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合理运用不同教具

2016-05-30 07:38刘华玲
知识窗·教师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边长教具长方体

刘华玲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可供数学教学选择的教学工具也越来越多,课堂不再是“课件的世界、动画的海洋”。形式多样的教学工具陆续登场,给教学活动带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作为一名数学教师,选择什么教学工具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呢?在日常数学教学过程中,笔者的选择标准是:效果好,才是真的好。

一、用日常教具和学具剪一剪、看一看、折一折

利用日常教具和学具模型,让学生亲自动手剪一剪、折一折,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图形问题。在动手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学生能感悟知识、理清实质、探究溯源。如“长方体的表面积展开图是什么形状?什么样的形状可折成一个长方体?”一直是学生学习“长方体表面积”的一个难点,怎样帮助学生解决这个难点呢?笔者借助的教学辅助工具是:剪一剪、看一看、折一折。笔者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开展小组活动。第一步,剪一剪,让学生把准备好的各种长方体纸盒,沿着不同的棱剪开(剪开后须六个面连接),得到各种长方体表面的展开图;第二步,看一看,让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这些长方体表面展开图的特点;第三步,折一折,让学生把剪开的表面展开图重新折回成长方体。经过剪一剪、看一看、折一折,学生就能清楚地知道展开图与原来长方体之间的关系,从而轻易地判断出哪些形状能折成长方体,以及长方体的表面展开图都有哪些形状。

二、用身边实物和场地量一量、走一走、站一站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有些问题不是平常的教学工具就能解决的。这时,教师要打破常规,就地取材,充分利用身边的场地和实物进行教学。如在教学《面积、地积单位》时,笔者把课堂“搬”到操场上,利用现实场地,让学生分组测量出:①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为1平方厘米);②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为1平方分米);③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面积为1平方米);④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面积为1公顷);⑤边长为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为1平方千米)。①②③这三个任务,学生很快就完成了,而④⑤这两个问题,因受场地限制,学生无法按要求完成。经过讨论,学生确定了两种理论方案来完成第④题:第一种,先量出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10个相同的正方形就是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第二种,学校操场的长是100米,先按要求量出正方形的一条边长100米,另一边通过估算,看看大约要量到学校附近

的什么地方才是100米,从而估算出1公顷的大小。有了第④题做基础,学生就能合作完成第⑤题了。当学生测量完后,笔者选择走一走、站一站的方式,让学生站立在量出的正方形内,看看大约能够站多少人。通过量一量、走一走、站一站,学生可以更好地感知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大小,理解面积、地积单位的概念。

三、用现代媒体演示看一看、想一想

教具模型和实际场地的操作、演示,很难再现图形的动态生成过程,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媒体为教学服务。如在解答“以长方形的一条边为轴旋转一周,得到的是什么形状?”“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轴旋转一周,得到的是什么形状?”等问题时,教师就可以借助电脑动画直观、有效地解决这两个问题。在教学类似内容时,笔者经常利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题干,让学生在观看课件演示的过程中,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和推理能力。

四、用传统纸笔和黑板写一写、展一展

教学过程中有两种教学工具很容易被教师忽视,一种是学生的草稿本,另一种是教室的黑板。前者容易被看成是学生个人的领地,而后者则被认为是教师展现的平台。其实,课堂草稿本是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反射镜;而黑板是学生集体信息反馈的大舞台。在练习环节中,教师通过巡视,可以了解学生的做题情况,然后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演板,让学生反馈学习信息,最后组织学生讨论,辨析对错。这样,既避免了重复教学,又节约了教学时间,有利于取得预期的教学目标。

总而言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只讲究教学工具的多样化,更应注重因材施教、量体裁衣、讲究实效,科学、合理地运用各种教学工具,打造形式多样的高效小学数学课堂。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县城关第三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边长教具长方体
拆拼长方体
探究组合长方体的最小表面积
自制玩教具《拼拼乐》
魔术存钱罐
大楼在移动
表面积是多少
一个关于三角形边长的不等式链
问题征答
拼正方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