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选课管理存在问题及建议

2016-06-03 07:19鲍薇薇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深圳518055
高教学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教学管理

鲍薇薇(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深圳 518055)

任选课管理存在问题及建议

鲍薇薇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深圳518055)

摘要:任选课程是高校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学生知识结构优化和素质提高。当前任选课在课程设置、教学管理、学生选课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应该准确定位,优化课程结构,规范教学工作,加强质量监控,稳步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力图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从教学运行和教学管理的角度进行研究,探索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任选课;教学管理;选课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深职院)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是在中国的职业技术教育探索一条新路,对广东省以至全国的职业教育具有示范作用和借鉴意义。深职院近三年来取得的改革实践取得了方向性的成就,但在操作层面仍面临着很多问题。如选修课模块和通识课程模块之间课程界线不清,任选课组课难,学生茫目选课,学习态度不端正等等。本文力图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从教学运行和教学管理的角度进行研究,探索并提出建议。

一、现状及存在问题

任选课程的设置是人才培养方案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也是推行复合型人才培养计划的措施之一,这种由学生自主选课,直至修满规定学分为止的形式又是完全学分制的做法。这种任选课教育运行模式在学生层面能起到拓宽学生知识视野,又能发展其兴趣爱好的理想作用,在教学管理层面上可以让学生的选课来促进老师的教学动力,鞭策老师对教学的热情和教育的追求,然而实际效果却并非如此。本文以深职院汽车与交通学院(以下简称汽车学院)2014级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学生应修学分(表1)为例来对现状进行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各类课程所在整个人才培养体系中所占比例,其中通识课+任选课,共12学分。占总学分的9.6%。这两类的课程模块原本是从2011级的任选课12学分中拆分成的2014级的4分+8分的模式。通识课、任选课两个模块在毕业资格审核系统中还是同属在“任选课”模块中。在这类“任选课”模块中在课程设置、教学管理、学生选课上都存在一些问题,主要问题表现在:

(一)选修课与通识课界线不清,管理混乱

选修课与通识课是指除国家规定的思想政治和专业教育之外的基础教育课程。如果说思政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热爱和拥挤祖国的思想教育;专业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在某一知识领域的专业技能和谋生手段,那么通识课程则要通过知识的基础性、综合性、广博性,使学生拓宽视野、避免偏狭,培养独立思考与判断能力、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健全人格的全人教育,也就是教化他们学会做人。选修课着眼于学科知识的拓展、深化,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个性与特长。这两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首先,在通识课还没有着手建设成熟或经过试行就全面在二级学院中推行开来的情况下,二级学院只有在原有的任选课中进行选择能成为通识课的课程,这样就造成了通识课与选修课的重复。通识课是由二级学院在确认下学期各班的班级教学计划执行时确定,一般在学期中完成;学生选择下学期所上的选修课也是在期中完成,两者的完成时间差不多,而学生完全不知道下学期要上什么通识课,这种情况很有可能本学期学生所选的选修课同下学期要上的通识课相同。当学生知道后想改选修课时,却过了改选的时间,给学生造成了两难,最终结果只能是获得一门课的学分,学校有规定相同课程名称的,在校期间只能算一次学分。其次,通识课和任选课不设补考、重修,导致部分学生因任选学分不够而不能如期毕业。

表1 汽车与交通学院2014级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应修学分表

(二)任选课组课难,课程质量不高

学校教务处在每学期期中下达下学期的任选课组课任务,要求实际开课率要在80%以上,即计划中要求的20门要保证有16门课程能被同学选中开课,并将此作为对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的一个指标进行考核约束。趋于专业化的课程很难被学生选中,为了增加开课数量,大多只能降低课程难度,目前多数专业教师的教学任务都达到了学校考核规定的工作量,只有极少数专业教师未满教学任务,因此只有少数专业教师或行政人员有精力申报开设任选课。更有学院为了提高老师申报的积极性,将选修课的工作量系数由正常的1.0提高到1.3,以期更多的老师参与到选修课的教学中。其次,多数教师申报开设的选修课可能是任课教师业余研究的课程,没有该课程领域充分的授课经验,甚至有的教师是边学边教。但是,学院为了确保完成学校下达的任选课任务,根本无法去高标准严要求的审核教师授课资历、任课资格、教学内容,就只能放低审核门槛,只要教师申报,基本上就同意开设该门课程,而学校更不会对各二级学院上报的课程再去审核,更不管是不是对口专业开出来的,这样势必会有一定比例的业务能力和责任心不强、授课经历不丰富的任课教师开设选修课,使得选修课整体质量不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选修课缺少选前宣传介绍,学生茫目选课

任选课缺少选课程介绍,学生对选修课程的内容不是很了解,往往仅凭自己的感觉或凭课程名称来确定自己所要选的课程,同学们在选课时存在一种侥幸和功利心理,即选一些比较容易获得学分的课程,而不是从专业需要和拓宽知识等方面来考虑,这必然造成盲目选课。记得在一次师生交流会上,有名女同学提出一个选课方面的问题,这是她亲身经历:她曾选了《健康与健美》这门选修课,以为是跳健美操之类的,结果是在健身器械上练健美肌肉的,想不上但已经过了退课的时限,最后只能是硬着头皮跟着上,翘课也是时常有的。由于选修课缺少课程内容的介绍,导致了学生上课质量不高和教学资源的浪费。

