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标准的专业支持行动与实践研究

2016-05-30 10:31靳建设
甘肃教育 2016年12期
关键词:基础教育课程标准

靳建设

【关键词】 基础教育;课程标准;专业支持;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3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2—0020—03

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研部门的重要职责之一。近年来,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所认真贯彻《甘肃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在省教育厅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全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一主线,聚焦课堂教学,以抓课标、立规范、建机制、搭平台、强队伍,创新教研模式,优化教学方式,提升教师素质为策略,在为全省中小学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支持服务和专业发展中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究与实践,对进一步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和助推老师专业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积极推进有效教学实践研究

1. 基于学科课程标准,研发教学与评价指导意见,规范教学行为。为了帮助教师深入领会新课程理念,准确把握课程标准,规范教学行为,不断改进教育教学与评价方法,从2010年开始,甘肃省教科所组织学科教研人员基于课程标准研制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的指导意见和教学评价指导意见。首先,对全省义务教育新课程学科教学现状进行全面调研,教师普遍反映课程标准要求比较宏观,专业性比较强,基层教师难以深刻领会和运用,需要进一步解读指导。因此,我们组织专家团队基于课程标准研制各学科的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和教学评价指导意见,作为对课程标准的解读和指导,帮助教师学习和掌握课程标准要求,树立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的基本认识。其次,为了增强科学性和操作性,在教研机制上创新,整合省、市、县三级教研部门力量,组建甘肃省基础教育学科教学专家库,在全省范围吸纳一大批教学研究专家及兼职教研员,建立了覆盖基础教育各学科的专兼职相结合的学科教学教研专家团队,发挥基层教研部门职能,整体提升全省教研水平,实现教研协同创新,集体研发甘肃省义务教育阶段16个学科的教学指导意见和教学评价指导意见以及甘肃省普通高中15个学科的教学指导意见,对国家《课程标准》进一步细化,更有效地提出教学指导意见和教学评价指导意见。再次,确定将义务教育阶段的“两个指导意见”在白银和酒泉两个市进行了半年的试点使用,进一步修订完善之后,印发到了全省各地各校使用,推进了《课程标准》的落实,成为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全面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

2. 基于教师专业标准,开展教学技能大赛,深化教学改革。为搭建甘肃中小学教师专业技能发展平台,促进教师教学技能的提升,从2013年起,教科所与省教科文卫工会联合举办“甘肃省中小学(学前)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暨观摩研讨活动”,将中小学(学前)教师教学技能提升纳入甘肃省百万职工职业技能素质提升工程,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教学设计、教学技能、学科素养考核为主要内容,把教师教学技能竞赛提升到了新的层次。为了办好这项活动,我们注重整体谋划,系统设计,基础教育全学段贯通,全学科覆盖,每年举办一期,涉及学前、小学、初中和高中四个学段共18个学科,三年一周期,循环滚动式进行,省、市、县三级联动,自下而上分级搭台,优秀者参加省级大赛,学科教师参加观摩研讨交流。技能大赛从设计和实施上,均超越传统的课堂教学评比活动,根本在它于基于学科课程标准和教师专业技能标准,以学科教学改革为导向,以教学技能标准为引领,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这项教研活动,为我省广大教师搭建探索课堂教学改革和促进专业发展的平台,引领学科教学方向,传播教学新理念,探索高效教学模式,交流教学经验,对于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对提高我省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3. 基于个性化发展服务,实施“教研小分队”行动,探索教研新方式。教研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能就是为基层学校和一线教师教学提供专业指导和服务。为了加快教研转型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基层的个性化需求,省教科所组建了由教研员、高校专家、一线学科骨干教师组成的“教研小分队”,整合省内优质资源,源于基层、服务一线、贴近教学,开展了新型教研方式的尝试和探索。“教研小分队”通过专家报告、名师献课研课、互动研讨等方式,为农村薄弱学校教师传经送宝,受到一线教师青睐。通过活动的有效设计和实施,有针对性地帮助基层教师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活动组织实施中注重省、市、县、校等各级教研部门的有效参与,活动设计科学合理,符合学校教育教学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活动层次和内涵不断提升,教研与科研并重的发展思路在活动中得到很好的实践,小分队在“提升教研工作内涵和质量,促进新型教研文化形成”发展方向的指引下,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以促进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彰显教研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强化了各级教研部门工作职能。开展以有效的学科教学研究指导为抓手的“教研小分队行动”,是推进《课程标准》的落实、促进一线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模式和重要举措。

