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下的城市流动儿童人际关系探讨

2016-06-08 10:21王盼兰
新西部·中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自我认知流动儿童社会工作

【摘 要】 本文概述了流动儿童人际关系问题表现,探讨在社会工作中,使用社会治疗模式,干预甘肃兰州城内流动儿童的人际关系:以小组工作坊的形式引导儿童积极社交;个案工作方法,梳理儿童心理问题,构建健康自我;通过心理社会治疗模式探讨流动儿童人际关系问题根源与破解方法。

【关键词】 社会工作;心理社会治疗模式;流动儿童;自我认知

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社会和经济现状,带来了流动儿童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按照户籍政策,他们的户籍在家乡的农村,但是却随着父母一起在城市。同时,我国虽然有义务教育政策,但是其义务教育经费需要由地方政府承担。那么在户籍政策下,随同父母流动的子女在城市就不能享受义务教育。这是流动儿童的问题背景,即不能正常的享受义务教育。另一个背景是,二元结构带来了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平等和经济不平衡的巨大差距,农村的社会经济和教育水平要比城市差很远,于是流动儿童虽然身在繁华的都市,自身却携带着农村的社会经济条件。

流动儿童承受的社会冲突于是产生。因为不能接受正规教育,不能融入城市,也因为不能长期处于稳定的社会结构中,同学老师与学校总是在变在流动,所以流动儿童容易出现人际关系问题,比如同学之间关系僵化冷漠,比如与父母相互不满总是争吵,比如对周边人群产生疏离感甚至反感情绪等。针对这一问题,社会工作者可以进行系统的干预,比如使用小组活动,个案工作等。而社会工作在干预流动儿童人际关系时的理论工具就是弗洛伊德创建的心理社会治疗模式。这种治疗模式非常关注人际关系以及社会背景。

一、流动儿童人际关系问题表现

1、与父母关系紧张,流动儿童表现叛逆

流动儿童的父母通常工作繁忙,不能有足够的精力陪同子女学习、游戏,对子女关注少会造成儿童的寂寞和孤独感。而流动儿童会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感受到自己与城市子女的差异,甚至是感受到社会无处不在的歧视。这个时候,流动儿童是委屈和渴望认可的。如果父母在繁忙的工作中,忽视给与子女认可和关注,就会让子女积累更多情绪。此时,如果双方之间没有良好的沟通习惯,彼此的这份情绪得不到正常的表达,会相互施加压力。

本文发现,很多流动儿童与父母关系紧张,突出表现是与父母不能好好的沟通,总是处于争吵之中。儿童故意违背父母的要求。

2、同学之间关系不融洽,发生冲突或关系冷漠

流动儿童的最大特点是流动性,会因为父母工作的变动而更改生活地点。那么流动儿童很可能经常转学,身边的同学、好朋友、老师都会随之变化。这种流动让流动儿童不能稳定的融入一个群里内,刚刚交上的朋友可能因为某一方的流动就分开了。当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会让流动儿童失去归属感,与周围的人和事疏离起来,将自己封闭起来,不再主动社交。

3、抵触老师的教育,师生关系紧张

首先,必须看到,流动儿童学校或者说打工子弟学校的老师,并非正规老师,而且待遇低,没有保证。这就让打工子弟学校的老师工作环境与城市正式学校的老师不同。这些老师也承受着压力。另一方面,打工子弟学校的学生也处于流动状态,学校本身也存在未来能否生存的威胁。在这种背景下,加上流动儿童自身的压力,师生紧张关系问题也是流动儿童人际关系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根据本文的观察,在流动儿童的学校中,一个班级中有的儿童在课堂上很少与老师互动,不配合老师上课;总是逃课且不交作业,对于老师的教育也表现出消极反抗。

二、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对流动儿童人际关系的干预手法分析

1、以小组工作坊的形式引导儿童积极社交

使用社会工作方法,对流动儿童进行人际关系的改善引导,主要使用以下工具。而这些工具也都是由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作为其理论根据。

