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玲玲
摘 要:传统教育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缺乏人文意义的关怀,忽视学生的主体经验,忽视师生的交往与对话,等等。范梅南教授以他独特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和敏锐的教育经验,从现象学教育学的角度,以教师、家长和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原料,提出“替代父母的角色是老师”,老师总是从“替代父母的关系”的角度来看他们的角色和责任,老师对学生的情感应该像父母孩子的情感。
关键词:现象学教育学;儿童观;教师角色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6-01-04
当前的学校教育似乎已越来越偏离教育的本质。教育本应该是一件非常神圣庄严的事情,如今却似乎变得越来越商业化、功利化。大多数教育理论似乎总是以成人的视角去理解孩子的世界,却忽视了孩子真正生活的世界,忽视了孩子的情感,忽视了对孩子来说什么才是真正可以促进其发展的东西。
现象学教育学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视角,它不再像过去那样探究教育学普遍的规律,而是回到教育的起点,回归教育中最本真的问题,它更加注重寻求情境化的教育意义,为我们破解当前学校教育的诸多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基础。本文拟从现象学教育学的理论出发,对教师的角色定位作初步探讨。
一、现象学教育学的基本理念观点
现象学是20 世纪由德国哲学家胡塞尔(Edmund Husserl,1859—1938)创立的。但真正的现象学教育学产生于20世纪40~70年代。马克斯·梅南教授是现象学教育学的开创者之一。他的书《儿童的秘密》《生活体验研究》等对理解和研究教育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象学教育学强调教育理论必须注意时代的教育实践,关注现实并对其进行反思。回到事实本身、交互主体性和生活世界等现象学概念理论和实践有着特殊的意义。
现象学教育学关注生活世界的直接经验,认为“现象的经验,所以现象学研究经验”经验来自于生活世界,所以你必须回归生活世界。
教育的任务是根植于教育实践活动中去实现学生对成长、经验的获得。学生需要完成的是其自身对于生活以及社会的真实理解和感受,以生活为中心,理解生活,把握生活。
现象学教育学领域的知识是参与主体的个人生活经历及其理解。获取知识的过程是一个孩子、文本或教师的交流与合作的过程。
马克斯·范梅南教授提出,教育学包括与孩子或学生相处时的区别善、恶的方式,教师的教育学方式和倾向对学生来说有着某种特定的个人意义。他认为了解儿童的学习就是要理解儿童的经历、儿童的生活世界和儿童的生活体验。同时,教师应该在复杂多变的教育情境中具有教学机智。他还指出,儿童需要被认可,认可在教学中是最重要的,每个儿童都希望自己得到认可,他们通过别人的认可来了解自己。 范梅南将教育学的定义为:“父母与孩子、老师与学生、祖母与孙子女在一起的某种际遇”,即“一个成人和一个正在成长中的年轻人之间的实际活动的关系”。“教育学就是迷恋他人成长的学问,教育学就存在于我们与孩子说话的情境中,教育学就存在于我们每天与孩子在一起的方式之中。”范梅南说:“教育学实际上就是一门成人(包括教师、父母和其他与儿童成长相关的人) 与儿童如何相处的学问。” 李树英认为,现象学教育学有以下特点:①关注课堂的显性情况,更关注其隐性情况。②关注课堂里面的情况,更关注课堂之外学生的生活世界。③关注教孩子学习知识,更关注孩子学会生存。④关注教师的教育机智。⑤关注现象学的理论,更关注现象学方法在教育中的实践。
现象学教育学认为,教育学实际上是一门成人(包括教师、父母和其他学生成长相关的人)与儿童如何相处的学问。现象学教育学,作为一种新的思考教育学的方式,更加注重儿童的生活体验、教育反思。这种新的思考教育学的方式为教育者重新认识儿童、反省自身、理解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
二、现象学教育学视野下的教师角色定位
从现象学教育学的理论出发,教师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这是我们必须要反思的。反思这一问题的基础和前提是,我们应该怎样认识儿童,即我们应该具有怎样的儿童观。
1.现象学教育学下的儿童观:孩子们到底是生活在什么样的世界?
范梅南教授认为,“看待儿童其实就是看待可能性,一个正在成长过程中的人。” 他的这一儿童观,不同于西方历史上的原罪说和预成论,他更多的是用一种温情的眼光看待孩子们的生活的世界,他说:“今天的年轻一代生活在一个支离破碎的世界”,而支离破碎,意为不完整,不稳定。我们可以闭上眼睛,思考一下,当今的孩子到底生活在一个怎样的时代?心理学中将孩子生活的世界分为社会、家庭、学校、重要他人。首先,家庭结构变得更加不稳定,离婚已司空见惯;邻居们搬迁愈来愈频繁,且愈来愈缺乏邻里互帮的意识;学校少了人情味多了竞争性。同龄孩子搞起了对立的小帮派。其次,由于通讯技术的发展,电视、报刊和其他的新闻媒介将性、暴力、毒品、犯罪、战争、全球危机和冲突等很轻易地呈现在孩子们面前,也就是范梅南教授所指出的“以消费为目的、以信息为基础、以广告做驱动的文化”使孩子与成人之间的边界逐渐模糊。“信仰、价值观、宗教信仰、生活条件、理想和生活方式呈现出多变性、复杂性、多元性、支离破碎、充满了矛盾和冲突。正是这样一个残酷的现实,让今天的年轻人的生活成为一个偶然经验……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年轻一代通常必须期望早期压力和不成熟的期望做出回应,这种压力和期望来自与大人。”
2.现象学教育学下的教师角色:替代父母
与孩子密切相关的是父母和老师,重要他人。可是,在当今社会,许多儿童和青年在他们的生活中得到的来自父母的支持和影响很少。“有工作的父母大部分时间不在家;处在不同分离阶段或破裂的家庭;没有足够的经济来源或对孩子缺少关心的单亲家庭;家庭暴力和对小孩的忽略;贫困不堪的邻里环境;酗酒和吸毒,所有这些都是我们在校的许多孩子的生活环境。与此同时,有许多孩子在各种各样的现代家庭环境中长大,家庭氛围稳定,父母和其他成年人常常围绕在他们身旁,与他们进行十分有意义的分享行为和交互作用。尽管如此,这些孩子同样也生活在一个对人类的生存能力和地球的生存发生危机感和绝望的时代。”这正是孩子们生活的现状,因为各种不同的原因,尽管父母亲对孩子的幸福和成长仍然承担着主要的责任,但实际上父母对孩子影响甚微,特别是隔代教养由爷爷奶奶带大的孩子。根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 2010 年对中小学生在学校时间的调查: 小学生在学校时间超过国家规定时间(6 小时以下)的比例达 51.2%,初中生在学校时间超过国家规定时间(8小时以下)的比例达 46.3%,高中生在学校时间超过国家规定时间(8 小时以下)的比例达 86.4%。 孩子们在校时间如此长,在这样一个支离破碎的世界,在科技发达,经济发展迅速,不稳定的社会,孩子们甚至面临着比他们的父辈和祖辈更大的压力和期望,他们必须主动认识到,他们必须对他们的生活作出积极的选择,更需要教师具有“替代父母关系”。
参考文献:
[1]刘 洁.“现象学与教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教育研究,2007,(1).
[2]李树英.教育现象学:—门新型的教育学——访国际教育现象学大师马克斯·范梅南教授[J].开放教育研究,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