景,对该专业发展方向也不知晓与了解,就难以保证出版物的内容质量。因此,出版单位招聘时更加愿意选择具有与出版内容相关的专业背景的毕业生。出版单位认为,现代出版产业更多地需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的人才,如果从业者仅仅懂得一般编辑流程是不可能高效地完成某一专业知识内容的深度加工和信息开发的编辑工作。编辑出版专业的本科生虽然在编辑业务方面熟悉流程,上手较快,却没有发展潜力,在完成大众性出版物的编辑与校对上十分娴熟,但对专业学科领域内图书或期刊的编辑与校对工作还是略显不足,难以满足需求。这说明编辑出版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与出版业需求存在一定的偏差,因而出现一方面编辑出版专业毕业生供过于求,就业遭受冷遇,另一方面出版单位编辑骨干人才缺乏,更多从非编辑出版专业的毕业生中选择。

三、我国编辑出版专业教育发展对策分析

(一)明确编辑出版学科地位,推进编辑出版学学科建设

我国目前编辑出版专业在《普通高校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置于“新闻传播学类”下的二级学科,但在《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却没有“编辑出版学”这个专业,即使在与本科专业目录中相一致的“新闻传播学”下也只有新闻学与传播学,见表1。虽早有学者提出要将编辑出版学纳入学位授予专业目录当中,但迄今为至依然没有实现。对于编辑出版学的学科定位也出现两种观点:一种是编辑出版学学科基础尚薄弱,定位于二级学科比较合理;另一种观点认为编辑出版学科上升为一级学科的时机已经成熟,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事实上,新闻传播学与编辑出版学虽然有关联,但二者的学科内涵与研究对象还是不同的。总体而言,编辑出版学是指对图书、报纸、刊物、音像、电子等出版物的编辑、印刷与发行等活动的研究;新闻传播学是指对新闻活动、传播活动以及其他人类传播现象的研究,是以人类社会新闻与信息传播活动为对象,着重于对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介的研究。因而,将编辑出版学定位于新闻传播学的下属学科难免有所偏颇,所以提出应将编辑出版学列于与新闻传播学同一层次的学科位置。这在国外是有先例可遁的。例如,美国是开展出版学教育比较早的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就设立了出版学研究生专业,并且在“教育项目分类”中,出版学是作为一级学科,并独立于其他学科,与“新闻学”以及“广播电视和数字传播”并列存在。只有明确了编辑出版学的学科定位,才能把握好该学科建设的核心问题,其培养目标和教学体系才能真正确立,编辑出版专业教育与出版产业才能获得更大发展。

表1 编辑出版学在两种专业目录中的位置

(二)紧密结合行业发展动向,调整编辑出版学专业课程内容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使数字出版已经渗透到出版业的每一个领域,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也为编辑出版带来全新的工作方式与工作思路,编辑出版工作的每个环节都在发生着巨大变化。无纸化操作、网络交流、网络化出版无一不体现着数字化与多媒体渗入编辑过程的痕迹,因此,对出版业从业人员也相应提出更高要求,他们必须能掌握更多现代出版技术,必须能熟练应用各种编校软件。而这种要求直接体现在编辑出版专业课程的科学设置上,即在培养内容方面必须要融入相关前沿知识的传授。具体而言,在课程设置时,除人文社科类基础课程外,应增加新媒体理论与应用课程,如网络通信技术、数字化多媒体制作技术以及信息处理技术。另外,为学生搭建数字技术学习平台,开设基本技术类课程,如计算机编辑技术、多媒体应用技术、平面媒体电子排版等,对前沿技术,学校应提供各种编排、审阅稿件的软件,鼓励学生自主自愿学习。

(三)加强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的编辑出版业务操作能力

编辑出版的实用性特点决定了实践环节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求学生牢固掌握课本理论内容外,更应该从制度上保证实践教学环节的时间与质量。首先,搭建实验平台进行实训。各高校根据自身办学条件与资金状况,或者依托相关出版行业单位的资源与技术支持,建立不同规模的编辑出版实验室,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熟悉编辑出版业务,熟悉整个出版流程,结合理论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切实掌握了编辑所需要的策划、组稿、编辑、印刷、发行等各个环节的技能要领。这样在实际工作岗位中就能很快进入工作状态,并且得心应手。其次,产学结合创造实习环境。由学校联系编辑出版单位,为学生提供到报刊、网站以及其他出版单位实习的机会,让他们亲身参与策划选题、校对稿件,参与编辑出版流程,掌握最基本的出版知识,锻炼实践能力。最后,开设创业中心,提高自主创业能力。学校可以通过建设小型文印喷绘基地与期刊学报合作,鼓励学生参与,模拟整个编辑出版流程,提前实现编辑出版专业教育与社会某些环节的接轨,提高学生的业务操作技能。

