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华 刘敏昆 孟宝兴
摘 要:小组是进行混合式学习的基本单位,是联接自主学习和集体学习的纽带。文章对混合式学习下的小组学习进行了设计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小组结构设计、小组任务设计、小组活动设计和小组评价设计等,并以《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混合式学习为载体,进行了小组学习的应用研究。
关键词:混合式学习;小组学习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04-0034-03
一、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十九章重点谈到了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1]
混合式学习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相较于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具有明显优势。[7]进行混合式学习的前提是学习集体的组成,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小组是重要的学习集体,无论是课上汇报还是课下讨论都与小组分不开。
二、混合式学习下的小组学习
1.混合式学习
所谓blending learning 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综合起来, [2] 在合适的时间地点采用合适的学习技术为不同学习风格的人提供支撑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3]混合式学习利用现有的学校课堂教学和网络教育资源,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0]
2.混合式学习中的小组学习
小组学习将传统的大班教学通过分组转变为小班教学,教师和学生的一对多关系转换为助教团队和学生的多对多关系。[4]学生首先利用平台中的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小组讨论进行解决,小组讨论仍然解决不了的反馈到平台上,再由教师进行解答。线下包括课上和课下,课上小组汇报、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小组协作学习;课下由每个小组的助教带领进行小组讨论和学习。小组学习的功能有:激发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促进自主学习和网络学习;培养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8]
三、混合式学习环境下的小组学习设计
1.学习小组成员结构设计
学习小组成员结构对小组学习效果有直接影响。小组成员结构设计包括:组长的选拔更换,小组成员的组合,小组成员的角色分工。
组长的选拔:组长作为小组的活动组织者,将直接影响小组的表现,[5]可根据教师制定的组长标准进行竞选。组员能力相当的小组可采用组长轮流制。
组员的划分:在分组时充分考虑性别、专业、知识水平、学习风格、综合能力各因素差异,[9] 将不同类型的学生分到一组,组内成员相互学习影响。在学生自由分组之后教师可根据情况微调整。
组员的任务分工:组员的任务分工不仅要结合组员特点,还要结合具体情景和学生特点。为使学生全面发展,每次小组活动角色应根据需要尽量变换,组员角色主要为:组织者、主持者、记录者、汇报者、补充者和参与者。
下面以实践时第二组同学为例,具体见表1。
2.小组学习任务设计
混合式学习环境下的小组学习以任务为驱动,整个课程学习中,每周会布置相应的小组任务,注重考察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任务是小组学习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考察小组的一项重要指标。小组任务的完成质量客观反映出小组课下花费的时间精力、小组成员整体的知识技能水平和相互间的协作能力。小组任务是根据课程内容和生活经验进行设定的,通常是综合性的任务,任务要做成PPT在课堂上进行汇报分享。
下面我们以学习office软件时的小组任务为例,见表2。
3.小组学习活动设计
根据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将知识分为知识型、技能型和能力型,学习活动依据不同的知识类型设计也不同。针对知识型内容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内化;针对技能型知识,小组学生会被“放置”在真实的问题情景中,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行学习;针对能力型的知识一般是在课下小组学习中完成,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主要活动设计示例如表3所示。
4.小组学习评价设计
混合式学习环境下通常采用过程性评价、[6]质性评价和量性评价结合。其评价对象不仅是个人还有小组,小组评价更注重小组的成长,其评价工具采用电子档案袋、问卷、自测量表和观察量表。评价方式依据评价主体分为三类:组内评价、组间评价和教师评价。
四、实践应用与效果研究
1.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实践应用
根据以上设计,对云南师范大学本科一年级《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实践研究,实践时间为一学期,课堂教学环节主要分为课上(课堂、机房)。以下为一个以小组学习为主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过程(如表4)。
2.效果分析
在实践应用的一个学期中,我们使用过程性评价、量性评价与质性评价结合,从以下几个方面展示学习效果:
(1)小组学习课下花费时间:从图1中可以看出初期调查时小组学习时间大多集中在1个小时内,但是后期中大部分花费时间为1-3小时,可见小组从初期的被动学习转变到后期的主动学习。
(2)小组学习态度:从图2中可以看出初期调查时大多数学生都不喜欢小组学习,但是后期调查时大部分学生都比较喜欢小组学习的方式。
(3)小组作品展示:图3是小组成员简历;图4是主题电子小报制作;图5是调查问卷设计与分析。
(4)小组成员心得体会
ZXX:每次小组学习都会学到很多,都是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讨论学习,收获了一批好朋友。
LW:小组之间进行学习交流,共同解决不会的疑惑,老师在课堂上直接与大家进行问题的解决,讲授与讨论式的学习方法很好,能培养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ZQL:我觉得这种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特别好,可以提高我们的学习积极性。
五、结束语
根据实践效果可以看出小组学习的效果还是十分显著的,经过设计应用,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高教学效果方面同样有明显效果。通过网络虚拟空间和集中学习搭建了小组学习平台,在个性化的今天团队合作显得更加重要。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学习“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解读[J].中国电化教育,2012(12):19-23.
[2]何克抗.从blending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中国电化教育,2004(3).
[3]黄荣怀,周跃良.混合式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4-13.
[4]黄荣怀,马丁,郑兰琴等. 基于混合式学习的课程设计理论[J].电化教育研究,2009(1):9-14.
[5]郭宁.混合式学习环境下协作学习活动设计[D].保定:河北大学,2010.
[6]高凌飚.过程性评价的理念和功能[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
[7]彭邵东.混合式协作学习社群网络特征分析的指标界定及应用[J].开放教育研究,2012(2):92-98.
[8]柳力文.混合式学习的设计与应用研究——以高职院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为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10).
[9]武希迎.基于混合式学习的《教育电声系统》课程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0(3).
[10]解筱杉,朱祖林.高校混合式教学质量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2(10):9-14.
(编辑:李晓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