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口译笔记法教学中的难点及对策

2016-05-30 02:13钟蔚
亚太教育 2016年10期
关键词:教学难点口译教学策略

钟蔚

摘 要:口译作为一种语言符号转码活动,不但涉及广阔的信息面,也具有极强的即席性,并且现场气氛往往较为紧张,易造成译员记忆压力的增大。通常译员在大脑中存储信息的方式为笔记,进而起到弥补记忆不足的作用。本文针对口译笔记法教学中的难点,深入探析笔记训练法的有效对策,以期促进口译笔记法的完善,以及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口译;教学方法;笔记训练;教学难点;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4-0102-01

口译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项技能就是记笔记。通常口译的内容转瞬即逝,具有极强的即时性。若是对交流中信息记忆不详,口译的质量必会大打折扣,因此,译员必须具有较强的记忆力。然而,人类大脑的记忆十分有限,这就需要通过记笔记的方式辅助记忆来进行口译。基于此,有必要深入探析口译笔记法教学中的难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

一、口译笔记法教学中的难点

(一)对源语的理解存在问题

由于语言障碍的关系,往往易使得学生在听到源语后,对其理解还停留于字面意思上,因此,学生在记录笔记时常本能地记句子的第一个词汇或难词,却忽略对逻辑关系和关键词的记录。而这一点特别是源语为英语时极为突显。另外,针对中文源语,也存在学生因理解所致问题,即记笔记体现为语文“听写”,再加上紧迫的时间,学生所记录的也只是句子开头部分,几乎未通过逻辑处理所听内容,最终使得口译中信息混淆、遗忘或遗漏的现象产生。

(二)重笔记符号,轻笔记结构

大部分学生都将自己的笔记视为口译笔记,认为笔记是以多记内容为主要目的,以很多符号为鲜明特点,故而在记录中大量使用“→”等符号。但事实上这种认识,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在现实中学生不会下意识地记录因果、对比等意群关系,其笔记相对杂乱。比如,学生对信息的记录方式多以水平为主,然而,口译笔记则以垂直纵向为主,需要学生通过长期训练来纠正。同时,口译笔记又以逻辑性为关键。因为,相对说话者的语言来说,译员的语言必须具有较强逻辑性,也就是说,译员记录口译笔记时,应对源语消息做出逻辑性分析和深层加工,以促进其对源语信息记忆痕迹的加深,形成较大单位容量的信息组块,进而扩大自身短时记忆容量。

(三)笔记与源语信息的关联性

丹麦学者Dam等人研究指出,从笔记形式、语言及数量角度来看,完整词、目的语及字数少不如速写形式、源语和字数多有效。且不论该成果是否有效可靠,但就其研究内容和方法论角度来说,都表明在可能的情况下和正式场合,都应强调听到源语就记笔记,才能确保口译质量。由此可见,笔记与源语信息之间具有极强关联性。

二、解决口译笔记法教学问题的对策

(一)强化口译思维理解

口译笔记法教学的首要任务,即:对学生语言逻辑分析能力和意识的培养,而具体实施方法就是对目的语及源语进行复述训练。所谓翻译就是从源语表达中得出所指意思,其过程为“理解→脱离源语外壳→表达”。故而,口译从听时得意忘言,听后复述开始训练。为此,对于学生笔记和脑记无法平衡时,首先应采取记忆训练法,促使学生语言逻辑分析能力不断提高,而要避免依赖笔记的记忆。也就是说,学生要理解信息,整理信息,必须具备良好逻辑分析能力,才能加强信息之间联系的建立,进而高效地记忆信息。此外,脑记训练也利于学生对自身记忆力建立自信心。可见,加强对口译的思维理解,是开展笔记训练的基础前提。

(二)文字材料入手,逻辑分析为主

要避免学生因听力理解能力不足所致理解错误,以及声音材料速度所产生的压力,并让学生理解何种笔记更符合口译笔记的原则,就必须利用文字材料协助其对信息进行逻辑结构分析。根据约翰·罗伯特·安德森提出的心智技能形成的理论中指出,技能形成过程要经历:cognitive、associate、autonomous这三个阶段。而口译笔记作为技能形成初期,学生尚处cognitive阶段,其大脑中存在的口译笔记基本原则和方式方法均为陈述性知识形式。文字材料可使学生缓解焦虑感,将注意力集中于信息的逻辑分析上,并实现陈述性知识的充分应用。之后,再脱离原文让学生按自身笔记口译,即可令学生体会到重现源语意义中逻辑分析的关键性作用。而要使学生在声音材料辅助下,逐步朝联想、自主的阶段过渡,则需在文字训练达到相应高度,学生已熟练陈述性知识后再进行。但要注意避免加大笔记教学的难度,应根据学生语言能力实时调整听力材料的难度,促使学生逐步克服听力理解的困难。

(三)分解笔记,突出重点

口译笔记教学,应从主谓宾及关联词的训练,向时间地点状语、从句等训练过渡。同时,学习笔记符号也非一蹴而就,其过程需要循序渐进,在教学初始阶段应从不用符号记录,缓慢过渡到常见符号及缩略语的使用,最后再过渡到缩略形式和个性化符号的使用。也就是说,在进行教学期间,教师需采取动作分解法,通过反复训练使学生在某部分陈述性知识达到联想阶段后,再进行新的陈述性知识传授,总之,在训练期间要促进已学知识的更高阶段转化。

(四)加强元认知策略的使用

计划、监控、评价是组成元认知策略的三个分策略,被用于管理、监控和评价的认知策略中。在初始笔记学习时,学生对口译笔记缺乏理解是普遍现象,故而,易使得学生在笔记训练初期将其视为累赘,并对结构考虑、符号采用感到手足无措,认为不如自己原有记录方式便捷快速。为此,在教学开展之初,教师应将笔记学习特点详细告知学生,即:笔记优势需经过一段时间后才会体现;明确笔记的逻辑结构等原则问题;根据哪些个性特点又可不同等。然后,再详解口译笔记训练方法及步骤,使其深刻认识到学习口译笔记的重要性,树立学习口译笔记的自信心。

三、结束语

口译笔记直接决定着口译内容的质量,是口译教学中的关键环节。教师在教学期间,既要让学生重视口译笔记,也要交给学生正确的口译笔记方法。而口译笔记以先听辨、主脑记为前提,承载着源语的逻辑关系和意思,故其方法应精简合理,并让学生进行大量实践训练,进而加深对笔记的理解和认识,才能保证口译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出更合格的口译人才。

参考文献:

[1]关伟.口译教学中的笔记训练问题及应对策略[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4,(3):258-259.

[2]项利.口译笔记学习的准备策略研究——对一次口译大赛中笔记的分析及反思[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8):149-151.

[3]唐爱军.口译笔记教学的难点及对策[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90-92.

猜你喜欢
教学难点口译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中外口译研究对比分析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设计内容
有效突破物理教学难点的几点尝试
EAP视听说对英语口译关联迁移的增效性——以交替传译为例
论心理认知与口译记忆
英语专业口译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