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科学有效预习的策略

2016-05-30 14:16周海彬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6年10期
关键词:有效预习初中科学策略

周海彬

摘要:预习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效课堂离不开学生的课前预习,而有效预习更可以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如何实现预习的有效性呢?本文从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设计预习问题、做好预习的评价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有效预习;策略;初中科学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5-0046

科学学科具有很大的开放性,书本上知识点罗列看似简单却暗藏深刻原理,需要深刻挖掘。所以,根据传统的预习方式很难真正达到预习效果,也违背了预习的初衷。怎样让学生乐于预习,使学生的预习作业真正有效呢?笔者拟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述有效预习的策略:

一、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

良好的预习习惯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方法之一。朱熹说过:“读书之法,在于循序渐进。”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气呵成的,是一个根据科学课程阶段性特点,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扶到放,循序渐进的过程。为了帮助学生学会预习,教师首先要重视学生的预习,必须做到对预习的指导到位,而且要循序渐进。在第一学段,安排学生在课内进行预习,此时必须要有具体的指导,要向学生传授预习的方法,细致地安排预习步骤。对学生有较好的表现及时肯定,加以鼓励;发现学生在预习中暴露的问题,及时纠正,认真小结。在第二学段,此时学生已经初步掌握预习方法,预习可以采用“课内外相结合,以课外为主”的方式,在课内做相应的指导,教会学生如何使用预习作业本。根据学生实际,在课堂上预设一定的时空,进行预习的指导和检查。最后,在学生形成较好的预习习惯以后,把预习作业安排在课外进行。

二、设计预习问题,提高预习效率

很多时候学生预习都没有方向性,只知道看看书本,最多也是完成一些课外作业,这样,我们就达不到预习的目的——训练思维,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那我们就要思考将“学习点”拆成系列问题,设计一张课前预习单,在预习单中教师设计一系列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前预习的时候可以围绕这些问题展开,从而明确自己的预习目的,达到预习的有效性。那么,问题设计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预习效果,也会间接影响上课质量。所以,在问题设计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问题的设计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原认知”,由浅入深融合已有知识和新知,使学生已有的经验能够得到激活、丰富和提升,将其生活经验上升到科学的角度去认识,实现知识能力迁移。

案例1:在预习《空气》这节课,我们主要是让学生提前体验“测定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实验的实验思想,那我们在课前预习单中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设计一系列问题。设计如下(小组讨论):(1)现在有一袋豆子,我想测定当中红豆所占的比例,你会怎么做?有几种方法?(2)我想测定空氣中氧气所占的比例,你又会怎么做?(3)那你怎样把氧气分出来?(4)如果没办法分出来你又该怎么做?(5)氧气没了以后里面什么发生了变化?(6)那你能利用这个变化测出氧气的体积吗?(7)那你再利用这个变化的时候要注意哪些问题?(8)你又会怎样解决这个问题?(9)现在能把你实验思想表达出来了吗?

小组讨论时,学生首先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将测氧气体积和测红豆联系起来,那他们就会理所当然地想到我要把氧气分出来。但经过讨论发现氧气拿不出来,那学生又会联想到,测红豆中我还有另一方法,即我可以测剩余间接测出红豆。所以,学生又会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想到把氧气给燃烧掉。学生又根据上个学期学过的大气压得出这里面气压起了变化,思维较好的学生就有可能想到用密封的塑料袋,这样通过后来的袋子收缩就可以间接测出氧气体积。但同时问题也接踵而至,塑料袋会不会也被烧掉呢?塑料袋密封性会不会不好呢?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打开,将塑料袋进行改良,改用瓶子。但问题又来了,瓶子不会收缩啊?学生又思考怎样将压强差显现出来,学生此时又要利用上个学期的知识去解决了。就这样,学生在自己原有的知识和已有的经验基础上,由浅入深地不断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成功实现知识的转移,从而达到课前有效预习,让我们把上课更多的时间放在学生的小组汇报和师生的讨论中。

