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习小组建设路径选择

2016-06-11 12:42吕河西
经营管理者·中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小组建设自组织

吕河西

摘 要: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推进,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师通过引导小组学习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益,而自组织理論作为系统科学发展到第二阶段的理论成果,正引起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普遍关注。本文结合自组织的共同愿景、规则简单、系统开放、分布式多中心、共创共治共享等特征,对大学生学习小组的建设路径选择作出了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自组织 大学生学习小组 小组建设

建设学习小组是教学方式的又一创新,小组学习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参与性和互动性,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责任感和合作意识,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与效益。然而,在高校学习小组建设实践中还存在诸如主体意识不强、分工不合理等问题,致使小组学习的效果不尽人意。所幸,社会科学对自组织理论的进一步研究,在不断完善理论结构的同时,也为大学生学习小组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指导理论和路径选择。

一、自组织理论的相关知识

自组织概念最早来源于控制论中的耗散结构理论,是由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比利时的物理学家普利高津正式提出来的。后经进一步理论研究,自组织理论作为系统科学发展到第二阶段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了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突变论等内容。在社会科学中自组织一般是指:一群人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自愿结合在一起,产生了分工合作和协同行动的需要,进而形成了群体认同感和共同的行为规则,进行自我管理并共享收益的过程或状态。根据组织是否是由外部特定干预而形成的,可以把一般组织划分为自组织和他组织,传统的以资源和权力向上集中为手段,而进行纵向管理和控制的组织体系都可以认定为“他组织”。与他组织不同,自组织由数个平等的个体组成,并不需要一个固定的组织中心去管理指挥,在共同愿景的指导下,大家通过团队协作,相互借力、相互缓冲、相互制约,共创、共享组织成果。因此,自组织可以充分调动每个个体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加组织活力。一般认为自组织可以很好的实现组织从无序到有序的状态,通过组织个体的不断自我完善,可以提高组织对不确定环境的适应能力;在自组织的规则和结构下,每个个体都受到尊重,每个人的才能都得到应有的发挥与发展,提高了组织的自适应性,提高了组织的效率与效益;此外,自组织还是实现组织一体化的新方式。

在高校教师指导下组成的大学生习小组虽然有一定的外在干预,但其大多是由一些性格、兴趣相近或互补的学生自发结合组成的,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平等互助,经由分工与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非正式组织。因此,学生学习小组与自组织有许多相似之处,将学习小组建设引向自组织的发展模式是十分可行且有意义的,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小组就是,至少应该是一个自组织。

二、自组织的五大特征

自组织概念产生于系统科学,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发展与完善,应该说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虽然在社会科学体系内,尚未形成一个完善、普遍认可的自组织理论框架,但随着人们的进一步实践与科学研究,自组织的特征模型已经初步显露。

1.共同愿景。从战略上讲,组织需要愿景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指引方向,自组织由于缺少以组织权力为基础的管控,更需要共同愿景把组织个体吸引到一起。共同的愿景或者说是共同的价值观,是组织个体协作的基础和必要条件。共同愿景是自组织成员的共同基因,决定了组织个体主动地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或者使命去努力,大家基于自身的条件自主地适应组织需要,做出组织期望的判断和行为。在自组织中,每个个体都是相对独立的平等主体,都会有自己的意思表达和意愿诉求,只有在共同愿景的指引下,大家才不会像一盘散沙那样各行其是,而会主动积极地为实现共同的愿景而努力,由此就会产生组织内的分工与协作,激发个体的主体意识,自觉地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个体的组织归属感和成就感。

2.规则简单。自组织是在简单的规则下,依照共同愿景而演化出来的开放系统。与用严密的规章制度来凝聚成员的他组织不同,自组织内部很少有规范的要求,大家出于共同愿景自发组成“组织”,不需要严密的规则控制成员。在自组织中,个体不再是基于分工体系扮演一个固定的角色,做固定的工作。自组织没有明确的的分工体系,根据实际组织活动需要和成员的个体情景自动形成暂时的角色分工,有时同一个个体还可能扮演多个角色。简单的规则下,每个个体的活动范围和形式都没有受到限制,每个人都是组织的主人和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有利于调动成员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设置明确的角色分工,可以打破对成员能力的刻板印象和习惯性限制,提高成员参与组织活动的质量和水平,促进成员个人的全面发展。

3.系统开放。自组织作为一个开发性的平台,具有柔性的组织边界,组织内外部的资源、信息可以很容易的实现共享和链接。每个个体都不是独立的存在,都是社会关系和社会资源的总和,开放性的系统可以更好的整合个体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资源。基于简单规则的开发系统,自组织的演化是自然而然的,不需要刻意的战略目标引导,不断自我变革和创新是其存在的永恒形式,其未来是自由演化呈现出来的。系统的开放性,减少了组织结构对组织优化和迭代的限制,创新和学习力是一个组织可持续发展的最直接的动力。开放的系统通过组织内外部的协作互动,增加了组织个体之间、个体和外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协调组织内外部关系。自组织最大限度的调动、整合了组织社会资源,使组织在与外部的互动中不断自我优化,以适应社会的变动。

