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振龙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英汉语篇连接词的对比与翻译
——以《背影》、Insouciance及其译文为例
陈振龙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摘要:基于衔接理论,以《背影》、Insouciance及其译文四篇散文作为翻译对应篇章,对比研究小句、句子间语篇层面的英汉连接词用法。对比研究发现,英汉连接词既有相同用法,也有不同用法。英语语篇连接词频数为汉语的1.78倍,但并非各种衔接关系连接词使用频数都比汉语多,如转折连接关系;汉语多用但不限于隐性连接词,英语多用但不限于显性连接词,英汉形合与意合语言是相对而言的;汉英衔接关系的连接词翻译应该采取直译、增词、省略、转化翻译等处理策略,以避免英汉语言结构、连接词用法差异的影响,输出符合译语表达与衔接关系的连接词。
关键词:衔接理论;连接词;形合;意合;衔接关系
Halliday与Hasan在其《英语的衔接》(1976)一书中较完整地提出了衔接理论,将衔接分为指称、替代、省略、连接、词汇连接等类型。*Halliday M A K, Hasan R, Cohesion in English,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年版,第F29页。韩礼德:《功能语法导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年版,第533页。其中,连接是英汉两种语言之间差别最大的一种,*陈振龙、江桂英:《英语写作中增补连接词的应用研究》,《西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第62-66页。指在一个句子之内,在小句之间,通常要有连接成分把它们联系起来,表示小句之间的逻辑语义关系和相互依赖关系。*张德禄:《语篇内部衔接的原则》,《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第6期,第29页。按抽象逻辑语义区分,连接含添加或增补(additive)、转折、因果和时空(temporal*Halliday M A K, Hasan R, Cohesion in English,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年版,第238-267页。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94-106页。等范畴。原则上,衔接关系不以句际为限。*Halliday M A K, Hasan R, Cohesion in English,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年版,第8页。赵元任、黄国文、Martin(1983)等人的语篇连接概念,既包括句间的连接也包括小句间的连接,胡壮麟的研究也以句间连接为主,但不完全排除小句间连接。*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94-95页。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的例句:Jack fought Michael in the men’s singles last night, and Jack was beaten.衔接词and就视为连接词,并视为两个句子的主要衔接。*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第140页。衔接关系连接词研究包含小句间、句子间连接词的应用。
衔接理论一产生就引起学者们的关注,研究不断深入,成果日渐丰硕,并应用于翻译、教学领域,但衔接研究主要研究英语的衔接手段,语际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较少,汉英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仅2篇:一是科技语篇衔接机制研究,二是小说的词汇衔接研究,暂未出现英汉散文语篇连接词对比研究。*陈振龙:《近30多年国内衔接研究发展》,《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15年第4期,第138-141页。为此,本文基于衔接理论,以《背影》、Insouciance及其译文的翻译对应篇章,对比研究英汉小句、句子间语篇层面的英汉连接词用法,为英汉翻译、写作中连接词的应用提供帮助。
一、研究设计
本文以朱自清的《背影》及张培基译文TheSightofFather、英国劳伦斯的Insouciance及程雨民译文《闲情逸致》为翻译对应篇章语料。朱自清《背影》与劳伦斯的Insouciance皆是20世纪30年代发表的著名散文。《背影》入选张培基的《英译中国现代著名散文选》(1999,2007)等,Insouciance入选杨自伍编写的《英国散文名篇欣赏(第1、2版)》(1995,2010)、陆谷孙的《20篇:现当代英美散文》(2011)等。2篇文章皆为散文,文体相同,长度相近(1 100余字),内容相似,多人物与动作描写,适合作为翻译对应篇章语料研究英汉连接词使用差异。确立原文、译文4篇语篇中连接词为研究对象,用Markin软件标注连接词使用频数、功能,自动统计相关数据,结合对比语料,尝试解决以下问题:(1)英语语篇连接词使用频数比汉语的多,但是否英语语篇句法层面增补、转折、原因、时间等四类连接词衔接手段使用频数比汉语语篇都多?(2)因不是同一语系,英汉语篇连接词用法有异同,是相同用法多还是不同用法多?(3)针对英汉语篇连接词的用法异同,采取何种翻译处理策略?
