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信息共享空间为平台的工科研究生信息素养能力培养研究

2016-05-30 10:48:04陈勇刘焕淋
亚太教育 2016年11期
关键词:信息素养

陈勇 刘焕淋

摘 要: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工科研究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越来越成为学者们关注的重点。为了适应高校学生的科研信息需求,各高校已经开始构建完善的信息共享空间,本文以信息共享空间为基础,分析了目前工科研究生信息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从信息共享空间的提升及高校研究生教育两方面入手,提出了相应的举措,以提高工科研究生的信息素养。

关键词:信息素养;信息共享空间;工科研究生

一、引言

美国图书馆学会于1989年给出了信息素养的定义,即:“具有信息素养的人最终是指那些懂得如何学习的人,因为他们知道如何理解信息,如何找到信息,知道如何利用信息”[1]。在信息化社会日渐完善的今天,研究生教育作为大学教育的延伸与扩展,更加注重学生的科研能力与创新能力,这要求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具备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的信息素养能力。对于工科研究生而言,快速、高效的获取前沿信息、整理并分析相关研究领域的进展信息,以获取的信息为基础进行高效的科研活动,对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尤其重要,因此,提升工科研究生的信息素养能力应是研究生教育过程中重要的环节[2,3]。

作为学校教育的受益者,工科研究生享有良好的学习环境与学习资源,而高校图书馆将为其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与较优的信息共享空间。信息共享空间是由20世纪90年代,由美国大学图书馆提出的一种新型图书馆服务模式,其服务宗旨是:为读者提供“一站式”的信息服务。随着计算机技术及网络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完善,目前的信息共享空间更加注重对读者信息素养的培养及IT技能的提升,通过广泛、丰富的信息资源,功能完善的计算机硬软件设施,方便快捷的信息获取方式,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信息服务平台[4-6]。

工科研究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对提高其研究能力与创新能力至关重要,而良好的信息共享空间平台为工科研究生提供了较好的信息获取途径,充分的利用高校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共享空间,并结合工科研究生的培养需要,有助于更好的提升其信息素养能力。

二、工科研究生的信息素养现状

目前,我国工科研究生的信息素養现状不容乐观[7,8]。大多数工科研究生对图书馆的资源认知不足,获取研究领域的相关信息过多依赖于高校图书馆所提供的中文期刊检索网站,以中文期刊获取的研究信息作为科研的理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展开研究。忽视了报纸、图书、网页文章、学术会议、团队内部讨论等重要的获取前沿科研成果与研究方向的信息途径,更有甚者从未阅读过外文的相关学术资料,认为国内先进的研究成果信息一定在中文资料中可以获取。此类认知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工科研究生的研究视野,限制了其获取先进科学知识的途径。同时,高校图书馆所提供的信息共享空间并未被研究生重视,导致优良的信息资源被浪费,高校大力投资构建的信息共享空间平台未充分发挥其功能,因此,正确引导工科研究生的信息意识十分重要。

另一方面,在信息化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多数工科研究生掌握了一定的IT技术,使得一部分研究生获取信息的途径不断增加,但对信息的辨识上普遍存在较严重的问题。很多研究生将网络上的小篇幅报道作为自己研究成果创新处的理论根据,然而未对其权威性进行辨别,造成研究成果的前沿性受到质疑;目前,网络上的各种学术型论坛渐渐成为当今工科研究生的交流答疑的重要途径,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学习与学术探讨能力,但很多学生在获得同领域研究者的答疑后,缺乏进一步的判断和验证,而只是简单的引用,极易引起对专业知识的模糊,甚至是错误的理解,影响工科研究生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工程应用后的运行可行性与平稳性。

此类问题的发生是由工科研究生在分析与鉴别信息时缺乏基本的信息素养造成的,因此,以高校先进的信息共享空间为平台,提高工科研究生的信息素养应当成为目前研究生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三、工科研究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以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要培养宗旨的工科研究生学校教育中,学生主要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利用信息的平台是以高校的信息共享空间为基础进行的,这对学生自身的信息素养能力要求较高。然而,目前工科研究生的信息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教育者应结合信息共享空间构建中存在的不足,分析研究生自身信息素养认知中存在的问题,科学、合理的培养工科研究生的信息素养。

