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芬
摘 要:有效的教学情境是支架,它帮助学生从较低的认知水平向较高的认知水平发展,有效的教学情境是催化剂,它催生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师应该熟悉情境教学模式,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熟练而恰当地运用各种情境创设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激活语文课堂活力。
关键词:情境教学;催化;语文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2-070-02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要受认知、社会文化背景及所在的学习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因此要让学生在实际应用环境中去学习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理念。
情境教学即教师通过创设真实生动的情境,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所描绘的特定环境中,让学生在一种悄无声息、潜移默化的境界中学习,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热情,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因此,发挥好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效应,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促进教育的深层次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怎样才能发挥好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效应激活课堂活力呢?
一、利用故事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兴趣
布卢姆曾经说过:学习的最好动机,是对学习材料本身的内在兴趣。小学生的好奇心强,故事的情境创设总是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生动有趣的故事往往能使他们兴致勃勃地进入课堂的学习,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是在相对抽象的课文教学中,生动有趣的故事导入更能激活课堂活力。
比如,在教学《飞向蓝天的恐龙》这节课的引入时,教师通过一个故事引发学生思考:“亿万年前,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脱离了同类,飞向蓝天,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你们信吗?”通过这个故事,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兴致很高,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和知识积累,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这时老师稍加引导:鸟能飞上蓝天应具备什么条件?生活中有哪些现象与鸟飞上蓝天相似?让学生通过回忆生活的经历来还原故事中的情境,这样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这些讨论像一块无形的磁铁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又引出了本课的重点,学生了解了恐龙的体态、体表、生活习性等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以及演变时间之长。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导入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不但可以激发学生了解未知知识的学习动力,点燃学习的热情,还可以使原本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二、利用游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好奇心。
鲁迅先生说过:“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根据语文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好动、好奇的思维特点,在课堂引入的过程中设置游戏性情境,满足学生爱动好玩的心理,产生愉快的学习氛围,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自主探究,轻松、快乐地得到知识。只有学生在自己亲身探索的过程中体验和感悟到的东西,才是永远铭记的东西,只有经过学生自主构建知识才是真正属于学生长久支配的知识。
比如,在《触摸春天》这节课的导入时,教师模拟了一个游戏——贴鼻子游戏。在黑板上画一个头,参与游戏者用红领巾蒙上眼睛,在距离黑板四米远处,原地转2圈,走向目标,将手里的吸铁磁放在目标图案的鼻子处,吸铁磁贴在指定的红色鼻子范围内即为获胜。很多同学跃跃欲试,一个个自告奋勇参加游戏,结果没有一个能把吸磁铁放在指定位置,学生们个个感慨:没有眼睛,真做不好事情。这时,老师引出了课文内容:一个盲童安静,在小区的花丛中自由穿梭,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甚至用双手拢住停在月季花上的蝴蝶。同学们顿时对这个女孩肃然起敬,带着这种惊讶和敬意,同学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非常投入地学习课文内容,从而深刻地理解了小女孩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可以创造奇迹。这篇课文的重难点不攻自破,这样的课堂轻松、快乐,真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利用新闻创设情境,还原生活本真。
我们的教学和生活是密不可分,教学源于生活世界,以生活世界为前提,又回归生活世界。因此,我们的教学必须从抽象、枯燥的形式中解放出来,走向生活,使教学生活化。新闻就是最近发生事实的报道,传播快,又具有权威性。新闻报道中经常会涉及到语文方面的知识情景,因此,我们把新闻报道中涉及的语文知识提炼出来,还教师和学生书本之外的生活世界的时间与空间。
比如,在《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节课的引入时,教师通过这样一则新闻报道引入:中新网10月20日报道,俄罗斯在叙利亚拉塔基亚省北部发动一波空袭,俄空军一天时间内在叙利亚境内执行了39次战斗飞行,对哈马省、拉塔基亚省、大马士革省和阿列颇省境内的51处设施进行了60次轰炸,造成至少45人丧生。战争造成叙利亚人民无家可归、流离失所。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很难想象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所以这样的新闻配上相应的图片、视频。一下子把学生带入战争中,让学生去感受,个别学生流下了伤心的眼泪,带着这种悲痛的心情,再让学生学习课文,就很轻松了,难点一下就攻破了,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战争的危害,人民维护和平、制止战争的强烈心愿。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所以说,新闻报道在创设教学情景方面可以达到引人入胜、立竿见影的目的。
四、利用实验创设情境,激发思维冲突。
学生不仅对新鲜的事物感兴趣,而且还对自己熟悉的、亲身经历的事物感兴趣。把学生生活中熟悉的、感知过的事物搬入课堂,使学生平中见奇,熟中见异。如果在课堂引入的过程中,教师有意地设计一些出乎学生意料的实验现象,这样不但使学生感到新鲜,还能打破思维定势,激发思维冲突,活跃学生的思维。
在《新型玻璃》这节课的引入时,教师设计了一个小实验,在讲台上放了一个长方形的新型玻璃——夹丝玻璃(非常坚硬,受到猛击也安然无恙)师:谁能把这块玻璃打破?请同学带着手套到前面试一下。很多学生跃跃欲试,一个学生自告奋勇前来一试,结果没打破,其他学生责怪他不够用力,老师又让学生推荐两个男的,还是没打破,学生陷入沉思。
此时引导学生学习新课,学生非常投入,问题一下子成为学生思考和实践的因素,学生很快地认识到各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因此,通过合理的实验设计,创设思维的冲突,于无疑处生疑,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同时对事物本质的认识也比较深刻。
总之,有效的教学情境是支架,它帮助学生从较低的认知水平向较高的认知水平发展,有效的教学情境是催化剂,它催生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师应该熟悉情境教学模式,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熟练而恰当地运用各种情境创设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激活语文课堂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