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洪 陈露
摘 要:以故事的形式对“动量定理”一课进行教学设计,并对此设计的优点与不足进行分析。
关键词:动量定理;教学设计;优点与不足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6)5-0040-3
动量定理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方面需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会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推导出动量定理的表达式;2.理解动量定理,学会运用动量定理针对具体过程列式;3.运用动量定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场景[1]。
若以传统方式进行教学的话,本节课在推导动量定理表达式、运用动量定理列式的教学过程中,难免比较枯燥乏味;而运用动量定理来分析现实生活中场景的时候,则可能出现老师灌输得多、学生思考得少的情况;而且,课后若缺乏有效的拓展和巩固,学生对于定理的理解可能不太透彻,不能很好地激发学习兴趣,不利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
为了进一步贯彻新课改的理念,在教学中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笔者在最近的“动量定理”示范课中进行了一次大胆的尝试,教学设计如后文所示。
引入:
请学生拖桌布而使桌布上的杯子不动,学生总结成功的秘诀——“快”。教师发言:“同学总结出成功的秘诀是‘快,那这个秘诀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物理学原理呢?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可以了解。”
“今天的学习以一个故事的形式展开。传说在物理世界,有一个神奇的人物叫物理小金刚。他可以上天入地,在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间来去自如,在电场与磁场中自由穿梭。最关键的是,他可以变形。他变为各种人物和物体,游历过许多地方,我们本节课的学习就与他经历过的几个场景有关。”
场景一:
如图1所示,物理小金刚化身为一个质量为m的小滑块,来到一个光滑的地面上,他的初速度为v0,受到一个向右的恒力F的作用。经过一段时间t,小滑块的速度变成了vt。此时,小滑块心中有了疑问:我的动量如何变化?是什么改变了我的动量?
请独立思考,帮助小滑块消除疑虑。
场景一教学过程:
学生可以进行如下推导:
mvt-mv0=m(vt-v0)=mat=Ft。
明确等式左边是动量的变化量,等式右边Ft是合外力的冲量,得出“合外力的冲量改变物体的动量”,最初得出动量定理并理解其含义和矢量性。
然后,播放汽车以140 km/h的速度拖动巨大桌布的震撼视频,学生分析桌布上的瓷器与水果不掉下来的原因,与本节课最初学生拖桌布的实验相呼应。
场景二:
有一天,物理小金刚化身为一个热爱极限挑战的运动员,来到了蹦极跳的高台上。此时,他的面前摆着两条绳子,一条有弹性,一条没有弹性。请你站在为运动员安全考虑的角度,为他选一条合适的绳子,并说明理由。(以小组为單位讨论,稍后展示)
场景二教学过程: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可进行如下分析:
如图2所示,设向上为正方向,由动量定理得(F-mg)t=0-(-mv),式子变形后可得(F-mg)t=mv。
由此可知,动量变化量一定时,时间越长,作用力就越小,故为小金刚选择弹性绳。
此处播放实际的蹦极跳视频,并通过模拟对比实验证明:同等条件下,弹性绳作用时间长、作用力小,指出这就是“缓冲”。
然后,故事继续:“物理小金刚踏上新的旅途,他乘坐过摩托车、汽车、轮船等交通工具;他观看过跳高、跳远、篮球等体育赛事;他还……”以此为契机让学生分析汽车、轮船、摩托车等交通工具和跳高、跳远、篮球等体育赛事以及水果、易碎品的包装、钉钉子等生活场景对动量定理的运用,并由学生积极发言。
场景三:
物理小金刚经过长途跋涉,来到一个气势恢宏的大门前,只见门口写着6个大字:“西南大学附中”。这是一所百年名校,正在举行“缤纷节”的活动,小金刚被一幅海报吸引:“来吧,蛋小强!想做一枚与众不同的鸡蛋吗?敢做一名勇气与智慧兼备的‘蛋小强吗?小鸡蛋也有大舞台,西大附中‘鸡蛋撞地球挑战赛等你来!来吧!从高空跳跃而下,用你那优雅的身躯,去撞击地球!不限形式,不限材料,来做敢于挑战地球的‘蛋小强吧!”
跃跃欲试的小金刚化身为一枚鸡蛋,要去参加“鸡蛋撞地球”的比赛,可是它却不知该如何武装自己。请你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及聪明才智,为鸡蛋出谋划策。(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场景三教学过程:
以小组讨论、小组展示的方式为主,综合学生的分析,主要有以下内容:
如图3所示,对鸡蛋着地后的过程进行分析,设向上为正方向。
由动量定理可得(F-mg)t=0-(-mv),式子变形后可得F=+mg。可见,要减小地面对鸡蛋的作用力,可以通过增加作用时间t和减小落地速度v来实现。
其中,增加作用时间的措施主要有:使用泡沫、弹性网、液体、气球等缓冲装置;减小落地速度的措施主要有:添加降落伞、滑翔翅膀或利用电场(磁场)的阻力、电磁感应现象中的电磁阻尼等。
课堂延伸:
本节课后,组织学生开始“武装”鸡蛋,参加学校真实存在的“鸡蛋撞地球”比赛。同学们的设计创意五花八门,从六楼落下而未摔坏的鸡蛋比比皆是。最终,同学们在这次比赛中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
本节课教学设计的优点与不足:
1.利用“物理小金刚旅行记”的形式来设计整堂课,为教学活动创设了非常新颖的情景;通过故事中的场景一、场景二、场景三来呈现教学场景,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状(下转第44页)(上接第41页)态下进行物理学习。总体说来,学生在课堂上感觉非常新鲜,乐在其中。
2.采用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小组成员展示的方式进行教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学生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学习为主、教师引导为辅,充分巩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3.课后的“鸡蛋撞地球”比赛作为课堂的延伸,使整个教学活动既有“动脑”,又有“动手”,有效地把动量定理深入扎根于学生的头脑中。场景中提到本校的“缤纷节”,是我校特色的“缤纷教育”形式,也是学生们最喜爱的节日。通过组织同学们利用动量定理来“武装”鸡蛋,参加学校真实存在的“鸡蛋撞地球”比赛,既加深学生对动量定理的理解,又提升了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热爱。
4.本节课的故事对语言的要求较高,教学设计中的语言在精炼、优美等方面还有提升的空间。整节课教学内容偏多,如果适当精简一些环节,学生的学习会更有发挥的余地。
5.本教学设计中,蹦极跳这一场景之后的对比实验原计划是利用DIS系统的力传感器,希望传感器记录下弹性和非弹性绳上受力的实际大小并进行比较。但在准备实验的过程中发现,力传感器是以一定频率来记录力的大小的,非弹性绳的最大弹力持续的时间非常短,因此不能保证每次力传感器都可以记录到。最后,本设计放弃了传感器的实验,改做的弹性绳不断、非弹性绳断裂的对比实验。因此,本节课的实验设计还值得进一步探讨和研究。盛海平在运用DIS系统突破“动量定理”教学难点的研究中,采用了气垫导轨、光电门等实验器材[2],也是本节课的实验设计可参考的实验方案。
参考文献:
[1]王小兰,王婧.浅议新课程理念下物理有效课堂教学设计——以“动量定理”为例[J].物理教学探讨,2009,27(10):15—18.
[2]盛海平.运用数字化实验系统突破“动量定理”教学难点[J].物理教学探讨,2006,24(17):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