1.高校信息共享空间的提升

构成高校信息共享空间的主要因素是图书馆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信息共享空间的软硬件设置,使得信息共享空间能够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信息共享空间除了应具有基础的纸质文献资源外,还应不断扩充其电子期刊、电子图书、影音资料等资源,为研究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高效、易于操作的检索软件同样是吸引研究生充分利用信息共享空间的关键因素,只有具备合理、系统的资源检索工具,工科研究生在获取科研信息时,才能更容易的获得权威性强、实时性高的前沿信息;信息共享空间中协作学习区、独立研究室等必备的硬件条件是提升研究生团队协作学习能力,便于学生分析交流信息资源的重要场所,这对提升工科研究生分析与识别信息资源的能力极其重要;强化高校信息共享空间的服务理念,提升服务水平,使得图书馆工作人员意识到自己在引导工科研究生提升自身信息素养中的重要性,更好的为研究生提供优质的“一站式”服务。

提升高校信息共享空间建设,为工科研究生提供高效便捷的信息获取途径,舒适安静的信息分析与研究场所,并在此基础上,以正确的信息意识、信息辨别方式引导工科研究生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能力。

2.高校教育过程中的信息素养能力培养

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加速了信息的传播速度,同时也增加了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作为工科研究生的培养者,高校在对学生的教育工程中,须肩负起培养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重任,使得学生在良好的信息素养前提下具有更好的科研能力与创新能力。导师的指导在工科研究生学校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研究生导师作为指导研究生进行科学技术学习与研究的领路人,其自身必然具有突出的教学与科研能力,导师的综合涵养对研究生的成长具有较为深远的影响,导师的信息素养直接影响着研究生自身的信息素养能力,因此,研究生导师应当注重培养所指导研究生的信息素养,引导其进行科学的信息处理与分析能力。

目前,工科研究生整体的信息素养能力较差,需要我们反思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课程教学是对工科研究生进行整体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其教学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整体的学习、科研等各方面能力。很大一部分工科研究生在课堂学习中并未接触过信息获取、分析、深度发掘等相关教育,使得学生在获取信息过程中出现辨识能力差等问题,认为只要是可公开获取的信息就是可靠的,这对工科研究生的研究工作影响恶劣。为了提高工科研究生的整体信息素养能力,高校在课程安排时,应与图书馆相关技术人员沟通,为学生开设相应的信息检索课程,让学生充分了解信息共享空间平台,并充分认识到作为一个科学研究者应具备的信息素养,进而提升工科研究生的整体信息素养。

四、结论

在高校工科研究生的教育工作中,应注重培养研究生的信息素养,不断完善信息共享空间,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务,并以此平台为基础,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信息意识,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信息辨识能力。同时,工科研究生自身也应以科学严谨的研究态度进行相关专业领域的科研活动,培养自己良好的信息素养,继而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创新能力,使自己成为符合时代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姜健.我国研究生信息素养问题剖析與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

[2]高全宝,高春明.研究生信息素养现状与就业能力分析[J].现代交际,2015(418):146.

[3]芮国星.信息时代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4.

[4]施强.信息共享空间:意蕴、构成与保障[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7(3):53-57.

[5]成俊颖.我国研究型大学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实证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6]任树怀,盛兴军.论信息共享空间体系结构与实施策略[J].上海大学学报,2008,15(5):149-160.

[7]王贵海.研究生信息素养培养实践研究[J].工作方法研究,2013(1):71-81.

[8]何小凤,吴卫华,兰天.基于产学研合作的研究生信息素养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J].高校图书情报论坛,2014,13(1):50-52.

(作者单位:重庆邮电大学)

猜你喜欢
信息素养
改变教学方式,优化信息技术课堂
基于信息素养培养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探析
成才之路(2016年36期)2016-12-12 13:53:34
论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
亚太教育(2016年31期)2016-12-12 07:43:43
如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落实信息素养目标
青年时代(2016年28期)2016-12-08 19:21:42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求知导刊(2016年30期)2016-12-03 10:09:14
关于小学生信息意识培育问题的思考
电大远程教育中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新一代(2016年15期)2016-11-16 16:33:12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科教导刊(2016年26期)2016-11-15 20:0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