4.分布式、多中心。在自组织状态下,就会出现权威分散化、多中心的现象,每个个体都可能是组织的中心。组织权威由他组织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权威转化为多元、交错纵横的权威体系。组织中会出现流程权威和专家权威,形成多个控制中心。组织控制会演化成“You Can You Up”的机制,谁在某个领域掌握最多的知识、资源,谁能贡献最大的价值,谁就承担和拥有更大的责任和权力。分布式的多个组织中心,相互嵌入、相互制约,形成了一个榫卯结构的网络组织。有别于“他组织”的一个控制中心,在自组织状态下,组织中心分布式出现,每个人都可能是一个权威中心,这可以更好的调动成员的参与性,提高归属感和自豪感。相互作用的动态的、分布式的中心,可以更好的发挥组织成员的潜能,使成员得到更好的锻炼与提高,促进组织和个体的共同发展。

5.共创、共治、共享。共创,强调每个人都是价值创造者,都可能是价值创造中心,自組织里是高度授权的体系,每个人都自觉去负责,自觉追求协同,自主地进行价值创造;共治,强调的是自组织内部的民主、平等、公开透明、协同等价值观,尊重每一个成员的主体地位;共享,自组织强调的是利益、资源的分享而不是独享,在自组织里信任和授权是最大的压力,而共享是最好的管控。共享是共创的前提和最终归宿,共治是共创和共享的规则保障。作为规则简单的开放系统,自组织的发展是在共同愿景的指引下,由所有成员共同参与推动的。通过共创、共治和共享,可以在平等、协作的和谐氛围中,激活每个人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每个人自发地为实现组织共同愿景而贡献价值。共创、共治、共享的运作机制在激发组织活力的同时,也可以实现成员的价值和利益追求。

三、基于自组织特征分析的学习小组建设路径选择

大学生学习小组本身就具备自组织的组成条件,学习小组的自组织化建设存在很大程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自组织化建设将是学习小组建设的主流趋势。

1.寻求并发展共同愿景。只有在共同愿景的指引下,性格、能力、心理特征等方面表现不同的学生才能自发的组成学习小组;也只有在共同愿景的激励下,小组成员才能愿意参与小组学习,主动与同学协作以完成学习目标。首先,在组成学习小组时,教师应该努力树立适当的学习目标,使该目标可以为绝大多数学生认可和接受;其次,教师应该鼓励和引导学生们根据异质合作原则和教学目标,自发结合成学习小组,而不是自己过度干预,自行指定小组成员;最后,组成小组后,学生们应及时根据教学目标,就小组的共同愿景达成一致,并结合小组学生的实际需求发展小组的共同愿景。

2.确定简单有效的规则。任何一个组织的正常运行都需要组织规则的规范,自组织也会不例外,只不过自组织不需要严密的规章制度。根据共同愿景组成学习小组后,可以确定小组的共同愿景、组织原则、运行程序等必要性规则,其他的组织细则可以在学习小组运作的过程中动态性的添加和更改。根据自组织的组织原则,一般4到8人组成的学习小组不必设组长,树立每个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小组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次,不用预先设置好小组内的任务角色,不固化角色分工,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根据各阶段的实践需要,在保证成员全程参与的前提下,根据任务特征和学生个人情景进行简单的任务分工。

3.保持组织系统的开放。根据共同愿景组成学习小组后,首先,小组内部成员梳理各自的知识体系和个性特点,然后在小组内部进行整合,分析小组及小组成员的优势和不足,指明小组在与外部交流中侧重的要点;其次,整合组织的外部资源,在中国社会文化中存在着“差序格局”,每一个小组成员都拥有自己的社会资源和社会关系,通过与小组外的活动中增加小组的资源;最后,开放自己的学习小组,积极与其他小组交流经验,分享学习心得,学习、吸收其他小组的有效经验,在与其他小组的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中共同进步,促进小组建设和成员间的共同成长。还应该把学习小组打造一个各种交流的平台,促进成员间的协同合作与人际交往。

4.促成分布式的多中心。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个性特征表现不同,在面对同一个问题时每个人的解决途径及效果也不尽相同,这使就必需一个在这方面的人特长的人来承担和分享更多的责任和权力。形成权威中心和控制中心是组织发展必然趋势,为了组织的健康发展应该主动引导形成组织中心,但学习小组的组织中心不应该是单一的,也不应该是固化了的。每个人都有自己所擅长的一面,学习小组应该根据学习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结合成员的能力结构,自觉的形成临时的权威中心,比如某个人在社会实践方面比较强,在安排组织社会实践时就应该多征询他的建议。促成分布式的多中心是尊重每一个小组成员的具体表现。

5.坚持共创共治和共享。学习小组是由若干学生在老师的建议下,在简单的规则的指导下,根据共同愿景自发组成的开放式组织。小组学习的效率与效益应该靠每一位小组成员共同努力实现,每一个成员都应该树立主人翁意识,积极主动的参与小组的协同学习;在简单规则的指导下,没有固定的组织中心,这就需要每一位成员共同完成组织的管理工作,学习小组的正常运作,需要每一位学生的共同努力,小组成员之间应该充满信任;在协作学习中需要成员之间的相互支持,小组成员的个人资源也应该一定程度上的共享,当然最重要的是共享学习小组的学习成果。共享是共创和共治的前提和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韩树杰.自组织的五大特征[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5,(8):19-21.

[2]彭剑锋.共创、共治、共享——自组织的核心要素[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5,(8):6-8.

[3]凌建青.小组建设:合作学习从形式走向实质的基石[J].上海教育科研,2015,(4):77-79.

猜你喜欢
小组建设自组织
给“我”一个舞台 还你一片精彩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建设
多子群自组织聚合的PSO数据分类
运用“小组合作”,打造高效课堂
网络集群自组织特性对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影响研究
群体智慧与教育研究
生生合作之“小组建设”
建筑设计基础教育中“体”与“空间”形态的自组织
基于系统自组织理念指导教师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