二、数据分析
英汉语言分属不同语系,连接词使用存在差异;即便在同一语言中,不同的篇章所采用的组句成篇和谋篇布局的手段也有很大的差异。Hartmann认为,翻译对应篇章语料最适合用作篇章对比,适合于用来进行具体的篇章粘连手段对比,因为粘连手段对比是以句子作为分析单位的,需要对比语料在句子的划分、组句成篇等大的篇章结构形式方面具有较大的对应性,这样才能对比两种语言所采用的具体粘连手段的异同以及在运用不同粘连手段时的数量差别。*许余龙:《对比语言学概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235-236页。通过标注4篇翻译对应篇章语料中增补、转折、原因、时间四类显性连接词,统计连接词使用频数178次(见表1)。
1.英语语篇连接词使用频数普遍比汉语高。英语语篇语料有114个连接词,汉语仅64个,英语连接词频数是汉语连接词的1.78倍。时间、增补、原因连接词使用频数都比汉语高,而Insouciance转折连接词比《闲情逸致》少6个。
表1 4篇文章连接词使用频数表/次
注:增补连接词已排除并列关系的连词;时间连接词排除when和while引导的时间主从关系的连词,因其受句子语法限制的结构衔接,不属于非结构衔接的连接范围。
2.英汉连接词用法存在相同用法,也存在不同用法。根据表2,用法不同的连接词在英汉翻译处理时需添加连接词、省略连接词或对连接词进行转化处理。汉译英时,汉语多数显性连接词可直译,如《背影》中32个显性连接词有25个连接词需直译成相同用法的英语连接词,占原文连接词78.13%;5个汉语连接词需省略,占15.63%;译文添加翻译隐性连接词41个,占56.94%。英译汉Insouciance原文中,23个连接词可直接译成汉语,占54.76%;17个连接词译成汉语需省略,占40.48%;译文添加6个汉语连接词,占18.75%。除了相同、添加、省略用法,还有2—6个不等的转化用法,涉及从结构性向非结构性衔接的连接、连接词用法转化等。
表2 4篇文章连接词功能对比情况表
注:添加转化、省略转化按转化归类,不含重复数据。
三、结果讨论
(一)英汉语篇连接词使用情况总体分析
1.英语语篇连接词频数比汉语高。两篇英文语篇连接词均比对应汉语翻译语篇多,尤其Father语篇比《背影》多了40个连接词,Insouciance语篇比其译文多了10个连接词(见表1),在翻译对应篇章语料中,英语语篇连接词是2篇汉语语篇连接词的1.78倍,原因在于英汉语言差异,英语以形合为主,汉语以意合为主。汉语语篇常使用隐性衔接手段,省略连接词,以意统句;而英语句子多借助显性衔接手段,添加连接词衔接前后句,以形约句。英语句法结构较严谨,句子间的衔接关系需要以显性的衔接手段连接前后句,以呈现相互间的衔接关系;汉语句法较为灵活,可省略连接词,通过句子含义传递逻辑关系,句子间的衔接关系可以省略连接词,通过隐性的意义,省略乃至不用连接词,仍可保持前后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所以,汉译英时语篇常需添加连接词,而英译汉时多省略连接词。《背影》译文添加了41个连接词,占其全部连接词的56.94%,而Insouciance译文省略了17个连接词,占其所有连接词的40.48%。
2.英语语篇增补、转折、原因、时间等四类连接词衔接手段使用频数并非都比汉语语篇的多。由表1可知,英语增补、原因、时间三种衔接关系连接词使用频数均比汉语翻译对应语篇多,但是转折衔接关系连接词在《闲情逸致》中多6个,占其32个连接词的18.75%。《闲情逸致》全篇64个句子,用了17次“而(反而)、但(是)、却”转折关系连接词,平均1个句子用0.28次转折连接词。Insouciance全篇64个句子则用11个but、and等转折衔接关系连接词,平均1个句子用0.18次转折连接词。
(二)英汉连接词用法对比
1.英汉连接词用法大多相同。英汉语言存在共性,在衔接关系的连接词方面,超过一半的汉语连接词用法与英语对应连接词用法相同。《背影》中25个连接词(占78.13%)与译文用法相同,Insouciance中23个连接词(占54.76%)与译文用法相同。如:
(1)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
(2)In the winter of more than two years ago, grandma died andfatherlosthisjob.IleftBeijingforXuzhoutojoinfatherinhasteninghometoattendgrandma’sfuneral.