2. 问题要具有针对性。要针对知识的重点、难点,学生认识的疑点和对知识理解的关键点

案例2:在预习《密度》章节时,我们可以在预习单中设置一系列的问题帮助学生建立在课前密度概念,突破重难点。设计如下:(1)一团疏松的棉花和一团压紧的棉花,哪个里面的物质密集?(2)若取相同体积的”疏松的棉花”和”压紧的棉花”放到天平上称质量,哪个的质量大?(3)你知道相同体积的铁和铝,哪个的质量大吗?你是用什么方法得知的?(4)我们能否说铁比铝里面的物质密集?(5)可见,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不同,能否反映它们中的物质的密集程度不同?(6)因此简单地从字面意义上理解,物质的“密度”应该是指什么?(7)那么人们应该在多大的体积下来比不同物质的质量较方便呢?(8)那么实际当中物体的体积正好等于单位体积的情况很少,我们该如何得到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呢?(9)现在你明白课本上的实验里要我们计算不同物质的“质量/体积”的值的用意了吗?

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回答在以上问题时,逐步接近学习的目标,使学生认识密度概念以及引入密度的目的所在,那我们的教学重难点也就在不知不觉中突破了。那么,预习就达到了效果,上课就会事半功倍。

3. 问题的设计一定要体现思维的梯度,由浅入深

案例3:在预习《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及实验求证》中,我们可以设计一系列有梯度的问题。设计如下:

活动1:请你试着用手蘸水在桌上写字,并和同桌比一比,看谁干得快。桌上的水干了,我们在小学科学课中知道,这种现象叫

,物质从 态变为 态,生活中还有大量此类现象,请举出3个 。

晾衣服时,哪些方法可使湿衣服尽快变干?(请尽可能多地写出)

从各种使湿衣服尽快变干的方法中,你猜测影响某种物质蒸发快慢的因素有 。(提醒:不要受教材等有关资料的影响)

若要在科学课堂上验证你的猜测,你会如何设计实验?如何控制常量与变量? 。

讨论4:介绍和点评实验设计

活动2:体验蒸发中的吸热现象

活動3:完成并分析课本实验

就这样,我们让学生找出生活中的蒸发实例,就和生活做了联系,并讨论哪些因素会影响蒸发。让学生归因猜想,再通过设想求证实验。让学生感受到思维的台阶,启迪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个别到一般、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而且通过设计实验、分析实验,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拓展,也让控制变量法的实验思想深入人心。就这样,我们不仅达到了预习的目的,而且让学生感受到思维打开更重要的是要靠平常课前的积累,而不是仅仅靠课堂短短45分钟。

三、做好预习的评价,使预习走进学生心灵

做好预习的评价能让师生双方都有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并能在一种融洽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那我们评价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首先,对于预习完成情况的检查,教师是理所当然地检查人,我们还应该找到更多的可利用的检查人,如学生及家长。

1. 教师考查。利用课堂时间,教师参与考查,检查学案的完成情况,在预习中学生都解决了哪些问题,哪些问题还存在疑惑等。尤其是对于自觉性相对较差的同学,定期检查并给予肯定,以使其保持完成预习的积极性。

2. 学生互评。这时我们的科学小组长就要发挥作用了,要求以浏览形式检查组内成员预习情况,及时作出评价并向教师汇报。检查内容与教师检查的内容一致,并且要督促完成情况不好的同学及时补充完善。

3. 家长监督。预习作业的完成有时也要借助家长的力量,比如一些材料的准备、一些资料的收集。

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培养学生真正意义上主动学习的一种有效方法。学生通过有效预习作业,强化学习的动机,掌握自学技能,提高自学能力,真正达到科学课程教学的大目标。教师通过学生的有效预习作业反馈,发现学生的个性特点,捕捉到课堂教学设计的灵感,避免了教学的盲目性,从而使课堂教学有效,真正体现学生主体性。通过有效预习构建的高效课堂,使学生学得更多、学得更有效,同时也使教师成长得更快,实现了学生和教师的双赢。

参考文献:

[1] 初中科学课程标准(第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侯晓路.浅谈学案设计的几个问题[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3).

[3] 任素云.科学预习作业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J].新课程研究,2011(6).

(作者单位:浙江省瑞安市马屿镇第一中学 325200)

猜你喜欢
有效预习初中科学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微课不微
浙教版初中科学“阅读材料”教学对策初探
浅谈初中科学问题化教育模式的开展
浅析如何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
初中语文预习教学策略应用初探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