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倩
【摘要】能力本位教育是一种,流行的职业教育文化,也是目前职业教育的改革创新。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是以价值观为出发点,专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英语作为高职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基础学科之一,受到了高职院校的高度重视。可相对于快速发展的文化思想,英语教学远远跟不上时代的脚步。而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充分融入能力本位教育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是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一条创新之路。本文从能力本位教育的内涵、特征出发,探究了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并提出了具体的应用方法。
【关键词】能力本位 高职英语 教学模式
一、能力本位教育概括及特征
1.能力本位的内涵。能力本位教育强调的是,以实践技能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但由于时代的变化和发展,能力本位教育也被赋予了新的含义。首先能力本位职业教育的初级阶段,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只注重个人的岗位技能,和面试技巧。然后随着社会的变革,企业不再满足于岗位技能的职业需求,而是越来越重视,个人的长远发展。最后使得学生在心理上、身体上、能力上,都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多变性。
在内涵上,能力本位作为现代教育的新思潮,与世界领域的各个理念,存在着较大差别。其重点就在于二者对于“能力”的理解,存在着不同观念。在过去的生存法则中,“能力”指的是在岗位中,处理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按时完成任务的活动方式形式。这一形式虽然反应出了,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和技术性特点;但是,社会在不断前进,人们对于“能力”的追求,已经不仅仅满足于职业性和技术性的范围之内了。作为一种现代的教育理念,“能力本位”中的“能力”除了表达、技术、计算等,处理表面问题的能力,更多的是包含一种个性的心理的特征,也就是个体素质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外在人格魅力。
2.能力本位教育的特征。能力本位作为一种告别传统知识的思维模式,在教育改革中,特别强调受教育者的个性发展,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主要手段,以综合能力的培养,作为主要宗旨的人才培养方式。
能力本位注重的是,知识内化的潜在的开发,强调个性发展的转化过程,因此,性格特征是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独特“符号”充分体现了人的个性发展,与本质特点。自从能力本位这一观点的提出,立即就得到了,文化教育与经济发展的积极响应。能力本位思想揭示了,人的本质属性,人的品格特点,人的潜在能力,具有独立性、情感性、创造性与规划性等方面的特点。它对人的智力开发,以及性格磨练,起到无法代替的作用。由此,我们可以依照,能力本位的特点,判断出人的独特品格。
二、高职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1.学情现状分析。大多数高职新生,在入学初期,英文基础都较为薄弱,英语成绩参差不齐。目前,高职院校的学员,相比于其他学校的新生,从水平上而言,相差较大,除了高中生,他们还汇集了中专生、初中生。所以,他们普遍缺乏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必备的文化水平。此外,由于受到生长环境和经济因素等影响,班级中普遍存在着,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在本来就吃力的教学过程中,这无异于雪上加霜,大大增加了教学难度。英语教学内容,是建立在一定基础之上的水平延升,但是不少学生在入学时,并未达到标准,所以严重拖后了英语教学的进展。在心理上,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毫无兴趣,产生逃避心理。缺乏认真的态度,抱着得过且过的心理,对未来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和规划,在学习上,没有一个缜密的学习计划,不知觉、怕困难,并从对学习产生抵触。
2.教情现状分析。授课方式过于单一。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在传统教育的牵引下,变成了纯粹的知识传播,完全忽略了学生的口语训练。首先,课堂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法,对学生缺乏相应的锻炼培养。在这样的教学课堂中,教师成了机械授课工具,学生是接听工具,逐渐的学生对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也消失了,语言的发展仍然受到了极大的局限,这种教学方式,所产生的教学结果,已经不能用,封建、传统、死板来形容,而是我们在不经意中跨入的一个禁区。
三、能力本位教育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中国课堂式教育,都是单一、乏味的,教师自始自终都是一个人在唱独角戏,而学生只是一种知识的接收工具,历经多年而不变,能力本位教育倡导以“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对学习的研究范围,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将生活所感,充分融入到学习当中去,从而转换课堂模式,教师的作用,自然就成为了引导者、摆渡者。课堂中的主角依旧是学生,只有学生才是课堂语言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学习的引导者、参加学习活动的主力军。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教师是英语教学活动的决定性因素。只有学习者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坚定不移的朝着目标前进,学习才会获得成功。
高职英语教学体系的改革,更注重于教学的实践性,以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为目标,专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能力,使英语教学以就业为导向,并服务于本专业。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和娴熟的授课技巧,引导学生更多地采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能,进行学习,从而提高英语教学水准。
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达不到高职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要求。作为一个高职院校,另一方面,还要扎实提高网路教学技能。就是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这表明了,教师的所学、所教应紧密与现实社会相结合,要实用、有用。
传统的教学观和价值观,都不是高职学生的学习理想值。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一方面要敢于创新、敢于研究、敢于攀登,另一方面,还要充分了解学生心理,给以他们生活学习上的帮助。
2.强化并实践“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的教学理念。自主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而“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的教学理念,注重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综合素养、综合技能的训练。所谓自主学习能力是指,通过自我认知、获得知识、感悟、理念探究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美国心理学家曾经说过;“知识是学习者主动构建的意识形态,教师是思想的引导者、牵引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因此,大学教师应该把学生当成,即将展翅飞翔的鹏鸟,而不是嗷嗷待铺的孩子。
英语教育的思想是贯彻终身的,它的出发点,是让学生形成英式的语言习惯,牢牢掌握学习英语的心得与体会,即使将来离开了学校,脱离了教师的引导,也能将英语教育的思想文化,铭记于心里。英语是每一个大学生的必修课,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探究、摸索的漫长过程,其中更需要学生的毅力与坚持才能完成。长期以来,我们对英语教学,缺乏深刻的认识,和理性的分析,传统的教学法,大多都是应试教育,致使很多大学生一旦离开校园,离开老师的教育,就将英语知识所忘无几。
3.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做“双师型”教师。能力本位教育的理念是深厚的,“双师型”教师的具体含义,是指既可以传播书本知识,又能充分具备,操作能力的教师。高职教师应该拥有广博的知识,和独特的视角,这样才能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给予他们帮助,充分具备作为教师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达到“双师型”教师的要求。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与英语教学的培养计划,决定了“双师型”教师的综合能力,以及综合技术,必须是双面性能的,即拥有“技能+专业”的“双师型”结构特点。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从能力本位的含义出发,从整体上解析了高职教育的具体功能,从中探究、归纳、整理,可以看出阶段高职英语,所面临的教学的现状、面临的教学难题,以及对能力本位教育的“内涵”、“特征”、“现状”的全面分析,在思想上探究了教学观念、教学知识、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优化结构。经过长期测试,实践表明,能力本位教育是高职英语教学,最有效、最直接、最快速的改革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