(四)学习态度不端正,混学分居多

学生缺乏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和自我选择的能力,这大大影响了选课质量。有的学生在最初选报时热情高涨,随着课程的深入,发现与他们的预期不符合或已经失去了最初的热情,渐渐地失去了学习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严重下降,进而出现较为严重的旷课、迟到和早退上课玩手机等现象;多数学生选修只为凑足任选课规定学分,对选修课的开设目的等缺乏足够的重视。学习任选修课就抱着混学分的心理,只要听说某门选修课最后交篇“论文”或者报告就可顺利过关获得学分,这正合那些爱偷懒的学生胃口,于是学生选报了该门选修课,这种学生上课的状态可想而知,来了就是为了混学分。

二、任选课管理的建议

(一)厘清任选课与通识课的界线,任选课设置应当多样化

首先,要厘清任选课与通识课的开设目的,对于通识课的短缺应当加大投入和建设,而不是借着目前的任选课资源。学院目前的做法是人为地将这两类模块的课程加以区分,即:该课程确定为通识课后,其他专业老师就不能再作为任选课上报开课计划了。任选课的设置应该拓宽渠道,随着网络教学资源的丰富,对于较成熟的网络资源课程我们可以引入,如慕课、网络课程等,引导学生线上学习,完成线下考试后取得该课程的选修学分,让学生选修课时间更加灵活和个性化。其次,还可以将学生的一些社团活动、以科研项目为载体的项目化课程等作为选修课开设出来,也可以尝试结合志愿者服务、勤工助学等活动,这些动态的活动作为任选课待进一步探索、发现和创造。

(二)加强任选课的课程建设及教材管理

学校应加强任选课课程的建设,设立任选课教改研发的团队,建设一批校级重点或精品选修课程,让更多学生在任选课这个模块中受益。有任选课任务的教师们应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教研活动,研究授课过程中的问题,课程负责人制订教学大纲,确立课程目标,统一考核方式。在教材建设方面,应制定政策鼓励任课教师结合课程改革编写讲义,条件成熟的,可以出版正式教材,并纳入到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管理体系当中,作为学校考核教师的条件之一,让教师的付出体现在方方面面。

(三)健全学生选课机制,引导学生理性选课,避免资源浪费

建议在任选课系统中增加课程介绍,让学生能在选课前大概清楚所选课授课的主要内容,避免学生因为不了解课程而误选。同时引导学生理性选课,结合自身的发展和兴趣爱好,拓宽专业的知识面。在学校有限的教学资源条件下,要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选修课资源,从而要制定严格的选课制度,避免资源浪费,以确保学生都能选到自己所喜爱的任选课,真正达到“任选”的目的。

(四)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加强质量监控

建议按照学科类别对任选课进行分门别类的管理,不可千篇一律。比如:人文社科类、文艺类、自然科学类在课程评价和建设投入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不能将对自然科学的评价标准放在文艺类。不同学科在教学质量检查标准与日常管理上要有区别,这样更有利于任选课的建设。同时要加强任选课督导听课制度,将任选课纳入到日常教学督导中,加强课程的质量监控。

我校任选课的管理经历了多年的教学改革和实践,不断地围绕着学分标准的确定、学分制管理、学生选课优先权和学生评教的标准等方面做过多次调整和修订。任何一次调整都有其利弊得失,总体而言都是在原有基础上的深入和进化。制定更为合适的任选课实施办法,使其引导学生选择与自身专业发展或兴趣发展相适的课程,为其进一步的深造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一方面制定相关规定,确保学生能按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对学生所选课程的在各类做出合适的比例划分,以确保学生知识结构的均衡。另一方面需要进一步探索任选修课在整个人才培养体系中的有效实施,使程度不同的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普遍受益。

参考文献

[1]黄俊杰.大学通识教育探索:中国台湾经验与启示[M].广东:中山大学出版社,2012.

[2]杨光钦.大学改革功利的陷阱与出路[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3]赵良梅,万国燕.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济南职业技术学报,2010(8).

[4]张本成,范会联,李献礼.基于Web的高校选修课管理的综合研究与实践[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6(11).

Abstract:Optional cours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ollege personnel training program, 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knowledge structure and quality. In current optional courses, there exist a lot of problems in the curriculum, teaching management, and student elective. To solve the problem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lo原cate the courses accurately, optimize curriculum structure, standardize the work of the teaching, strengthen quality control, improve steadily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This paper tries to use empirical analysis methods to explore 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aching operation and teaching management.

Keywords:optional course; teaching management; course selection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05-0179-02

作者简介:鲍薇薇(1981,12-),女,吉林梅河口市人,硕士研究生学历,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中级教师,研究方向:高教研究。

猜你喜欢
教学管理
“双减”背景下农村初中教学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创新背景下的高校教学管理研究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大数据技术在高校教学管理改革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高校公共选修课教学管理与改革研究
学分制与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探析
信息化对高校综合教学管理的影响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