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翻转课堂的中学课堂导学案问题设计研究

2016-05-31 23:39秦琴琴乜勇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16年2期
关键词:问题设计导学案翻转课堂

秦琴琴 乜勇

摘 要:“导学案教学”与“翻转课堂微视频”的互补整合是解决当代高效课堂改革难题的重要路径之一,近年来对微视频的设计、制作到应用都被广泛地研究。而导学案作为一种问题导向式的教学设计被研究的却很少。导学案作为支持翻转课堂的重要工具,其作用是将知识问题化,以问题为主线,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所以问题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通过文献研究、调查问卷的方法分析总结了中学课堂导学案中问题设计的现状及存在的误区,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的措施:问题设计的适度性、层次性、开放性和动态性,以期对教师更好地设计导学案,进而提高翻转课堂的效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翻转课堂;导学案;问题设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04-0016-04

一、问题的提出

高效课堂改革一直以来都是全世界关注的话题,伴随着可汗学院、慕课、云课堂的推广,西方国家提出了以微视频为主载体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而国内像山东杜郎口中学则推行以导学案为助学手段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近年来,国内很多学校相继引入西方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正如张旸等学者提出的“要在导学案的基础上,把翻转课堂的教学视频作为一种新概念教材的引入,以导学案作为学习的导引,创设问题情景,以诱发学生思考,根据需要自主选择教学视频,以便进行高效的学习” 。[1]

“导学案教学”与“翻转课堂微视频”的互补整合是解决当代高效课堂改革难题的重要路径之一,学生借助微视频的讲解和导学案的引导,逐步从浅学走向深学。[2]而无论是导学案,还是微视频都是以教材为中心的,近年来对微视频的设计、制作到应用都被广泛地研究。而导学案作为一种问题导向式的教学设计被研究的却很少。为促使学生进行高效的学习,学生在课前针对导学案上的内容,可以有针对性地自主选择微视频。导学案将教学内容用问题的方式展现,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解决问题来学习新知识,因此问题设计是导学案的核心。如果说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是导学案,那么问题就是这幅图的导航,所以学生学习的效果要受导学案中问题设计水平的影响。[3]

目前,导学案作为支持翻转课堂的工具,正在很多地方推广运用,并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但在导学案中问题设计方面,由于教师对此认识不深,导致产生了一些错误。笔者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总结了目前中学课堂导学案问题设计的状况,比较系统地阐明了中学课堂导学案的问题设计中存在的误区,并从各个方面提出了相对应的改进措施。

二、核心概念

1.翻转课堂

西方翻转课堂,是借助于微视频,将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过程颠倒,将知识传授的过程放在课堂外,学生通过观看微视频进行新知识的学习;而将知识内化的过程放在课堂上,主要通过学生与教师和学生与学生的交流来完成。[4]而本文中的翻转课堂则是指将导学案和微视频的优势结合起来,让学生借助导学案的导学和微视频的讲解,将知识传授的部分有效地放在课堂外,将知识内化的部分放在课堂上的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

2.导学案

“导”即引导,“导学”即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师及学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结构的过程。[5] 它通过精妙的问题设计,能把学生引入到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求知欲望,自然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导学案不仅能用来辅助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学习,还可用于课堂学习和课下复习,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的方向盘。[6]

3.问题设计

问题设计是指教师把一课时的知识分为若干小的知识点,对于每个知识点,教师根据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将其用问题的方式展现,让学生通过思考、交流探讨、解析、操作来解决问题,进而理解新知识。导学案是用来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导图,而设计的问题则是用来帮助学生完成自学导图的重要手段,因此问题设计是导学案制作的重点。该部分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怎么去学以及学到什么样的程度,以此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学的能力。学生学习的效果直接受问题设计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制作学案时,重心还是应该倾向于问题的设计上。

三、中学课堂导学案问题设计的现状及误区分析

此次研究主要是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开展,调查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采用当场发卷填写并当场收回的做法。本次共发放问卷160份,收回160份,数据真实可靠。调查问卷共21道题目,分别围绕导学案中问题的题型、题量、题目的难易程度、开放性以及表述清晰度等五个维度对导学案中问题的设计做了调查。

目前很多学校都在进行翻转课堂教学,制作导学案是为了使理念层面的问题程序化,由备课组老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集体编写,并设计出一连串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完成学习目标。调查统计得出导学案中问题的类型,还是以选择、填空和简答为主,其次是论述、是非和连线题。也就是说导学案还是以封闭性的问题为主,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同一个学校整个高一年级学生使用统一的学案学习。下面笔者将对导学案问题设计中存在的误区进行一一分析。

