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潇元 郭承育 马雯琴 谢琼
摘 要:在我国全面进行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深切需要合理、优质的有效作业。设计有效作业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案,其主要设计原则有:差异性原则、多样性原则、生活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并且从基础型作业和发展型作业这两类型作业入手对化学有效作业进行探究。
关键词:设计原则;有效作业;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4-0067-02
新课程的理念要求:人们要关注学生作为“整体人”的发展。“整体人”包括两层含义:人的完整性与生活的完整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同时也提出要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与此同时,“减负”也是当前社会非常关注的问题。综合考虑,作业作为教学工作中的一环,需要得到广泛关注。新课程实施以来,化学作业在各方面发生了改变,各种各样的作业形式不断涌现,作业评价也更人性化、合理化,但由于受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和考试成绩仍然是评价学生及教师的重要指标,作业设计方面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作业数量偏多,学生负担较重;作业的层次性和选择性不强;作业形式单调,以书面作业为主;作业内容枯燥,缺乏与生活、社会的联系等问题。有效作业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提出的,合理、优质的有效作业应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学效率,实现轻负高效为目的。因此,如何设计合理、优质的有效作业,这应当是值得探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化学有效作业的设计原则
(一)差异性原则
由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可知,每个人的智能是多元的,并且有自己独特的组合方式,“智能的多元化使学生认识世界的方式也多元化”。由多种智能组合的不同个体,有着自己独特的认识世界的方式。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如:在智力方面,学生的差异既有超常、中常和低常三种发展水平的常态分布,又有包括智力类型、认知风格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在人格方面,也表现出人格类型、人格特质和价值观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风格与学习策略,也是教师进行因材施教的依据。由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也为因材施教提供了依据。因此,教师应该承认和尊重学生的差异,并且在考虑到这种差异的前提下,灵活地设计和布置化学作业以提高化学作业的有效性。为了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通过布置分层作业的方式,能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升。
(二)多样性原则
作业作为有效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有着其重要的教育价值。目前,高中教学的主流作业仍然是知识技能型作业。虽然这种类型的作业在巩固知识、培养技能、提升能力等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这类作业是枯燥乏味的,又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种形式的作业形式只会使学生身心疲惫,丧失学习化学的兴趣,从而降低化学作业的有效性。高中新课程的理念是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在设置作业时,要抓住学生的心理,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一题多变、形式新颖的作业。这样,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保持对学习的兴趣,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
(三)生活性原则
唐有祺院士在全国理科大一化学教学研讨会上讲“当今人民生活所需的衣、食、住、行、用、以及医药等物资都很难离开化学所发挥的直接或间接的作用。”同时,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然而,在化学教学上往往会出现脱离生活和生产实际的现象,使得化学的学习变得枯燥、教条,化学作业也很机械的进行巩固“双基”的练习。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环境,尽可能联系生活、生产实际,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并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关心社会的人文情怀,培养学生捕捉信息获得发明创造的灵感。
(四)发展性原则
高中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重点在于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些培养目标要落实到作业这一教学环节上,仅仅靠传统的作业明显是不够的。要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就要在进行作业设计时,能够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能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关注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有效作业应着眼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与学科基本观念,为学生以后的生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奠定基础。
二、化学有效作业的类型
根据有效作业设计的原则,设计高中化学有效作业时,按照不同难易程度分层次进行设计,而且作业的每一个题都应该体现出有效作业设计的原则。因此,将有效作业分为基础型作业和发展型作业。
(一)基础型作业
这类作业是为了复习和巩固课程,并且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这类型作业是属于基础水平的,它的难易程度适合所有学生,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理解掌握基本技能,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打下基础,是全部学生必须做的基础题。
案例1:苏教版《化学反应的方向》基础型作业的设计:
1.(1)自发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无需就能的反应。
(2)化学反应具有性,许多化学反应的正反应能,而其逆反应无法。
(3)焓判据:放热反应过程中体系能量,具有自发进行的倾向,因此可用来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4)熵:用来度量体系程度的物理量。熵值越大,程度越大。符号:。单位:。
(5)熵判据:体系有自发地向混乱度(即)的方向转变的倾向,因此可用来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6)ΔH<0,ΔS>0,反应自发进行;ΔH>0,ΔS<0,反应一定不能自发进行;ΔH<0,ΔS<0或ΔH>0,ΔS>0,反应能否自发进行与反应的有关。
该题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巩固关于化学反应方向的基本知识,学生需要掌握相关概念。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常温下,放热反应一般能自发进行,吸热反应都不能自发进行
B.NH4HCO3(s)=NH3(g)+H2O(g)+CO2(g)ΔH=+185.57kJ/mol,能自发进行,原因是体系有自发地向混乱度增加的方向转变的倾向
C.因为焓变和熵变都与反应的自发性有关,因此焓变或熵变均可单独作为反应自发性的判据
D.在其他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该题检测自发反应及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据,学生需要理解自发反应以及反应自发进行的条件。(焓判据、熵判据及复合判据)
该类作业是基础型作业,注重对学生所学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的考查,通过基础型作业,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知识,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应用。
(二)发展型作业
这类作业的目的是要尽量满足不同程度、兴趣与特长的学生的学习要求。作为发展型作业,它的内容和形式更加多样化,它更应该体现出多样性、生活性、发展性。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科兴趣,也能帮助学生提高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案例2:《化学反应的方向》发展型作业的设计:
1.已知在等温等压条件下,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据为
ΔH-TΔS<0反应能自发进行
ΔH-TΔS=0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ΔH-TΔS>0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设反应A=D+EΔH-TΔS=(-4500+11T)J·mol-1,要防止反应发生,温度必须( )
A.高于409K
B.低于136K
C.高于136K而低于409K
D.低于409K
该题同样也是考查复合判据,与案例1第二题不同的是,案例2第一题设计了具体的应用情景(教材中并没有涉及的复合判据的具体计算,即ΔH-TΔS=0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2.已知在100kPa、298.15K时石灰石分解反应:CaCO3(s)=CaO(s)+CO2(g)ΔH=+178.3kJ·mol-1ΔS=160.4J·(mol·K)-1,则:
(1)该反应(填“能”或“不能”)自发进行。
(2)据本题反应数据分析,温度(填“能”或“不能”)称为反应方向的决定因素。
(3)若反应能决定反应方向,则该反应自发进行的最低温度为。
而案例2第二题与案例2第一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相同的(复合判据),但是案例2第二题设计时不仅注重复合判据计算的直接应用,更注重学生对化学反应方向与复合判据的相关性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注意了化学与生活得联系。这样的设计更关注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对题干信息进行有效分析,并进一步加工处理。这两类型的作业整体设计时遵循了差异性原则和多样性原则,并且在具体的题目中提现出生活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
总之,为了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就要提高高中化学作业的有效性,使作业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我们要不断研究作业设计,既要关注知识基础薄弱的学生,又要关注能力好的学生。设计化学有效作业时,要注意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亚萍,王后雄.高中化学有效作业的标准及其设计策略[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1(5).
[2]肖正德.“减负”背景下有效作业的设计策略探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4.
[3]吴俊明.进一步研究和搞好练习设计的几点思考[J].化学教学,2014(2).
[4]郭要红.有效作业的内涵与设计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09.
[5]王祖浩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四)[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