二、以课堂教学有效模式建构为抓手,全面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1. 聚焦课堂,推进教学方式转变。开展名师现场献课示范引领活动。每年我们分学科定期组织在全省或选送到全国参加教学评比活动中取得突出成绩的优秀教师,进行名师献课示范活动,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在教研部门引领下,各地课堂教学改革在区域内整体推进,通过同课异构、校际联盟、区域观摩等多种形式的探索,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发生了深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探索、实验、推广了一批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涌现出了一批亮点学校。

开展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建构研讨交流。各级教研部门把有效教学改革研究与实验作为教研中心工作,重心下移,指导辖区学校通过“聚焦课堂—打造高效课堂”的教研活动,倡导教师在实践中反思,在研究中升华,要求老师提升专业能力,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责任与主动权交给学生,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依据学情、教情,凝聚共识、人人参与,进行了有内涵有深度的教学改革实践。与省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联合,每年的高中校长论坛中均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主题之一,以此为契机,推动全省高中学校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

开展优秀教学模式(方法)总结推广。为全面促进各地各校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并及时总结教学改革经验,发现问题、解决疑难、科学引领、共享成果,从2015年开始,我们每两年组织开展一次全省中小学优秀教学模式(方法)征集评选活动,通过征集评选活动,以评促建,规范教学模式构建,推进教学方式改革,对征集评选出的优秀中小学教学方式(模式)在全省各学科的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或重大研修活动中进行展示、交流、推广,全面推进教学改革试验与研究。

2. 课题驱动,破解教学改革难点。以教学课题研究为抓手,以课题研究促进教学改革,是我所在新课程背景下深化教科研工作的重要策略。一是注重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组织与管理。每年进行一次教学课题立项申报评审、立项课题中期检查、课题结项评审,并定期举办教师科研方法与课题研究指导培训,以课题研究为驱动,引导教师树立科研意识,注重研究过程的体验与参与,基于教学重难点问题的解决,通过课题研究提升广大教师的课程教学理论水平。二是促进专项课题驱动。高中课改启动之初,为了加强省课改样本校建设,设立了高中课改样本校专项课题,围绕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14个方面,每校设计一项课题,进行先期研究实践,每年定期进行课题成果阶段交流,发挥了样本校的示范辐射作用。为了进一步深化课改,2013年,省教科所与省高中课改办联合设立了课改专项课题,聚焦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整体设计谋划,由学校骨干教师领衔,破解课改推进中的重难点,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我所在全省中小学建立了50多所教育科研实验校,通过设立教科研实验校专设课题,推进校本教研机制建立,并持续进行课题研究的规范化指导,大大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实验校一批名师正在崛起,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进行了有益探索。

3. 同课异构,搭建研讨交流平台。新课程实施以来,各级教研部门为了深入落实课程改革理念,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持续组织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系统搭建诊断问题、研讨交流、总结经验、提高实效的教研平台。省、市、县、校四级教研以“推进有效教学”为目标,每年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研讨交流观摩活动,通过“同课异构”、 “优质课”竞赛等教学观摩活动,让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在交流中碰撞升华。通过学习、比较、借鉴与反思,实实在在地提高了广大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能力,广大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发生了变化。一是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单一教学目标正在被知识、能力、情感价值三位一体教学目标所取代,更加注重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二是以教师讲授为主、以教代学的教学构架正在被有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新的教学模式所取代,更加注重教与学的有效性和多样化;三是传统教学手段和方式正在向传统与现代教学手段的有机融合方向转化,更加注重提高教学效益和质量。四是教师的角色也正在由教书匠型向研究型教师转变,更加注重对教学的反思探究与自身专业发展。

三、以远程研修为载体,全面提升学科教师专业素养

1. 开展骨干研修,提升学科领头人的课程领导能力。一个地区教学质量的高低系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一所学校学科课程教学实施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研组长的课程领导能力。为此,高中课改启动后,我们连续四年组织每一所学校的各学科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进行课程标准执行能力提高培训,把学校的学科教研组长做为学科领军人物,分期分批组织集中研修,按照需求进行研修模块设计,将课程标准、教学设计、教材解读、学校学科课程建设与领导、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教学案例分析等相整合,确保了高中新课程的平稳有序有效实施。

