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写作差异对对外汉语写作教学的启示

2016-05-30 12:44黄珏鸿
亚太教育 2016年13期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写作教学

黄珏鸿

摘 要:写作是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一篇优秀的文章需要准确的用词、流畅的句子和清晰的逻辑关系。由于思维方式的差异,对外汉语写作教学不仅需要基本词汇和句式的学习,更需要大量文化知识和思维方式的学习。以往英语学习中对英汉差异的研究也为对外汉语写作教学提供了基本参照,也给了对外汉语写作教学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英汉思维差异;对外汉语教学;写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5-0102-02

一、前言

语言的本质就是利用特定的组合表达特定的含义,从而传达一定的思想和情感。无论是在口语交际还是书面表达中,语言所担任的角色都是一样的,那就是语言发起者通过语音或者文字为媒介向语言接收者传达一种或几种特定的意思。无论是第一语言还是第二语言,写作部分都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不仅体现了语言最基本的功能,而且考察了语言学习者对语言的驾驭能力。而作为以英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来说,在学习写作和进行写作实践的时候面临的不仅仅是词汇、语法以及篇章建构的问题,更多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认知方式、思维模式带来的文化差异问题。因此,只有在剖析英汉写作的具体差异之后,才能在对外汉语写作教学中避免母语思维来带的负迁移。

二、中英写作过程中常见的差异性

1.词汇层面的不同

写作就是运用词汇的过程,在一定的语境下同一个词汇可能会具有不同的含义,如果不了解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就算理解了词汇本身的含义也会在使用的过程中产生错误。除此之外,当学生还不能用目的语的思维去构建文章的时候,必定会借助于本国语言,因此从生成句子到翻译出目的语的过程中,选择词汇的时候常常会面临很多的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作为学生第一语言的信号系统和汉语的信号系统之间的转换不熟练,外国学生在把用母语思维的内容写成汉字时,有一个转译和转换的过程,学生积累不足的情况下就很难去自如地进行转换[1]。

(1)词汇在文化意义层面的差异性

在中英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很多文化的痕迹就会遗留在人们的对话中,最终形成书面语产生于词汇中。词汇常常会反映出其中的差异,比如“猫头鹰”这一简单的名词,如果撇开文化因素,所有人对于猫头鹰形象的理解应当对应同样的事物。可是一旦将文化因素考虑在内,情况就大不一样了。这时候的猫头鹰成为了被描写的意象,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猫头鹰在中国人眼中是不吉利的,预示着死亡。而在西方人眼中,猫头鹰代表聪明和智慧。《哈利波特》中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猫头鹰,它们是魔法师的信使,帮助人们传递信息,这充分说明了猫头鹰在西方人眼中是智慧的象征。因此,在英文写作的工程中,将猫头鹰作为描写对象或者喻体时,多是夸赞的意味。中国人则更多用猫头鹰来描写不祥之兆,恨不得避而远之。虽然这只是冰山一角,但是文化因素造成的词汇使用问题的确对汉语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一对多、多对一词汇翻译造成的差异性

英汉写作过程中,都会出现大词和小词的使用,而它们的使用时机是否恰当往往需要一定的积累才能熟练掌握。例如,“visit”这个单词,一般所使用的意思是拜访,而在英语的使用中,“visit”的意思是很广泛的,既可以用于个人游览拜访,也可用于政治会面会谈,这就加大了英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对汉语学习的难度。再例如,汉语中的“打”字用法极其广泛,可以说“打人”、“打球”、“打毛衣”、“打井”、“打电话”,同一个“打”字,在英语中分别对应hit、play、knit、drill、give,同一个汉字多达几十种的用法虽然在使用上提供了一定的便利,却让理解的难度大大增加,也会造成教学中的一些问题。

2.句式层面的不同

平稳流畅的句子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篇文章的好坏,而构成句子的方式则更能体现文化和思维的差异。汉语是意合的语言,结构比较松散,不会有太多长难句。而英语是形合的语言,有各种各样的从句类型,结构很紧凑,需要许多连词来衔接文章。这充分说明了语言的学习过程就是思维转换的过程,在具体的语言学习过程中,思维转换的过程就给教学增加了难度。

3.思维方式的差异

一篇优秀的文章除了优美流畅的句子,还需要恰当的行文方式。在写作过程中,中文写作和英文写作存在着思维上的差异,造成了互相之间理解上的困难。中文写作总是把最重要的结论或者观点放到文章最后,通过层层铺垫来升华主旨,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属于环式思维,它注重归纳和整体认