“也”与“and”用法相同,在句中均起着增补连接用法,补充说明前句语义内容。“也”连接了家中的不幸,衔接“祖母死了”与“父亲的差使交卸了”两个小句,描述家中境况雪上“加”霜;汉译英句子,and也表达增补连接关系,连接grandma died和father lost his job两句,功能相同,对等等效翻译汉语连接词,做到意义等值传递和形式对等。
(3)—then I should say: what an on-the-spot little lady! —But since she only torments me with international politics, I can only remark: What a tiresome off-the-spot old woman!
(4)—那么我就说:这可真是位深入现场的矮小女士!——但是,既然她只是用国际政治来折磨我,我只能说:这可真是位讨厌的远离现场的老女人!
英汉then(那么)、but(但是)与since(既然)连接词都置于句首并衔接前后句,用法均相同。then(那么)起递进的增补连接作用,补充说明我对女士讥讽的态度。since(既然)引导表原因关系的小句,陈述女士用国际政治折磨我,是作者对女士作出批评的“缘由”。but(但是)引出我对女士与我两者截然不同的态度、两种不协调乃至矛盾对立的情况,作出“转折”性回应。
2.英语意合与汉语形合连接。《背影》译成英文,省略5个连接词,Insouciance译文添加了6个连接词。换言之,《背影》译成英文,省略了原文5个显性连接词,应用隐性连接的语义手段衔接语篇;反之,Insouciance译文,6个隐性的英文语义衔接,在汉语译文中应用显性词汇连接。汉语使用了显性连接词衔接前后句结构,而英语句子却省略了这些连接词,采用类似于汉语的意合意义结构。以往研究多涉及第一种情况,即汉译英时添加连接词、英译汉时省略连接词,而汉语语篇使用显性连接词、英语却省略连接词的情况很少涉及。实际上,英语也存在省略连接词如汉语的意合句法衔接结构,而汉语也有如英语般使用显性连接词的形合句法衔接结构。如:
(5)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
(6)However, the separation of the last two years has made him more forgiving towards me. He keeps thinking about me and my son.
例(5)副词“终于”表示经过较长过程最后出现某种情况,有“终究、到底”之意,类似英语finally,是总结性的时间连接词。*Halliday M A K, Hasan R, Cohesion in English,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年版,第338页。汉语阐述因两年多没有见面,多数事情累积,父子久未谋面,于是“最终”忘记我的不好;英语译文只用made him more forgiving towards me传达“父亲忘却我的不好”总结性时间逻辑关系,省略“最终”的翻译,应用隐性衔接处理,将总结性时间逻辑关系隐含其中。
(7)Why, having come out from England to find mountains, lakes, scythe-mowers and cherry trees, does the little blue-eyed lady resolutely close her blue eyes to them all, now she’s got them, and gaze away to Signor Musolini, whom she hasn’t got, and to Fascism, which is invisible anyhow?
(8)为什么这位矮小的蓝眼睛女士,既然是从英国出来看山川湖泊、刈草人和樱桃树的,而现在找到了它们,却要坚决地闭起她的蓝眼睛不看它们,而把视线指向她并未见过的墨索里尼先生,以及根本无法见到的法西斯主义?
