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玥
摘 要:现如今高校教师队伍中青年教师是主体,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直接关系到我们国家的未来——学生的素质,关系到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等问题。所以应该全面了解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现状,加强对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及时发现并解决青年教师中存在的思想问题、心理问题和生活困难等问题,使青年教师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和科研工作当中,为我国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5-0211-01
2014年9月10日习近平同志在北京师范大学与师生代表座谈时谈到,“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今天的学生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但研究发现青年教师本身的存在着诸多思想政治问题,所以紧抓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引领他们快速、健康地成长,是当前高校党团组织、行政部门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本文从当前青年教师存在的思想政治方面的共性问题出发,分析问题成因并阐述应对策略。
一、存在的问题
1.职业情感与职业道德淡化,服务意识不强
如今的青年教师在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方面整体上与上一辈教师有着很大不同。许多青年教师过度关注自我,毫无奉献精神,一切努力都围绕着是否有利于个人职称晋升和职务升迁,工作讲究功利性,实用性。少数青年教师认为“上课无用,奉献无能”,他们认为上课对于他们来讲既辛苦又廉价,而所谓奉献是拿不到课题,评不上职称,只好用课时量充数的表现。笔者认识的有一位副教授就曾经说过“教师全心全意投入教学就是自我毁灭。”“我觉得,教学上只要使三成力就够了,主要精力还是要放到科研上和评职称挂钩,这才是安身立命的法宝。”在这些思想的引导下,青年教师不上课、少上课,找研究生代课,论文抄袭等情况时有发生。
2.人生观扭曲,自我认知下行
通过笔者的调查,部分青年教师认为自己处于社会的中下层,甚至是下层,青年教师们戏称自己是“精神上的贵族,现实中的乞丐”。他们多数对比曾经的同学和亲友,认为个人经过十几年的寒窗苦读所付出的辛苦努力与眼下的经济状况以及社会地位不成正比。他们感觉与一些暴发的低学历群体相比,无论是收入水平,还是社会活动能量都有所差距,现实和理想存在着较大的距离。有些青年教师喜欢向学生宣讲实用主义,不考虑对社会的贡献,单纯的将衡量成功与否的标准定义为是否能赚钱,是否当领导。
3.个别教师言行失范,不能为人师表
通过笔者调查,近一半的青年教师会在课堂上讲他们认为的或他们经历的喜不公平、不公正的经历。一些青年教师将课堂变成自我抱怨、自我表白的场所,将自己在现实中的不满不忿在课堂上流露出来,有些青年教师通过贬低同事、卖弄内部消息来抬高自己,希望藉此使学生产生同情感、信任感、认知感、崇拜感。这种消极的认知态度结合独特的价值观输出方式,虽然对青年教师自身利益实现作用不大,但势必对学生价值观的塑造产生很大影响。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1.外部因素影响理想信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速发展,三十年走了人家几百年的路,所以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来出现的问题在必然会在这几十年中集中爆发。同时发展过程中带来的历史遗留问题、贪污腐败问题、发展不平衡问题,以及由政策中的漏洞而引发的一些后遗症时有发生。同时高校在工作中片面强调实用,忽略了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使得一些高校青年教师困扰在我们党和国家正常的“成长的烦恼”之中,对党的执政能力、方针路线产生了怀疑,影响了他们的理想信念。
2.工作压力影响学习提高
繁重的工作压力使他们无法全力投入教育教学工作和自身思想政治的学习提高。随着高校教育教学改革,高校专业始终处于整合——分解这一循环过程之中。国内几乎找不出一所大学,在过去的5年内没有申办过新专业,没有进行学科的整合或分解。学科建设的不稳定性,使得他们大多担任着4门以上的课程,每月要参加数次教学研讨和学科建设研讨会议,一年中数次修改教学和实验大纲,而每一次变化意味着课程、教程、实验、授课方式的变化,增加备课量及备课难度。
3.制度缺陷影响价值观念
目前职称评定制度和我国高校的薪酬分配方式使得青年教师普遍存在浮躁现象。现如今国内高校青年教师职称晋升机会比例过低,而学校设置的职级工资差距又较高(天津高校讲师和副教授间工资普遍差距在2000元左右),与此同时职称评定与授课任务量、授课水平脱钩,与师德师风、奉献精神脱钩,单纯的追求科研能力,更加片面的强调高级别项目和高水平论文。这使得青年教师以追求课题、发表论文为首要目标,无暇顾及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丰富教学手段等方面对自己的充实。
三、问题的应对策略
1.重视青年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
高校管理者应该对本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提起足够的重视,建立以各学院为条,组织部门、人事部门、校工会等相关职能部门为块的条块结合的教育体系。经常组织青年教师学习党的基本理论、路线、纲领、要求,努力提高每一位青年教师的政治理论素养,使其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坚定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同时加强中国梦的宣传教育,组织青年教师深入学习领会中国梦的精神实质,凝聚起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充分运用网络、校园网、手机报、微博等渠道,占领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阵地,积极搭建网络教育服务平台,提升运用网络开展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
2.深化高校教师工资分配制度改革
通过完善和优化考评机制,平衡考虑科研成果、教学任务、师德师风、教学能力等各个方面对高校青年教师的评判。高校要深化分配制度改革,丰富分配考核办法,缓解青年教师身上的职称评定压力,给青年教师成长的时间和空间。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施一公谈“青年教师”成长环境时曾经说过“青年人才一定要有伯乐发现,要有环境支持才行。仅仅靠自强不息,靠自己玩命干,个别的可以起来,但整个群体起不来。” 针对教学、科研“两座大山”,高校应该制定切实有效地制度,为青年教师提供“十年磨一剑”的宽松环境,让青年教师沉下心来踏踏实实的开展科研教学工作,充分挖掘年轻人的精力和创造力。
总之,“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教师在教育工作起的重要作用。而青年教师作为教师群体的主体和后备力量,他们的思想政治水平直接影响着整个教育的方向及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所以提高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行业、地方、高校都应给予足够的重视,积极寻求有效措施将工作做细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