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看见孩子到看懂孩子

2016-05-30 10:48朱静
关键词:儿童观教学对策

朱静

摘 要: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目标是“引领幼儿园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游戏观、课程观,推进幼儿园课程实施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前教育规律,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在教学活动中,从看见孩子到看懂孩子,需要教师适当调整自己的教学手段,采用不同的解决方式和教育方法,给孩子的发展带来不一样的影响,使课堂收到不一样的效果。

关键词:儿童观;课堂行为;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2-013-1

一、现象描述

在中班美術活动《我是彩虹鱼》中,执教老师先讲述了一个彩虹鱼的故事,“在遥远的蓝色大海深处,住着一条鱼。这可不是一条普通的鱼,就是找遍整个大海,也再找不到这么美丽的鱼了。它那五颜六色的鳞片,就像彩虹一样,蓝的、绿的、紫的……”讲述完故事后,教师直接提出操作要求,让孩子们为失去鳞片的彩虹鱼制作鳞片,教师准备了彩色的纸和白色的纸盘,介绍了材料后,请幼儿用彩色的纸装饰光盘,幼儿选用了教师投放的唯一的材料开始制作,教师巡视,观察幼儿,然后把幼儿装饰好的鱼片贴在彩虹鱼的身上,最后请幼儿一起集体欣赏装饰好的彩虹鱼,老师开始评价部分孩子的作品。“牛牛的剪得光滑,老师喜欢他的彩虹鱼”、“沙沙的彩虹鱼用了好多颜色,真是一条漂亮的彩虹鱼……”

二、问题诊断

1.目标不适,轻自主探究

在本次中班美术活动《彩虹鱼》的中,教师从认知、能力、态度三方面设计了三个目标,分别为:1.欣赏理解故事,感受彩虹鱼带来的美感体验。2.用彩色纸装饰鱼片。3.懂得友谊的珍贵,体验与朋友一起分享的幸福。在这三个预设的目标中,特别是在目标2中,教师只强调了用一张固定的材料进行装饰,由于操作材料的局限性,导致整个操作过程,幼儿无法体现对于材料的层次性、丰富性、选择性的原则,约束了儿童的自主探究和创造能力。

2.材料不当,禁锢想象力

教师根据目标制定了统一的操作,在操作中,幼儿只能千篇一律地用彩色纸装饰鱼片,单一的材料提供使幼儿的操作无法体现幼儿的自主创造性,幼儿的玩法没有变化,只能运用剪、贴的方法,这种缺少儿童想象力的操作手段,不仅束缚了孩子的创作,也羁绊了教师的观察、引导,幼儿在操作中无法进行多材料的运用,教师在观察的过程中,也无法体现个性化的指导。

3.过度干预,忽视主体性

中班孩子在欣赏艺术作品时会产生相应的联想和情绪反应,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往往没有站在儿童的视角,而是运用教师自己的经验限制了幼儿的思考。比如对于讲述故事中的一些问题的预设及对于在活动结束后,幼儿与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分享,在幼儿自主表达创作进程中,教师做了过量干预或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特别是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仅凭自己的主观判断,而少了了解聆听幼儿艺术表现的想法和感受。

三、教学对策

1.解读目标,调动多种感官——从单一走向多维

根据《指南》中对艺术领域提出了:“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不能为寻求结果的完善,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练习,一面抹杀其想象力和创造萌芽”。所以我在目标的设计上把重点落在了“用自己喜欢的材料装饰鱼鳞,尝试自主解决操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指南》还指出中班孩子在欣赏艺术作品时会产生相应的联想和情绪反应,所以在幼儿操作前,给幼儿观察和欣赏多种鱼的图片和成品作品,便于提供足够的生活经验,通过说一说、看一看、做一做等多种感官的运用,引导幼儿对彩虹鱼有一定的了解,展开想象和创作。

2.顺应需求,提供多种材料——从禁锢变为放手

《指南》建议:“我们要营建安全的心理氛围,让幼儿勇于并乐意表达表现。在幼儿自主表达创作进程中,不做过量干预或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充分了解聆听幼儿艺术表现的想法和感受,领会并尊重幼儿的创作意图。”在材料的提供上,我提供了不一样的材料让幼儿带着自己的创想自己去选择,增加了各种生活材料,比如纽扣、布类、瓶盖、吸管等材料,在材料的介绍时,我仍然持着“自己的想法,自己放在心里”这样的态度,幼儿在选择时不强迫,不干预,当然,不强迫不干预并不代表不管不问,于是在活动操作前,我对材料做了简单的介绍,唤醒了孩子的以往经验,同时也告诉孩子,可以把自己的新想法告诉给同自己一起操作的、志同道合的朋友。

3.优化评价,聆听多种声音——从单向转为多元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艺术部分指出:“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与成人”,儿童在审美活动中不自觉地把自己的情感状态倾注到审美对象上并加以想象,使其自然而然带有儿童自身的情感色彩,成为“人格化”的审美意象。所以我优化了案例中该教师的评价方式,改为幼儿的自我评价和同伴互评,让孩子从儿童的角度出发,表达自己的声音。同时在“结果评价”中,案例中的教师也未能照顾到大部分幼儿,只看到了结果,而忽略了幼儿在创作过程中克服困难、大胆表现的勇气,平衡好“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看到每个孩子的作品都有其自身发展特点,这样的评价对孩子的发展才是有意义的。只有真正站在孩子的视角,让孩子本身得到了发展,在幼儿情感获得满足的同时,促使他们的审美情趣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这样的美术活动才是真正贴近幼儿心灵的!

奥苏贝尔说过:“教育学的一切原理可以归结为一句话,即我们要弄清楚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并把它作为教学的起点。”幼儿课堂行为中的观察,绝对不是看看而已,教师有什么样的儿童观,将决定他的眼中能“看”到什么。

猜你喜欢
儿童观教学对策
“儿童本位”与“儿童崇拜”
比较电影《看上去很美》《小人国》中幼儿教师的行为
鲁迅儿童教育思想背景研究
洗去浮华,回归本真
小学高段语文写作教学
生物工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中学化学课堂有效性分析与对策
试论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现象学教育学视野下的教师角色探析
关于西方儿童观的粗浅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