例(7)中连接词and衔接she’s got them与gaze away to两个转折关系、包含两个定语从句的小句,而疑问副词why引导的特殊疑问句,插入非谓语动词短语结构表原因。从形式结构角度,该句体现英语“树式结构”的句子结构,“英语先把句中主语和主要动词这两根巨栋竖起来,然后运用各种关系词把定语从句以及其他短语结构往这两根巨栋上挂钩”。*潘文国:《汉英语对比纲要》,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98页。其间复杂的句子结构仅有1个连接词and,其余句法结构借助语法手段衔接。
汉语句子虽然通常是竹式结构,句子间如流水行云延绵不绝,造句注重的不是空间构架的严谨,而是线性的流动、转折,追求流动的韵律、节奏,不滞于形,而是以意统形,削尽冗繁,辞约义丰。*司显柱:《论英汉民族思维模式、语言结构及其翻译》,《外语学刊》1999年第2期,第79-83页。但例(8)句子结构添加“既然、而”连接词,将英文例句潜在的句法结构间的逻辑关系以显性手段呈现,减轻读者的负荷,并加强语气,表达我对两个女士态度的不解和她们干扰我享受宁静悠闲所产生的不满。该例若不添加连接词,语言连贯似也不存在问题,却少了原文那般意境,我对两个小女人的不满似乎在无形中被削弱。该例也体现英语与汉语间的形合与意合关系是相对的。
3.英汉连接词衔接关系的转化翻译处理。在翻译对应篇章语料中,英汉语言表层结构都使用连接词或对应的句法连接结构,但英汉连接词(或成分)用法却不尽相同,除了英汉连接词相同用法、增加或省略的形合与意合翻译处理,其所承载的衔接关系存在不同甚至相反的用法。翻译时,英汉连接词表层结构所承载的深层衔接关系、含义需转化处理,转化成相对应的英汉语言表层连接词或连接结构,从而实现意义传达。
一是汉语“非结构性衔接”向英语“结构性衔接”转化。汉语句子采用非结构性衔接的连接词连接小句,而英语句子采用结构性衔接的并列短语结构。结构性衔接包括平行对称结构、主位—述位结构、已知信息—新信息结构,非结构性衔接又分为成分关系衔接和有机关系衔接,*Halliday M A K, Hasan R, Cohesion in English,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年版,第F31页。连接就是成分关系衔接之一。如:
(9)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10)When I met father in Xuzhou, the sight of the disorderly mess in his courtyard and the thought of grandma started tears trickling down my cheeks.
(11)We speak of cherries, strawberries, and the promise of the vine crop.
(12)我们谈到樱桃,谈到草莓,还谈到葡萄收成的年景。
汉语中,例(9)复合句含4个省略主语的小句,用增补连接词“又”连接其前后小句,补充说明家中败落,又逢祖母丧事,不禁落泪。例(12)小句亦省略主语,用增补连接词“还”连接小句,表述我与两个小女人聊天,补充说明聊天谈论水果及收成。翻译时,例(9)增补连接词“又”连接的小句,在例(10)转化成and连接的两个并列名词短语结构,在主句中作主语;句子结构从汉语的4句小句组成的小句复合句,转化成英语由一句主句和从句组成典型的时间状语主从复合句。例(12)连接小句的增补连接词“还”在例(11)中,也是衔接名词短语的结构性连接词。汉语例(9)(12)都使用非结构性衔接的连接衔接类型,使用连接词:又、还,而英语例(10)(11)都进行结构转化,将汉语小句转化成英语的并列短语结构,虽保留了“又、还”英文的对应词and,但其功能已发生转化:汉语是非结构性连接的增补衔接关系,而英语是结构性衔接的并列对称关系。
二是汉语“非结构性衔接”向英语“语法结构”转化。汉语句子用非结构性衔接的连接关系,而英语句子用语法结构予以呈现,将汉语连接词含义与句子逻辑关系隐性置于结构予以表达。如:
(13)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
(14)Father said he was too busy to go and see me off at the railway station, but would ask a hotel waiter that he knew to accompany me there.