为了切实提升教师队伍的课程实施能力,省教科所从2008年开始,基于甘肃基础教育教研网平台,先后组织开展了五期甘肃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科骨干教师远程研修,取得空前的效果。来自全省各地的累计37622多名中小学学科骨干教师参加了远程研修,对进一步深化我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2. 组织全员研修,提高全体学科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我省自2010年进入高中新课改以来,为转变全体高中教师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式,每年持续精心组织省内高中教师新课程网络远程研修,进行递进循环式培训,为高中新课程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网络远程研修活动中,不仅有专家引领、骨干带动,建立了“学习—反思——研究”的教研机制,还开展了教学小课题研究,加强教研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注重教研实效,形成教学问题的课题化,课题研究的有效化。网络教研远程研修致力于教研与培训模式的创新和整合,为一线教师特别是农村边缘地区、少数民族地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依靠教研系统的体系优势,赢得了我省中小学校和教师的青睐,对全面提升义务教育阶段学科教师专业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顶层设计科学,基于教师需求、研修模式创新、机制建立完善,创立甘肃网络教研特色,受到我省各市(州)、县(区)和学校青睐和积极响应,也受到兄弟省份教科研部门的广泛关注和学习推广。鉴于出色的成绩,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授予我所“新课程教师研修基地”。网络研修的开展,探索实践了由教育行政、教研部门、学校组成的三位一体网络研修管理新模式,成为网络研修取得成效的有效保障;丰富和完善了我省中小学主题教研、校本教研、校际教研、区域连片教研、网络教研等五位一体的多元教研模式,丰富教研内涵,增强了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以项目实施为依托,大力推进考试与评价改革

1. 开展学业质量监测,注重分析反馈指导改进教学。省教科所从2007年起基于国家项目“中小学生学业质量分析反馈指导”,在甘肃开展三年实验研究的成果,初步建立了基础教育学业质量监测与分析反馈省级层面的工作机制,并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实验与研究。一是2007年甘肃作为中西部唯一省份,首次参加国家中小学生学业质量分析反馈指导项目并开展监测工作,举办“国家甘肃省中小学学业质量分析项目”反馈会议,邀请教育部领导和专家通过丰富详实的分析报告,对我省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的现状进行了科学的诊断与评价,指导各市(州)以及项目县学习与研究国家报告,改进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二是组织省内学科专家,分学科解读国家报告,分片分区进行反馈和指导,为改进基层教育教学提供支持。三是组织研制“甘肃省基础教育学业质量监测与反馈工作指导意见”,提出促进和提高全省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的建议,受到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此项目的实施,使我省率先开展学业质量监测研究与实验工作,开辟了新时期教科研发展新领域,学业质量监测与评价将成为未来可持续发展新的增长点,也将成为撬动甘肃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的支点。

2. 研制“学科质量标准”,推进课程标准落到实处。2011年,由我所组织设计、被国家审批确定的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义务教育学科教学质量基本标准及评价办法研制”圆满完成。项目实施的主要内容为:一是积极协调在国家专家支持下,联合试点市县完成了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数学、英语和科学学科教学质量标准和评价办法的研制,并经国家专家审定定稿,研发学科质量标准和评价办法解读,编印学科质量标准、评价办法和两个文本解读,配发各试点市县及样本学校教师用于指导教学。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四个学科教学质量基本标准和评价办法近日已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这将对进一步深化我省义务教育课程教学改革产生重要意义。二是每年定期组织召开本项目研讨交流和培训会议,推进试点市县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体制机制建设,加强团队专业能力建设,落实项目目标,定期编发项目工作简报,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三是组织研制义务教育阶段四个学科质量监测工具,研制《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测实施指南(试点实验用)》,组织研制测试数据统计分析报告、监测学科分析报告、数据分析报告解读。此项目的实施,探索形成了由教研部门主导,教研人员、高校教师、中小学骨干教师三位一体协作攻关的专业支撑团队机制,建立了一种有效的合作探究或协同新模式。

3. 推进“三考”改革,发挥考试与评价的导向功能。近年来,省教科所不断深化全省基础教育考试与评价改革研究,积极开展中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高考(简称“三考”)的改革研究与命题服务以及专业团队建设等工作,每年分学科研制出版《甘肃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命题指导纲要》、《甘肃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与解读》(《甘肃省普通高中毕业会考命题指导纲要》)、《高考试题与评卷质量分析研究》等丛书,指导一线教学。每年春季和秋季分别组织全省高三学科教师进行高考复习研讨与专题培训,每年3月和4月分别组织实施全省高考诊断考试,基于课程标准,研究考试大纲,诊断查缺补漏,分析反馈指导,有效科学导向,不断提高了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考试与评价改革研究与实践中,我所建立了一套科学、高效、完备的工作机制,组建并培养和培训了一支命题专家团队,赢得了各市(州)教育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在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基于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提供教学专业支持服务中,开展了系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取得了一系列的教育科研成果,提升了我省广大教师的教科研能力,锻炼了一支强大的教研员队伍。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我所将以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研究为己任,以更加扎实稳健的步伐,创新教研机制和模式,为甘肃教育改革发展和西部教育强省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本文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课题《甘肃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专业支持能力建设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课题编号[FHB130501])

编辑:蔡扬宗

猜你喜欢
基础教育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话语的迁嬗
学前教育课程标准的实现与超越——《美国学前教育课程标准的实践与思考》评略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基于微课应用的专递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十年课改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