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

2016-06-08 11:32刘慧
新西部·中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刘慧

【摘 要】 本文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分析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提出了改进措施:紧跟时代发展的需要,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理念;构建课程内容体系和实践平台体系;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保障机制;激发大学生实现创新发展的内在动力。

【关键词】 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措施

21世纪是人才激烈竞争的时代,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创新性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大学生的创新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当今高校教育的重视,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各主体的权责划分,积极构建多个组织协同的创新联动机制,以提高高校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关键点,以进一步完善教育条件和政府政策为条件支撑,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积极探索如何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以促进高等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与时代性,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科技、经济、社会的紧密结合,加快培养适应新世纪发展要求的创新创业型人才队伍,对响应与倡导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科研水平,提高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概述

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是从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培养为导向,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为重点的教育,注重培养当代大学生自我创业意识和创新操作能力,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不断促进与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确立创业意识、掌握创业基本技能和实践能力。[1]对于推进高等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与时代性,加速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科技、经济、社会的紧密结合,培养适应新世纪发展要求的创新创业型人才队伍,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综合改革和提升高校毕业生的创业就业能力提供保障。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高校针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我国高校中针对大学生创业意识和能力的教育还比较少,基本知识方面的教育也相对落后,创业教育方面的师资力量也明显不足,相关创业教育方面的课程体系还不是很健全,缺乏创新创业实践方面的指导教育和针对毕业生创业支持方面的相关措施,很多高校无法提供创业基地,学生往往走出校园后才开始自主择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教师对于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也比较欠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单一,大多是课堂讲授为主,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还需要进一步的亟待健全。

第二,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建设在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大多都集中在基本的理论知识上面,而关于创业教育的课程实践环节的设置、相关教育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具体的教育实施途径的探讨还很少,相关研究的内容和范围都比较较窄,虽然高校教师对于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足够重视,但对于就业和创业方面的创新意识教育还远远不够。

第三,目前针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还主要局限于高校内部的课程建设研究中,整体的大环境上还没有构建起与政府、学校、社会的发展相适应的创新创业体系与管理机制,政府和企业所拥有的创新创业资源无法很好的被高校借鉴和利用,三者在人才培养的上没有形成统一合作的完整体系。针对毕业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力度也远远不够,创新成果不明显,未能建立一套有效协调大学生、高校与社会互利共赢的合作局面。

三、有效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措施研究

针对目前我国高校中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所面临的瓶颈,我们从以下几个主要的方面提出了改进措施,以期有效提升当代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

1、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理念和内容

紧跟时代发展的需要,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增加创业教育的内容,更新传统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理念,不断挖掘新的教育资源,在教学内容上个实现突破创新。

借助网络资源,向学生传递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提供相关的就业现状分析,使学生在入学初期就要有一个明确的职业规划,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发展需求,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而创新创业教育则要贯穿到大学四年教育的始终,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良好的精神动力可以激发学生指导自己的实践,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发挥集体的智慧,更新教学内容,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迎合素质教育时代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教学目标,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拓宽知识视野,以创新创业教育为新的教学热点、焦点和重点,更新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理念和内容。

2、构建课程内容体系和实践平台体系

高校应将解决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着力点,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进人才培养的体系中,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课程内容,形成完整的创业创新教育内容体系,教学形式上要不断创新教法,增加实践环节,联合企业、事业单位,赢得他们的支持,实现创新驱动的优势互补,同时,适当补充师资,邀请各行各业的专家和专职人员进校园,想学生实际的传授创新方式、方法,改进和优化教学环境,带领大学生提前走出校园,适应社会,推进学校、单位、社会和实践的紧密结合,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3、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保障机制

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不仅需要大学生和学校的努力,更需要社会的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保障机制的完善可以为创新精神的培养提供实践和管理的保障机制,这就需要集聚各方面的优质要素与资源,在政府政策统筹下协调各种社会资源,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创新创业教育和学生创新创业的良好生态环境。[2]因此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培养与塑造需要积极构建协同高校、政府和社会的联动机制,例如产学研政协同创新问题,创业实践平台的建设问题、创新创业资金支持问题,创新创业成果的评价反馈机制问题等。

四、大学生的主观努力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内在动力

良好的环境与教育机制得保障为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提供了物质保障和制度保障,而真正的智力支持还需要来自于大学生的主观努力,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内在动力。当代大学生应该充分认识到当今的就业形势,主动学习,刻苦努力,不断的提升自身素养,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培养良好的品格和道德,自觉主动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将时间能力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自身追求的目标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1] 许德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D].山东大学,2013.

[2] 任拓.论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D].中南大学,2012.

【作者简介】

刘 慧(1986-)女,山东省泰安市人,济南大学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当代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当代大学生正义观培育的路径探析
当代大学生的科学人生价值观念探析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