例(13)“因为”呈现非结构性衔接的因果连接关系,阐明父亲不送我的原因;例(14)未用对应非结构性衔接的因果连接词,而是借助语法结构呈现原文衔接关系,省略连接词“因为”,通过too...to...否定句法结构的形式,将汉语因果衔接关系的逻辑含义蕴含其中,表达父亲因事未能送我。虽未有显性的非结构性衔接的连接关系连接词,借助语法结构却也能顺利传达原文含义。
(三)汉英互译处理策略
因英汉增补衔接关系存在共性和个性,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汉英互译时需适当调整连接词所承载的逻辑语义连接关系。当用法相同时,英汉衔接关系连接词意义、内涵均相同,根据意义,翻译时可采用直译法,在译入语选择匹配连接词,直接将英汉增补衔接关系对等翻译,表达其衔接关系,并保留原语语言风格。当用法不同时,如果因汉语为意合为主语言,语言结构、句法关系多以流水句表达句子间隐性含义,隐含其衔接关系,在汉译英时可采用增词译法,将汉语隐性衔接关系转化成英语显性衔接关系,以保持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反之亦然。如英汉连接词所承载衔接关系、语言衔接关系在另一语言用法相异,需用转换译法转化汉英衔接关系的语言表达形式,以避免语言翻译所产生的缺失。
本文以朱自清《背影》及张培基英译文TheSightofFather、劳伦斯Insouciance及程雨民译文《闲情逸致》为翻译对应篇章语料,对比翻译对应篇章语料中小句间和句间增补、转折、因果、时间连接词语料,研究英汉连接词衔接手段用法异同,发现汉英连接词用法存在异同点,英语语篇连接词使用频数比汉语多,但并非英语连接词衔接手段使用频数都比汉语语篇多,即便语言表层似乎对等的连接词衔接关系也存在差别,英语也有省略连接词的意合结构,汉英衔接关系有出现转化等不同用法。为此,汉英连接词衔接关系、连接词翻译应该采取直译和转化翻译等处理策略,以减小因英汉语言结构、连接词用法差异所产生的影响,输出符合译入语表达衔接关系的连接词,促进英汉连接词翻译处理,促进英汉连接词写作等教学,促进英汉对比语言学与英汉互译的研究。
(责任编辑金菊爱)
Contrast and Translation of English and Chinese Conjunction: Based on Beiying, Insouciance and Their Translations
CHEN Zhenlong
(FujianVocationalCollegeofAgriculture,Fuzhou,Fujian, 350007,China)
Abstract:The paper contrasts the frequency and application of English and Chinese conjunction based on the corpora of 4 articles: Beiying, Insouciance and their translations, under the theory and classification of conjunction. Having analyzed the conjunctions with different cohesive relations, it is concluded that English and Chinese conjunctions consist of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The frequency of conjunction in English texts is 1.78 times as many as that in Chinese, and every cohesive is not more frequently employed than Chinese, such as adversative conjunction. Chinese conjunction consists of more, but not limited to, inexplicit conjunction devices whereas English conjunction is composed of more, but not limited to, overt conjunction. In addition, parataxis and hypotaxis are not absolute.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and English conjunction should adopt literal translation, omission and transference strategies to avoid the side effect of distinct language structure and conjunction usage, and to output the conjunction conforming to language expression and cohesion relation of the target language.
Key words:cohesion theory; conjunction; hypotaxis; parataxis; cohesive relation
收稿日期:2015-11-27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厅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科研专项A类课题(JA13724S)
作者简介:陈振龙,男,福建永泰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二语习得、英汉对比语言学等。
DOI:10.3969/j.issn.1671-2714.2016.0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