1.题量多,学案习题化

使用导学案的主要意图是通过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来帮助学生达到课时目标,引导学生高效率地掌握知识和习得技能。关于导学案问题题量的调查结果统计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62%的学生认为导学案上的题数比较多,而图2显示61.25%的学生认为目前使用的导学案是习题集,这是由于大多数老师对导学案没有很好地理解,在导学案设计时错把知识“问题化”误解成“习题化”的原因。知识问题化是指老师在设计导学案的时候,将本节课要让学生学会的知识点,通过自己的理解、重整、转化为具有探究性的问题,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达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7] 而知识习题化则指通过设置许多问题来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是用来测量学生学习质量的手段,它可以作为学生学习的一种反馈机制。

以高一导学案为例,根据笔者调查统计,数学每课时的导学案中题数都在35到40道题之间,英语一课时导学案中题目数量在55到60道题之间……如此大量的题目势必会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为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导学案,学生势必会为了做题而做题,忙于对照课本抄答案,而没有时间认真思考。教师如果按照这种伪导学案进行教学,不仅对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毫无作用,而且会使学生减少对学习的兴趣,甚至厌学。

2.题目表达不清,目的不明

由图3可知16.25%的学生总是能看懂问题,11.25%的学生总是看不懂问题,而偶尔看不懂问题的情况竟占到72.5%,通过与学生的交谈知道学生看不懂问题主要是由于教师在制作导学案时,有时会因为语言表达不清晰或对设计题目的目标意图不清楚,导致问题产生歧义。

为了设计出高效的问题,教师首先要认真分析教学目标,确定各知识点的教学目标层次,是认知类的、动作技能类的还是情感类的,然后选择恰当的符合该目标层次的动词来表述问题,这样学生不仅能看懂问题,还能明白本题所考查的知识点及目标。学生只有在看懂问题的前提下,才能分析并解决问题,所以教师要熟悉课本,明确目标,并要能确切地表达。

3.题型单一,限定思维

笔者通过对高一各学科导学案中问题的题型数量进行统计,各类题型所占比例见图4。由图4可清楚地看出各学科导学案中的问题都是以一种题型为主,其他题型仅占少数;数学、语文、化学和政治导学案中的问题以简答题为主,英语以选择题为主,而物理以选择填空题为主。总的来说导学案中的问题大多是以选择、填空和简答的形式出现。而这些类型的题目一般答案是唯一的,学生不需探索,在书上就能找到答案;对于论述、写作这样的开放性问题,出现的频率很少,而且教师在大部分情况下(65%)都会给出标准的答案,这样容易限定学生的思维。

导学案设计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而题型单一、问题封闭显然不利于学生求异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里的封闭不仅指那些答案唯一的问题,还包括不能面对全班同学的问题。一方面很多教师为了便于教,还是习惯设置大量答案唯一的问题,这些问题以客观题出现,这类问题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多数都采用对照课本找答案,并将答案抄录在学案上的方式进行。这样的方式仅停留在很肤浅的查询层面,很少有思维的参与,发散思维、创新思维更是无从谈起。另一方面教师虽然有设置开放性问题,但在讲解过程中总是习惯性地给出标准答案,这就很容易固定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发散思维的培养。

4.题目教条,不利于个别差异

导学案在编写时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问题的设计要面向全班学生,使全班每位同学都能够投入其中,都能感受到学习带来的快乐。但调查得知目前中学的导学案都是由备课组老师集体编写的,各班老师并没有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修改。全校学生,无论优秀生,还是学困生都使用统一的导学案。而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导学案上的问题只针对少量学生,这就意味着大量学生只是扮演着旁观者的角色,无法真正投入到学习中,这与素质教育强调的教育要针对所有的学生的提法是矛盾的。

四、导学案中有效进行问题设计的措施

针对上述对导学案中问题设计过程中出现的误区的分析,我们可以感受到问题设计绝不是简单的知识习题化,它需要教师在认真把握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设计出有利于唤醒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创造思维的问题。

1.问题设计的适度性,减少学生的认知负荷

所谓适度,不仅指题量要适中,还指问题的难易水平要适中。

(1)题量适中

导学案的意图在于“导”,所以问题设计的题目就不能搞题海战术。如果题量太多,学生会感到很大的心理负担,并且注意力也会集中在做完题上,为了做题而做题,不进行思考,导学案就发挥不了导的目的。因此教师要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将问题精简化,设计出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经典问题,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索、分析形成清晰的学习路线。对导学案中问题的数量目前没有统一的标准,根据每节课的具体情况来定,一般情况下,一个课时的内容用一张导学案,导学案的容量不得多于一张B4纸的正反面,使学生自学完成导学案的时间控制在30分钟左右。

