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与出路:新形势下大学语文教育改革创新若干问题的思考

2016-05-30 13:32卢建飞赖浩明
科技风 2016年16期
关键词:出路语文教育教育改革

卢建飞 赖浩明

摘 要:我国高等院校的大学语文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包括教材内容的设计、教育与社会的联系以及教学模式等。需采取有效措施,促使大学语文教育教学走出困境,包括改变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内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发挥情感教育、转变教育观念等。

关键词:语文教育;教育改革;困境;出路

高等院校的大学语文教育的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语文的开设是匡亚明先生提出的,其初衷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国家教委曾提出“在毕业时进行大学语文合格测试”,但时至今日我国大学语文教育并没有测试标准。正因开设大学语文初衷的失误以及后来的未形成语文测试标准,使大学语文一直处于尴尬地位[ 1 ]。2006年我国正式明确提出“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的决定。大学语文教育发展至今,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包括教学内容设计不合理、教学模式落后、语文教育与社会脱节等问题。本研究基于高等教育管理视角,分析大学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应措施,旨在为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下大学语文教育的出路探索提供参考。

一、新形势下大学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内容设计不合理

现有的大学语文教材内容设计偏重于人文内容,而缺少技能的培养,缺乏实际效用。表现在大学语文教材内容的设计中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等文学方面的内容所占比重最大,其中诗歌占有最大比例,诗歌蕴藏着文化、道德、情感、美学等,富有人文精神和审美情趣,散文、戏剧、小说等也融合了丰富的文化和审美,这些内容的设计旨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陶冶高尚情操。然而该设计的目的明显忽略了大学语文教育提高学生语文技能的教育目标[ 2 ]。语文教育的目的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要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近年来我国大学语文教育不够重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表现在学生写作水平差、措辞不规范、语法不正确等,部分学生对于申请书、会议记录、文案写作、报告等类实用写作没有按规范写作。

(二)大学语文教学和社会实践脱节

大学语文教育应立足于社会实践,才能实现大学语文教育教学的目标。大学语文教学一直以来单纯拘泥于课堂的教学,而学生的学习则侧重于课本内容的学习,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缺乏社会的历练以及生活感悟,以至常常难以深入感悟作者的文章深意,难以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大学教育多为全日制教育,大学生生活环境犹如象牙塔,往往不能深刻而广泛地参与到社会生活中,难以深刻感受时代的发展脉搏,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大学语文教育也和社会脱节,以至人们对大学语文产生“无用论”的观念,学习目的性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抽象地开展语文教育,与社会生活脱节,往往使语文教育成为无源之水,使语文教育和社会生活渐行渐远[ 3 ]。

(三)教学模式落后

大学语文的教育教学依然沿用以往的陈旧的教学模式,以课堂授予知识为主的教学方法。表现在:一是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轻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和锻炼;重文学素养的培养而轻实践能力的提升;重遵循固有知识而轻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等,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受到束缚和限制,使学生逐渐缺乏对语文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与此同时逐渐缺乏语文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二是大学语文教学时教师较为注重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固守单一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以教学大纲设置框架作为主,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没有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创新榜样,直接削弱学生的学习热情。三是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导,仅对教学内容进行传授,注重对教材的讲解,缺乏课堂互动和课堂交流,也缺乏对学生潜能的挖掘,而学生则是被动接受知识,学习潜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二、新形势下大學语文教育出路的思考

(一)提高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方法

1.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

语文基础知识的是语文教育的基础,也是其他课程学习的基础。针对学生语文运用能力较差的情况,笔者认为语文内容的设计应增加相关内容,例如报告写作、会议记录等写作方法和写作标准格式等。文化素养培养和语文技能训练并重,在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同时,注重语文实用教学,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在授课时,对于部分知识的讲解可一带而过,对于学生存在的不足则作出针对性讲解。课堂上可采用提问、讲解、举例等方法,提问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做到温故知新;讲解则传授语文新的知识;举例则起到巩固学习内容的目的,促进学生学习和消化学习内容。