第一,自画像游戏。自画像游戏首先营造轻松的氛围,让儿童觉得安全温暖,放下戒备。然后自画像过程中,给每一个儿童表达的机会和关注度,让每一个儿童认识到自己被别人看到了,听到了。配合社工的鼓励和认可,能够帮助儿童建立自信和健康的自我认知,从而能够走出冷漠和隔离,开始与身边的同学交往互动。

第二,寻人游戏,基于自画像游戏,寻人游戏能够让儿童体会到与人交流并不那么难,自己也可以通过与人交流获得帮助和认可。当班上有新生转入时,采用寻人游戏,能够快速让新生融入班集体,而班内原有同学也可以顺利接纳新同学。

第三,团队游戏。社会工作方法中,有很多团队游戏,主要是一个团队完成任务,并且给与儿童表达自己感受、体会的时间,能够让儿童体会到集体生活的乐趣,发现自己的价值。针对兰州地区的流动儿童,本文推荐能够让团队中每一位都必须返回作用的游戏,并强调任何人都可以在团队中有贡献,从而建立起儿童的价值感来。

2、个案工作方法,梳理儿童心理问题,构建健康自我

流动儿童这一特殊群体,承受着城乡差距和流动之苦,也会有一小部分出现严重消极的心理问题,并出现人际关系危机。例如长期得不到认可,长期与父母分离,总是在不同地区碾转,或者父母离异等情况,都会让儿童失去人际交往的积极性,在阴暗悲伤的自我世界中难以走出。这个时候需要个案工作方法。个案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之一,它以个人或家庭为服务对象,运用有关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各种科学知识和专业技巧,通过专业关系的建立和发展,针对个人的特殊情况和需要,了解个人内在的心理特性和问题,以激发个人潜能,协助其改变态度,调整其与外在环境的社会关系,并运用社会资源来改善或恢复其社会生活功能,以解决他们的问题,增强和发展个人或家庭的社会适应能力。

对儿童进行个案访谈,并不是一次访谈就能解决的,而是要通过多次的系统的方式,才能建立案主与社工工作人员的信任关系。然后引导儿童说出自己内心的悲伤、需求以及愤怒等感受和情绪。

对流动儿童所在家庭进行访谈,这是个案访谈非常重要的环节。要了解儿童家庭的结构,家庭矛盾,家庭成员对待儿童的态度,家庭成员之间人际关系的健康程度。最后基于对家庭和儿童的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程度评估,进行有效的干预和建议。

三、通过心理社会治疗模式探讨流动儿童人际关系问题根源与破解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非常注重将个体放在人际关系中进行观察、评估、问题根源解析,以及建议和干预。所以利用心理社会治疗模式,我们可以系统地探讨流动儿童人际关系的问题所在。

首先,流动儿童因为生活学习环境经常变动,而感到不安和失去归属感,这是流动儿童人际关系问题的根源之一。第二,流动儿童感受到来自城市儿童或者其他方面的歧视,从而建立了歧视认知,加重了内心的对抗,并且通过叛逆来增强存在感。这是其人际关系问题的根源之二。第三,流动儿童所处的生活与教学环境,让其得不到足够的关注和认可,于是难以建立良好的自我价值认知。这是其人际关系问题的根源之三。

对此,可以使用心理社会治疗模式进行系统的干预。首先,建立流动儿童的安全感,之后陆续的培养流动儿童的自我认知和价值感;然后培养流动儿童对城市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才能改善他们的人际关系。

【参考文献】

[1] 徐礼平,田宗远,邝宏达.留守儿童心理安全感与心理韧性现状及其关系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09.

[2] 唐朝永,陈万明,胡恩华.心理资本、心理安全感与失败学习[J].软科学,2014.08.

[3] 宋广文,骆风.城镇化进程中的流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3.

【作者简介】

王盼兰(1991.6-),甘肃天水人,硕士,西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方向:儿童社会工作.

猜你喜欢
自我认知流动儿童社会工作
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工具”角度看国内外校服的变革
大学生悦纳自我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探索
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文献综述
社区退休老人的老有所为与社会工作介入
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需求与服务研究
以社会工作视角解决四大国有控股银行服务质量提高困境
浅析流动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方式
浅析儒家文化对老年社会工作的影响
我的关怀德育梦
大学生自我认识偏差和整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