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剑 祃石磊 杨祎
摘 要:对英汉文化的认知关系到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为了解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汉文化认知状况,本文结合跨文化交际的相关理论,进行问卷调查,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方法,从而达到提高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 跨文化语境 非英语专业 英汉文化认知
一、跨文化语境下《大学英语教学要求》解读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里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跨文化交际背景下,理想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是大学生除了要具备基本的英语语言能力外,还需要能够区别中国文化与英语文化之间的差异,并能够在不同交际语境下,根据需要,用恰当得体的语言进行交际。交际语境包括三种情况:1.以英语文化为背景的语境;2.以汉语文化为背景的语境;3.英汉文化相对均衡背景下的语境。无论哪种语境下,交际主体都应该具有敏捷的语境认知能力,这样才能随着交际的动态变化而进行调整。而这种语境认知能力源于交际者对所使用语言的文化认知程度。
二、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汉文化认知现状
当前英语教学中,教师大都根据现有教材,从目的语出发,进行英美文化知识的介绍,对中国题材与文化内容鲜有介绍。此外,英语教师在意识上也存在一定的侧重,仅仅关注英语文化的输入,不重视汉语文化的英语输出,这也是导致我国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缺失的原因之一。为更好地了解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的教学现状,笔者对所任教学校的教师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的对象分别是普通本科类非英语专业一、二年级学生和大学英语教师,共发放学生问卷200份,回收问卷200份,其中有效问卷180 份;发放教师问卷25份,回收问卷25份,有效问卷25 份。表1和表2为部分问题的统计结果。
从表1、表2得知,在现今的大学英语文化教学中,教师、学生都是以英美文化为重点,中国传统文化的涉及面非常有限。“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存在,也得到了教师、学生的一致认同。这种过于忽略母语文化输入输出的英语教学,可能会导致民族自卑心理的产生,也可能会造成跨文化交际的失败。总之,这种单向的“一边倒”的教学模式值得深思。因此,我们应积极的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注入母语文化,同时进行双向的跨文化交流,最终实现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文化、汉语文化在认知上的相对均衡性发展。
三、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英汉文化认知平衡性构建措施
在跨文化交际中,1.交际者既要拥有较强的自文化认知能力,又要能夠将母语文化的负迁移降到最低;2.交际者既要能公正、客观地评价他文化,避免文化偏见,又要能避免自文化中心意识;3.交际者既要能够了解交际对方的语言习惯和交际手法,又要客观地感知文化现象,了解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从文化视角进行语言教学,有计划、并相对平衡地切入汉英文化知识, 加大英汉文化知识的教学力度,提高学生的汉英文化认知能力,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第一、在课堂教学中,将语言与文化有机结合。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主要是通过课堂的方式进行,因此课堂也是进行英汉文化教学的关键。教师应该在课堂中,利用英语教学的听说活动,将交际策略、交际技巧,有机的融入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培养中,让学生理解异国文化,舍身处地的感受到异国的氛围。同时在课堂中,运用多媒体的方式,有机地融入本土的文化知识,让学生认识到本土文化与异国文化之间的差异,从行为、情感上激发学生的感受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第二、创设文化学习环境,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文化环境的创设,让学生获取英汉文化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开展英汉文学知识竞赛;英汉文学作品赏析讲座;英汉读书报告等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情况下,进行英汉文化知识的学习。
第三、提高学生对于跨文化的理解与认知。从教师、学生两个角度入手,让学生意识到英汉文化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真正的了解到语言中的英汉文化内涵。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英汉文化意识,提高学生对于英汉文化的感受力,进而提高实际的交际能力。
四、结语
在大学英语的文化教学中,我们既要重视英语文化的导入,又要适度地切入中国文化,发挥母语的迁移作用,偏重英汉文化任何一方都有失偏颇。只有注重构建英汉文化输入输出的平衡性,才能融会中西、为我所用,才能更好地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呼建勇.《文化认知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年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编号:201503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