2.加强表达能力的培养

对于学生表达能力欠缺问题,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方法提高,一是课程中设置朗读环节,朗读是要大声、有节奏地读,带有感情的朗诵,经过五官和大脑的相互调节作用,促进学生对文章的领悟,深刻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感情,从日常的朗读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二是课堂要注重学生的即兴发言,重视学生的自我表达,并预设一些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当即思考,即兴回答,教师针对性的进行分析,并进行鼓励,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三是鼓励学生参加辩论赛、演讲比赛、朗诵比赛等各种有利于培养表达能力的课外活动,像辩论赛这类型的活动还可以提高学生临床发挥和应急的能力。

(二)加强语文教育和社会实践联系的方法

1.充分发挥校园文化作用

每个大学都有独特的校园文化内涵和氛围,校园文化具有广泛性、感召性、吸引性的特点[ 4 ]。语文教育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包括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例如朗诵会、创作比赛等,采用开展文体活动的方法将语文课堂延伸到课外教学,学生在参加活动时可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受到语文的美学思想熏陶,从而完善自身的情感意志,提高人文素养,培养高尚情操。又如可邀请文学作家来校举办讲座,使学生有机会和文学界专家交流,开拓视野,同时可使学生自觉将语文课堂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并充分认识到语文在社会实践中的重要地位,从而针对性地进行学习。交流使语文教育与社会实践打开一个窗口,从而使语文教学与时俱进,与社会共同发展[ 5 ]。

2.重视语文课堂教育和社会发展的联系

鉴于学生的大学语文学习未与与社会实践相互联系,语文教育与社会实践脱节的情况,笔者认为可通过缩小课堂和生活间的距离,使大学语文教育与社会实践紧密相连,其一,可鼓励学生利用放假实践,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充分体验社会生活,在社会实践中,处处留意语文的身影,了解语文的社会实践中的作用,并对自身语文学习情况进行反思,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的同时,可提高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培养。还可以在参加社会实践后,将所见、所感、所悟写成文章形式,相互交流,通过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方法,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完善人格品质。

(三)注重语文教学创新

1.充分发挥情感教育

健康的、积极的、正面的情感有利于学生学习主管能动性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语文教育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情感,注重对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教育。首先,将教学重心放在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上,注重观察和把握学生的情感因素,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二是重视培养教师积极、正面的情感,树立良好的精神面貌,以教师的积极情感去影响学生,创造明朗的、健康的、积极的教学氛围。最后,利用比较贴切生活的文学,以人文关怀为出发点和学习的重点,以文学中的美学、人文精神等精神粮食激发学生对生命意义和生活意义的思考和感悟,陶冶高尚情操,塑造健康人格。

2.转变传统教育观念

大学语文教育观念对大学语文教育影响甚大,传统的教育是教师传授学生知识,是以填鸭式教育为主,教育观念陈旧。笔者认为,大学教育观念应从传统的填鸭式教育转变为启发式教育,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不是降低了教师在课堂中的地位,而是促进教师、学生和课堂融为一体,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教师通过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以启发、引导、提示等方式,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高等教育管理下的大学语文教育存在诸多问题,需采取有效策略为大学语文教育打通一条出路,突出大学语文教育的重要作用。首先要通过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教育、采用模拟教学法、提高表达能力等方法增强学生语文技能的培养;其次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作用、加强课堂教育和社会实践的联系改变大学语文教育和社会脱节的情况;最后,通过充分发挥情感教育和改变教育观念方法,使大學语文教育能够圆满完成教育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刘春宇.语文教育困境与高等教育社会责任探讨[J].语文建设,2015,30:17-18.

[2]樊尚婧.浅谈大学语文的困境与出路[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15,17(4):77-80.

[3]汪洪澜.基于人文素质培养的大学语文教育思考[J].宁夏社会科学,2014,03:157-160.

作者简介:

卢建飞,(1977—)男,江西南昌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理论与管理研究。赖浩明,男,讲师,主要从事社会学研究。

猜你喜欢
出路语文教育教育改革
以外国文学教学为例谈如何提高师范学校课堂教学质量
大学生参与法治社区建设探微
基层民事检察监督工作的困境与出路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语文教育教学要做到“文道美统一”
学有所悟,学有所乐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穷其本然,化为践履
浅谈大学教改中创新型的物理试验问题
动物医学专业面向官方兽医与执业兽医教育改革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