(四)整合师资队伍,加强专业教师的出版行业背景

教师是高校发展的基础与保障,一所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关键取决于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高低。编辑出版类人才培养取决于该专业的师资队伍水平。编辑出版专业师资队伍的构成既应该有理论传授者,更应该有从事过具体编辑出版工作并具备丰富业务经验的教师,应该由一批专职与兼职教师组成“双师型”师资队伍。因此,一方面,对于专职理论型教师要加强相关出版行业背景。将学校专职年青教师以挂职以及人才交流等形式送出去,到图书与期刊编辑出版单位进行短期学习,便于他们及时了解编辑出版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熟练编辑出版业务操作流程,并将出版行业对人才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及时反馈到学校,为后期编辑出版专业课程内容的设置与完善提供可靠的信息。另一方面,吸收出版行业具有丰富编辑出版经验的人员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尤其一些大型编辑出版机构的总编辑、主编,他们既从事编辑出版工作,也从事出版管理经营工作,可以以特聘、客座等形式把他们请进高校进行授课讲学。他们在编辑出版单位从事工作多年,出版经验与经历都十分丰富,在讲学时能为学生传授编辑出版的最前沿知识与理论内容,可以为学生提供形象生动的现实案例,同时也为学生的实践与实习基地的联系洽谈打下前提基础。

(五)以行业需求为导向,构建专业型编辑的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编辑出版专业毕业生从业时没有得到编辑出版单位的重视,反而会受到非编辑类的专业类毕业生的竞争冲击,其实质根源在于编辑没有特定的学科专业根基,致使在编辑校对原作品时未能发现其中的专业缺陷而影响了出版物的质量。发现原作品的专业缺陷并进行编辑加工才是衡量水平的根本[5]。因此,有学者提出行业性院校可以借助行业特色学科的优势资源,为编辑类学生开设多个与行业学科相关的背景课程,供学生选修,从而增加对本行业领域知识内容的了解与认识,即把行业优势学科与编辑学相结合,将优势学科专业的教育贯穿于整个编辑学教育的始终,培养专业型编辑。

四、结语

编辑出版教育经历三十多年的发展,极大推动了我国文化事业的进步,在当前传统媒体依然存在、新兴媒体不断涌现、两者交叉融合发展的形势下,高校作为编辑出版专业人才培养任务的主要承担者,要不断积极探索编辑出版教育发展的新路径与新对策,加强编辑出版学科的理论体系研究,提高学科地位,明确编辑学科隶属关系,科学界定其在学科专业目录中的位置;编辑学科专业的课程内容要紧跟出版行业的发展形势进行适时调整;搭建实验平台与实训基地,加强实践性教学;调整师资队伍,构建“双师型”模式,学校与出版单位合作共同培养专业型编辑人才。

[参考文献]

[1]沈秀.行业需求视角下编辑出版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5(10):79-81.

[2]陈丽华,郭伟,王坤.高校编辑出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2(35):15.

[3]唐红卫,阳海燕.地方院校编辑出版学专业发展现状调查与对策探讨——以衡阳师范学院为例[J].小作家选刊,2015 (2):28-29.

[4]刘永鑫.编辑出版学专业发展探析[J].现代交际,2009(12):27.

[5]徐会永.提高高校石油科技期刊编辑组稿能力的思考[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109-112.

[责任编辑:陈冬博]

DOI编码:10.13782/j.cnki. 2095-106X.2016.02.007

Analysis 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of Editing and Publishing in China

ZHANG Wen-jin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Journal, Shan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Taiyuan 030006, China)

Abstract:China’s editing and publishing education has experienced thirty years of development. A large number of professional talents are cultivated, and great contributions are mad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ess and publication industry. However, compared to the whole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 history, editing and publishing education started lately, and the development period is short, so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cluding that disciplines membership are vague; personnel training content is not chang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the teaching process is focusing on theory teaching not practice; teachers are lack of industry background; industry people are less satisfied with graduates. In view of the above problems, the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of editing and publishing education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editing and publishing major; disciplinary system; talent cultivation

[中图分类号]G6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06X(2016)02-0036-04

[收稿日期]2016-04-15

[作者简介]张文晋(1979-),女,山西洪洞人,山西财经大学学报编辑,主要研究方向是高等教育管理、编辑出版学。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
情景教学法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探究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从美术创作论人才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