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小红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学习能力;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2—0116—01
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时期,学生良好学习能力的养成对学生下一阶段的学习产生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本文以初中历史教学为例,对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提升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科学教学引导,培养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具备历史学习兴趣,才能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各项能力,增强学习效果。因此,历史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通过科学的教学引导设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实效。
首先,进行趣味性教学引导,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历史是对过去某一段时间内发生的事的客观反映,表现了人类社会以往的生活场景,不可再现,因此一般较为枯燥。基于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以生动的语言为学生创设历史学习场景,进而通过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和角色扮演教学等将历史场景虚构出来,激发起学生探究历史的欲望,进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养成创造条件。
其次,以疑引思,赋予学生深入探究的动力。初中阶段的学生一般社会阅历相对较少,对历史事件的认识缺乏深度,甚至无法正确看待一些历史问题,极易丧失历史学习兴趣。因此,历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向学生讲解一些具有争议的历史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争议双方的对错,并陈述理由,这样学生在分析调查中不仅能够加深对这一历史事件的了解,而且还可以增强自身辩证思维能力,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产生积极的影响。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探究文化大革命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秦始皇的功与过等;也可以让学生另辟蹊径,分析刘少奇冤案的产生及本人有没有一定的责任等,让学生客观看待历史,以史为鉴,不断强化自身学习能力。
二、向学生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为学习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要让学生养成学习历史的意识,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会解决学习难点。
首先,读思并重,培养学生的历史阅读思维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指导学生在阅读历史书籍的时候学会质疑、全面看待问题,通过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思考,加深对某一阶段历史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讲解“林则徐虎门销烟”一课时,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一般会认识到鸦片对中国社会的危害,深入理解禁烟的重要性。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产生疑问,为什么中国屡次禁烟鸦片却仍然泛滥,此时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别从中国政府、英国政府、英国商人、世界格局、鸦片危害、中国社会等诸多方面探究屡禁不止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提升学习效果。
其次,“听说”并重,强化学生的知识提取和迁移能力。学生要想培养自身的学习能力,不仅仅要认真听讲,理解教师所讲内容,还应该通过深入思考,进行知识迁移,对各类历史知识进行融汇贯通。例如,在学习完“戊戌变法”一课后,教师一般会向学生讲述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在深入理解此知识点的基础上,教师就可以进行知识迁移,分析其他变法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或者探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处理才能够增强变法成功的可能性等,为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创造条件。
再次,学与练结合,增强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学生在完成对某一知识点的学习后,只有对这些知识进行内化理解,并应用到实际解题过程中,才能真正提升学习效果。所以教师还应该在讲解历史理论知识的同时,将历史与科学相结合,为学生设置相应的习题,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例如,在讲解“原始农耕生活”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将历史与建筑学相关知识相结合,在分析河姆渡人和半坡人房屋特点后,让学生深入探究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河姆渡人和半坡人建造干栏式房屋和半地穴式房屋的适用性和必要性,并以简短小论文的方式进行阐述。这样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这一段历史知识,还能够增加一定的建筑知识储备,提升自身的探究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初中历史教师应该加强对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视,通过科学的教学引导和学习方法传授,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良好学习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为学生未来学习奠定基础。
编辑: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