(2)问题的难易水平要适中

只有难易水平适中的问题才是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太难或太易都无法成功地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感。前苏联教育学家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出:学生有两种发展水平,学生现有的水平和潜在的发展水平,这两者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8]因此,导学案问题的设置也应控制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这样既不会使学生由于难以完成任务而丧失自信心,又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问题设计的层次性,由简到难突破重难点

导学案是将知识用问题的方式展现,在题目的设置上除了要保证知识的丰富性外,还要考虑学生的思考习惯,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将问题层次化,让学生逐步突破重难点。

(1)将没有梯度的教学内容设计成由简到难,逐步深入的问题串

问题的设计要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将没有梯度的教学内容设计成逐步深入的问题串,多设计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进而一步步深入教材,突破重难点。对于那些不能使学生产生注意,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无关紧要的一些问题,尽可能地不去问。

(2)将难度系数大的问题划分成许多小的、容易理解的问题

问题设计的层次性还表现在将一些难度系数大的问题划分成许多小问题,引导学生从小问题出发,由简到难一步步突破重难点,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发掘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让全部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欢乐。这样不仅可以激活学生探究求知的想法,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而且可以引领学生一步步地学习,充分发展了学生的思索能力。

3.问题设计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新世纪人才要求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开放是实现创新的前提和可能,而创新源于问题。封闭性的问题,由于答案唯一,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设计开放题目的意图就是要打破学生一贯的思维方法,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求异思维。设计具有开放性、灵活性的问题,摆脱依赖标准答案的习惯,使学生的灵活性增强,促使学生自由自主地进行思索,使学生独特的方面得以绽放。

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全部的问题都可以以开放性的问题呈现,导学案问题题型的选择应结合具体学科特点、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来展开。对于一些事实、定理、结论等就适合选择填空、选择、简答;但除了这些,其他的内容则应以开放性问题为主,并辅助于一些引导材料,帮助学生进行思考,如可设置思考题、论述题、写作题等,这样就便于引导学生更深的思索。

上面所说的问题的开放性也是要有个度的,太过开放可能会导致学生迷失方向,偏离学习内容。合理的办法是问题的开放度要在学生的能力范围内,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广度和宽度,使学生小组内通过探讨交换各自的看法,激起学生思维之间的碰撞,达到头脑风暴的效果。

4.问题设计的动态性,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由于目前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多学校为追求升学率,在导学案中设计的问题仅仅是针对高分学生,忽略了成绩不好的学生。而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强调教育要针对所有同学,即要老师公平地看待每位同学,不存在优等生和差等生之分。所以老师在对导学案进行问题设计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不能对全班所有的学生设计完全一样的问题。一个班级的学生,其学习能力、知识水平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老师要关心每一层次的学生,要为每一个层次的学生提供相应的问题,使所有的同学都能得到应有的尊重,满足每位同学的需求。

这就要求老师在对导学案进行问题设计前,必须要熟练地掌握教学内容,准确地把握教学的三维目标和重难点,同时还要认真地分析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和学习的风格、态度,对全班学生实施异质分组。在设置问题时,教师要将问题按难易水平分层,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并指导小组内部进行合理的分工,将不同水平的问题留给相应能力的学生来完成,问题要在学生的认知能力范围内,并鼓励学习进度快的学生在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后,帮助进度慢的学生学习,使每位同学都有能够解答的问题,都能参与到其中,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感觉到学习带来的快感,增加他们学习的动力和自信心。

五、结束语

“翻转课堂”作为变革传统课堂的一个有效途径,在中学教学的使用越来越宽泛,也越来越受教育者的关注。为提高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效率,不仅仅是微视频,导学案的制作也尤为重要,而问题设计是导学案的关键。要想设计好问题,老师必须首先要内化教材,准确地把握重难点,充分地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发展的规律,以引导者、促进者的角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张旸,蒙泽察.“导学案教学”与“翻转课堂”的价值、限度与共生[J].全球教育展望,2013,42(7):10-17,94.

[2]龙宝新,孙峰. 翻转课堂与高效课堂间的异同与整合[J].电化教育研究,2014(12):93-98,120.

[3]张海晨,李炳亭.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0.

[4]Travis Roach. Student perceptions toward flipped learning:New methods to increase interaction and activelearning in economics[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 Education,2014(17):74-84.

[5]李保强,肖夏.我国“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研究:回顾与展望[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8):47-49.

[6]王仲炎.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7]具春林,贾楠.投入学习理论视域下学案导学的问题和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2):47-49.

[8]维果茨基.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编辑:李晓萍)

猜你喜欢
问题设计导学案翻转课堂
精设计,巧提问
撑一支竹篙 向更深处漫溯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