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氏病认知功能障碍临床研究*

2016-06-12 07:51梁雄壮
河北医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认知功能障碍临床表现影响因素

梁雄壮

(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广西 百色 533000)

帕金森氏病认知功能障碍临床研究*

梁雄壮

(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广西 百色 533000)

摘 要:目的:探讨帕金森氏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来我院诊治的3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患者入院后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如:心电图、CT、血压、心率等,并对患者采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与UPDRS等对患者进行评分,分析患者帕金森氏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及其影响因素。结果:PD患者知识评分为(10.1±3.44)分、领悟评分为(10.3±3.33)分、算术评分为(8.3±3.88)分、相似性评分为(8.5±4.50)分、数字广度评分为(8.1±0.58)分、词汇评分为(20.3±4.01)分、数字符号评分为(12.5±3.50)分、填图评分为(7.0±3.50)分、木块图评分为(15.0±4.60)分、图形排序评分为(9.1±5.11)分、图形拼凑评分为(14.0±2.87)分,和总体评分相比差异显著(P<0.05);FIQ和患者的病程、年龄等差异不显著(P>0.05);FIQ和U13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帕金森氏病发病率较高,患者发病后多数伴有认知功能障碍,且和患者病程等关系密切,患者治疗过程中应该加强患者认知功能锻炼,提高患者认知功能。

关键词:帕金森氏病; 认知功能障碍; 临床表现; 影响因素

帕金森氏病(Parkinson' s disease,PD)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机制复杂,诱因也比较多,且在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从大的角度来说,这种疾病属于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患者发病后不仅会造成患者锥体外系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并且还会伴有其他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1]。为了探讨帕金森氏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及其影响因素。对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来我院诊治的8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来我院诊治的3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实验中男23例,女17例,患者年龄为36~74岁,平均年龄为59.3±1.2岁,病程在0.2~10年,平均病程为5.5±2.4年。患者均符合帕金森氏病临床诊断标准,且患者排除心血管疾病、抑郁病等,研究中,患者对其研究方案等均完全知情权,实验均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年龄、病情等差异不显著(P>0. 05),具有代表性。

1.2方法:患者入院后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如:心电图、CT、血压、心率等,并对患者采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与UPDRS等对患者进行评分,韦氏成人智力量表中共有11个项目,即:知识、领悟、算数、相似性、数字推广、词汇、数字符号、填土、木块图、图形顺序、图形拼凑等,智商小于69患者为缺损智商、智商在70~79表示边界智商、智商在80~89低于正常、智商在90~109为正常,智商在110~119表示智商高于正常,智商在120~129表示超常。并对患者进行UPDRS评分,分析帕金森氏病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等,研究中将患者的精神状态、日常能力及运动状态等三部分标记为U1、U2、U3,计算出U13[2]。

1.3统计学处理方法:利用SPSS16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实验结果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变量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分析,P<0. 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本次研究中,PD患者知识评分为(10.1±3.44)分、领悟评分为(10.3±3.33)分、算术评分为(8.3±3.88)分、相似性评分为(8.5±4.50)分、数字广度评分为(8.1 ±0.58)分、词汇评分为(20.3±4.01)分、数字符号评分为(12.5±3.50)分、填图评分为(7.0±3.50)分、木块图评分为(15.0±4.60)分、图形排序评分为(9.1±5.11)分、图形拼凑评分为(14.0±2.87)分,和总体评分相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PD患者WAIS-RC各小项与总体统计描述

表2 PD和患者FIQ与年龄、病程以及精神状态、日常能力及运动状态相关性分析

本次研究中,FIQ和患者的病程、年龄等差异不显著(P>0.05);FIQ和U13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 05),见表2。

3 讨 论

帕金森氏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机制复杂,诱因也比较多,主要是由于患者双侧黑质致密层及多巴胺能神经元受到了病菌的侵袭或者发生了改变所造成[3]。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帕金森氏病认知功能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再加上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对于帕金森氏病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更加深入。因此,临床上研究帕金森氏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以及存在的影响因素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临床上对于帕金森氏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并没有明确的标准,医学界普遍认为:帕金森氏病认知功能障碍和患者的年龄、病程、抑郁以及患者存在的神经学特征等关系密切,患者发病后临床主要表现为:自主神经功能衰竭、认知功能障碍等,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5]:对于存在严重运动障碍的且年龄较大的患者和轻度运动障碍患者相比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率达到7~9倍,由此,患者运动障碍越严重、年龄越大其认知功能障碍也就越严重。本次研究中,FIQ和患者的病程、年龄等差异不显著(P >0.05);FIQ和U13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这个结果和相关研究[6]结果类似。

本次研究中,PD患者知识评分为(10.1±3.44)分、领悟评分为(10.3±3.33)分、算术评分为(8.3±3.88)分、相似性评分为(8.5±4.50)分、数字广度评分为(8.1 ±0.58)分、词汇评分为(20.3±4.01)分、数字符号评分为(12.5±3.50)分、填图评分为(7.0±3.50)分、木块图评分为(15.0±4.60)分、图形排序评分为(9.1±5.11)分、图形拼凑评分为(14.0±2.87)分,和总体评分相比差异显著(P<0.05),这个结果和相关研究[7]结果类似。由于PD患者发病后存在比较明显的运动障碍,从而对患者操作技能等产生影响,但是如果仅采用运动障碍并不能完全解释患者的认知障碍。研究中,通过对患者进行综合分析量表发现:帕金森氏病患者VIQ成存在明显的下降趋势,并且患者WAIS-RC语言分测试与部分操作分测试时并不需要运动能力起作用。由此可以看出:PD患者发病后存在明显的记忆、思维、智能等认知功能减退,并且患者主要以操作功能和记忆功能减退为主,即:患者对于视空间定向、图形辨认组合、信息处理速度、计算能力等存在明显的认知功能障碍。目前,临床上对于PD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机制并不完全知晓,患者在治疗后多巴胺能神经元代谢发生异常是患者改变比较明显的生化指标,由此可以揣测:PD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可能是由于皮层下病灶所致,即:患者皮层下存在一个黑质-纹状体的多巴胺能系统,该系统功能发生异常从而引起患者认知功能发生障碍,异常所致。

参考文献:

[1] Pfeiffer HC,Zoetmulder M,et al. Cognitive impairment in early- stage non - demented Parkinson 's disease patients [J]. Acta Neurol Scand,2013,54( 11) : 123~127.

[2] 王红梅,张婷,李强,等.丁苯酞对β淀粉样蛋白诱导的U87细胞自噬性死亡的影响[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3(4):396~399.

[3] 李秋霞,陈淅泠,王欣东,等.丁苯酞注射液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区生长相关蛋白-43及突触素P38表达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7):1067~1069.

[5] 邵自强,王国相.帕金森病患者血小板5-羟色胺水平的改变及其与抑郁、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1,24(4):264.

[6] Derek A. Drechsel and Manisha Pate I. Role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in the neurotoxicity of environmental agents implicated in parkinson's disease. Free Radic Biol Med[J]. 2008,44(11):1873~1886.

[7] Preux PM,Condet A,Anglade C,et al.Parkinson's disease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Matched case-control study in the Limousin region,France[J]. Neuroepidemiology,2010,19 (6):333~337.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 j.issn.1006-6233.2016.01.009

文章编号:1006-6233(2016)01-0023-0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81160146)

猜你喜欢
认知功能障碍临床表现影响因素
颅脑损伤后认知功能障碍特点与损伤部位相关性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脑小血管病所致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大肠埃希菌肠道外感染及其治疗的研究近况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恢复期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成团泛菌感染及其诊治的研究近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