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蕊
【摘 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精神,我们教学的主要任务不仅是积累知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发展学生的思维。为此,我们必须在平时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创设有效的思维情境,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使教学内容融入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引领学生把学习活动变成自己的精神需要,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品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决不是针对高智力学生,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都有机会获得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教师要努力发掘每个学生的创造力,使每个学生的创造力充分发挥出来,将学生培养成为创造型人才。
【关键词】提出问题;自主思考;心理素质;良好心态
数学新课改的推进中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高效完成教学目标,只有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才能打造高效数学课堂,才能为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奠定基础。
一、引导学生从教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发展学生创新思维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有问题才有思考。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数学知识的前提是必须有一个“好问题”这里的问题必须是数学学科和实际生活中客观存在的真实问题,必须是学生确实感到困惑,不知道“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而不是形式上问题,而实质上已不成为问题的问题。不能解决的问题,毫无价值的问题充斥课堂,影响了课程价值的体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思维,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地探究,对于真正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有积极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使我们的学生从教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呢?那就要引入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提问题兴趣。
在我们从前传统的教学中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还得老老实实地不许乱说话乱动,这样下去,即使他们在听课中遇到什么不懂得问题也不敢问问,有了不同的见解也不敢提,长期下来问题成堆,对学习教学丧失了信心。心理学上认为人只有处于最自然,最放松的状态下从事自己喜欢的事,才能最大限度激发人的创造力和潜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大脑是开放的高涨的,思维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可以说是“一触即发”。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乐于提问、敢于提问、善于提问,把课堂的提问权真正地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要善于扑捉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并及时给予肯定逐步养成学生质疑的习惯,并从中感到成功的快乐。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与创新精神等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教师要提问,还要给学生创设各种条件,使学生敢于提问题,善于提问题,提出好问题。
二、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从教学的角度提出问题仅仅是教学的开始,“问题解决”的核心内容就是要让学生灵活地解决问题。“问题是教学的心脏”问题是学生学习的载体,没有问题也就无从研究。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创设情境启迪学生的思维,也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和乐趣,激发他们对解决问题的兴趣和欲望。
例如:我在学习“小数加减法”一课时我做了这样的设计,课前安排学生到超市购物,并让学生把购物小票带到课堂,和同桌交流购买的物品,同时提出问题,大家一起来解决,随着学生的提问,他们尝试着,争论着,最后终于发现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式,通过小组讨论,同桌互说形式,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让每个学生都有主动参与的机会,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孩子们亲身经历了数学知识形成了过程,不仅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会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对面千姿百态的实际问题,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策略,积极引领学生丰富生活积累,加强体验,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着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合理、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强化学生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实际上,数学知识也是一种语言,是学生认识世界的不可缺少的方法,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未来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因此,数学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逐步引导学生对知识原型进行抽象和概括,最终弄清楚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的形成过程,这不但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而且能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提高小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促进小学生的综合发展
数学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很多数学问题都是一题多解的,这就更加注重思维的过程,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题,可以以具体的问题为例子,让学生分析可以用几种方法来解题,并把每种方法列举出来,看谁的方法多,最后教师进行汇总,找出最简单、最有效的解题方法,并对方法最多的学生进行表扬。这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全面提高数学素质。
虽然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正规教育的启蒙阶段,但受到家庭环境、性格差异的影响,学生的数学基础也有所不同,特别是现在辅导班盛行,在学生进入小学之前,很多学生就已经在辅导班中学习了基础的知识,造成了学生数学水平的差异性。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提高自身能力。教师要对学生一视同仁,多对学生进行肯定的鼓励,努力为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便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身心综合发展,以达到激励的效果。
五、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
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比较强,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的心理。小学生在学习中最爱问为什么,说明他们的好奇心理比较强,教师应该抓住这一特点,鼓励学生多问,在提问中学习数学知识。小学生还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开展游戏教学,寓教于乐,让学生自己动手,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小学生具体求新、求异的心理,在遇到新知识时会比较敏感,喜欢探索新知识,不喜欢学习旧知识,教师可以加强数学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通过温故而知新,加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通过对具体知识和问题的处理,让学生学会运用已学知识和新学知识,消除学生喜新厌旧心理,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
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心态
由于小学生的岁数偏小,对于很多事物无法做到准确理解,在很多教科书上关于数学题的图画以及示范例题都过于传统化,导致学生拿起数学书时都提不起兴趣,这样很不利于学生良好的学习心态的形成。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心态才是最为重要的,学生只有真心喜欢数学,才能够学习好数学知识,如果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对数学知识产生厌恶的情绪,那么会对他今后的数学学习都产生不利影响,一旦这种厌恶情绪变成习惯,学生就不仅仅是讨厌数学学科这么简单,而是每当在学习路上遇到种种难题时,这种负面情绪就会出现,会让学生习惯性放弃。所以在小学阶段,对于学生心态的培养才是最关键的,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最大程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发掘有价值的专题活动,实习作业,让学生在现实中寻求解决方案;也可以通过模拟现实,发展学生的意用意识。当然,小学生的数学意识的培养提高和发展,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也绝非是几节应用题课所能解决的,它需要较长的时间,教师在适当的时机有意识地启发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的应用意识逐步由不自觉或无目的状态进而发展成为有意识有目的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马云鹏.小学数学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罗增儒,李文铭.数学教学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张奠宙,李士.数学教育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