识[2]。而英文写作更喜欢开门见山,开始就提出自己的观点,再用后续的篇幅层层剖析,这样文章就更具有逻辑上的说服力,这也是英语阅读中“连贯性原则”和“一致性原则”的由来。

三、对外汉语写作教学的启示

1.输入一定的文化知识

就如上文中所提到的词汇差异,学生拿捏不准的最根本原因就是不知道其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有什么不同的寓意。但是这么多有文化意义的词汇要一次性全部灌输给学生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写作老师可以把词汇差异的典型列举出来,然后加入一定的文化背景阐述即可。在众多的文化导入的教学方式中,文化对比分析是课堂文化输入的主要形式之一。这种方法也被许多研究用来揭示语素或者语用层面上的不同文化内涵[3]。通过这一方法不但可以培养学生自动养成在写作前提前思考文化差异的习惯,而且还能够让学生自主地去构建对外汉语写作的框架。

2.打开自身的思维方式

无论是在英语写作还是汉语写作中都会存在思维定式的情况,无论是从题目还是内容来看都很千篇一律。比如在英语写作中学生在第一段和结尾段都喜欢用一些所谓的固定模板,这种模式的后果就是丧失掉写作创新能力,思维总是关在盒子里,就无法创造出生动有趣的文章。在汉语写作中这样的情况也是屡见不鲜,从小学生的写作题目来看翻来覆去就是“最让我难忘的一件事”“我的老师”“我的家乡”这一类的常见文章,而且内容构造都是中规中矩,紧紧围绕着老师指导的如何写人记事写景的套路来创作文章。从而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在中英写作中都会存在思维定式的情况,所以在对外汉语写作教学这一重新培养学习者思维模式的过程中就更应该让学生打破常规,真正地去创作文章。

在这一环节,可以以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为依据。这一理论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地去发现和探索知识而不是毫无选择的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4]。一个开放式的话题能够让学生发散思维,然后自己去创作自己的故事,编写自己的故事结尾。比如,教师可以给他们一个发散性的语言片段,在一个咖啡馆里一位女士要求退掉有虫子的咖啡,但是为什么当服务员把另换的咖啡端上来的时候,她可以咬定这还是以前的咖啡。通过这样的启发性话题,就可以得到不同的反馈。有的学生得出的结论是这位女士的唇印暴露了事情的真相,而有的学生会认为是有位好心的厨子良心上过不去于是把同事的缺德做法告知给了这位女士,也有的学生会认为这位女士之前加了糖在里面,所以一喝便知道咖啡没有变。这些不同层面的答案既符合逻辑也带有学生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认知方式,这样的启发式活动不仅可以弥补对外汉语写作教学的枯燥与乏味的缺陷,而且还可以让学生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从而培养其创新的习惯和能力。

3.转换思维模式

在让学生了解到不同文化具有不同的思维模式之后,要让学生多利用课余时间去了解汉语的文化背景,有意识地去吸入大量的汉语文化因子,然后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跨文化能力。除此之外,还可以让他们多读汉语原著,多看中文电影,最主要的是分析和感悟中文的逻辑思维,充分理解汉语句子表达的条理性和逻辑性,这样才能发现英语思维与汉语思维具体的不同之处[5]。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给汉语学习者输入大量的中国式思维的文章,让他们更多地去接触地道的表达方式以及最新的写作形式,从而成为写作的累积素材。

四、结论

总的来说,在进行对外汉语教学的时候教师不可以一味地强调写作模板和写作的格式,要更多地考虑不同文化的具体差异。本文主要分析了中英在写作中的思维差异及其对对外汉语写作教学的启示,以求能够为对外汉语教师在写作教学的过程中提供一定的依据。但是要推进对外汉语写作教学,还应丰富、加强其相关方面的研究,逐步构建起一个系统化的研究框架,力求形成整体发展与各个局部问题深入探讨之间的良性循环[6]。

参考文献:

[1]徐子亮.对外汉语教学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

[2]张惠宁.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与英语语言认知[J].河池学院学报,2011.6.

[3]陈映戎.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策略与形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0.

[4]朱峰.布鲁纳发现学习论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8.6.

[5]聂之涵.中英思维差异对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影响[J].现代交际,2015.7.

[6]罗青松.对外汉语写作教学研究述评[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3.

猜你喜欢
对外汉语教学写作教学
建设“三型”高校基层党组织实践策略研究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浅谈组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民族预科生写作教学的对策探究
对外汉语课堂游戏教学设计
浅谈如何提高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趣味性
小学高段语文写作教学
对外汉语听力教学初探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架设作文桥梁,探寻写作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