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桂霞
(恩施市硒都民族实验小学,湖北 恩施 445000)
探索与猜想,实践与感悟
——“认识角”案例分析
◎熊桂霞
(恩施市硒都民族实验小学,湖北 恩施 445000)
“认识角”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以及一些常见多边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初步认识角的含义,体会角的基本特征,并感知角的大小.
认识角;探索过程;实践
教学目标:找出生活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会画角、做角;知道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在生活中认识角,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探索角的过程中体验学习过程的快乐.
教学重点: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组成,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并能区分角的大小.
教学难点: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组成,初步感受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口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过程:
1.引导同学们回忆一年级学过哪些平面图形?根据学生口答,逐个出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并给这些图形分为两类,一类有角,一类没有角.
2.揭示课题:原来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上都藏着一个圆上没有的图形朋友——角,角是一个美丽的平面图形,它的身上有许许多多的秘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它.
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
角的大小与张口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利用学生学过的知识和生活中现有的认知基础进行分类,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一:找角
角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一些有角的物品,比如闹钟、剪刀、红领巾上的角并用手比画,结合板书的内容,让同学们积极思考并指出角.
活动二:折角
学生已经认识了角的样子,这时准备圆形纸片快速折出一个角,会有不同的折法,老师总结并演示各种不同的折法及比画角的样子.
活动三:摸角
1.请你们观察并用手轻轻地摸一摸你折的角(教师引导摸的方法和部位),有什么感觉?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学生摸角,并说出摸角的感觉.
2.谁愿意把你看到的摸到的和大家分享.
学生汇报.(预设:可能学生会说尖尖的、有点刺手,两边平平的,很舒服,直直的等)
想知道,我们刚才摸的角的尖尖的、平平的地方是什么吗?它们在书中都有名字,赶快去找找吧?同学们通过对书本的学习得出:这个尖尖的地方就叫角的顶点;这两条直直的边是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名字就叫角的边.(课件出示)
3.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介绍:两条边之间的夹角叫这个角的张口.
4.请同桌相互指一指你折的角的边和顶点在哪儿.
5.小游戏:张口朝上,顶点朝下.
6.找一找:找生活中的角,指出顶点与边.
活动四:画角
学生通过观察折出的角的图形并结合课本知识,了解到角是由两条直直的边,还有一个尖尖的顶点组成.这时老师可以鼓舞学生利用直尺、三角板或其他工具在长方形纸上画一个角,画角前请学生默读书中的画角提示:画一个角,标注顶点与边.
活动五:做角、比角的大小
1.学生掌握了画角的技巧之后,可以做一个活动的角,它可以自由变大变小(老师有意识引导怎样玩),但在玩的过程中必须思考一个问题:怎样做角就变大了,怎样做角就变小了?角变大或变小时张口在变吗?并把你的想法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2.教师出示两个边不一样长,大小相差较小的活动角的模型,提问:他们俩谁大,谁小?通过讨论比较的方法,找一组同学演示并解说比较两个角的大小的方法:只要将两个角的顶点对齐,再把其中一条边对齐,观察另外的一条边就知道哪个角大一些了.
3.教师出示边的长度和大小都明显不同的两个角的模型(边长的角小一些),你认为这两个角谁大一些?为什么?我们只要把这两个角放在一起比一下就可以看出来,虽然其中一个角的边长一些,可它的开口小一些,所以这个角还是小一些.
总结得出: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口的程度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同学们真的很聪明,个个表现都很棒,下面老师要给大家出一道很难的题目,比一比,谁才是最聪明的.
1.判断是否是角.
2.数一数下面三个图形中各有几个角?(课件出示题目)请同桌的同学相互商量一下.
同学们,时间过得真快呀!如果你会变,变成了一个角,你能用这节课学到的有关角的知识介绍一下自己吗?
将一张正方形纸片沿一条直线剪去一个角,还有几个角?请同学们回家动手试一试,明天将结果告诉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