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红萍 杨存升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4-0057-02
假设法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在物理教学中有着广泛应用。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假设法,有助于忽略次要因素抓住事物本质,提高教学效率。本文将从运用假设法判断弹力的有无;运用假设法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运用假设法建立理想化模型三个方面,结合自己的教学通过大量例子阐述假设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运用假设法判断弹力的有无
弹力是高中物理的重点内容,而判断弹力的有无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根据弹力的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就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一个力的作用。得到弹力的产生条件是接触、弹性形变。如果用弹力的产生条件去判断弹力有无,在实际问题中很难作出判断。因为很多时候物体发生的弹性形变是微小形变,用肉眼很难分辨,这时运用假设法则可以很容易作出判断。
具体操作:假设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中的一个不存在,看另一个物体会不会“动”,若会“动”则两物体间有弹力,不会“动”则两物体间无弹力。
例1.如图1,用两段绳子a、b将小球分别悬挂于天花板和墙壁上,处于静止。a绳子竖直,b绳子水平。判断a、b两段绳子对小球是否有拉力。
解析:分析过程中的难点在于水平绳子是否有拉力的判断。运用假设法,假设绳子a不存在,小球会往下掉,说明绳子a对小球有拉力;假设绳子b不存在,小球静止不动,说明绳子b对小球无拉力。
例2.如图2,在斜面a和水平地面b之间放置一个小球,小球和斜面a、水平地面b均接触。判断在斜面a和水平地面b与小球之间是否存在弹力。
解析:分析过程的难点在于斜面a对小球是否有支持力。运用假设法,假设斜面a不存在,小球静止在b上不动,所以斜面a对小球无支持力;假设地面b不存在,小球会沿斜面a往下滚,所以地面b对小球有支持力。
例3.如图3小球B用竖直绳子C悬挂于天花板上,让小球B与斜面体恰好接触,判断绳子和斜面对小球是否有弹力。
解析:分析难点在于斜面对小球是否有弹力的确定。运用假设法,假设斜面不存在,小球被绳子吊着不会动,所以斜面对小球无弹力;假设绳子不存在,小球会沿斜面向下滚,所以绳子对小球有拉力。
二、运用假设法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及静摩擦力的方向
1.用假设法判断静止物体是否有静摩擦力及其方向
判断的关键,在于判断有无相对运动趋势。判断方法是:假设两物体间接触面光滑,看物体是否会运动起来,如果会则运动起来说明有相对运动趋势,且假设光滑时物体运动也就是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说明此物体间有静摩擦力,且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反之,假设物体间接触面光滑,物体仍然静止则物体间没有静摩擦力。
例4.将物块A,静止放在粗糙斜面上,判断A与斜面间是否有静摩擦力,静摩擦力的方向。
解析:假设斜面光滑,A与斜面间无摩擦力,A将不会静止,而是要沿斜面向下滑动,所以A有相对运动趋势,A与斜面间有静摩擦力,且静摩擦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上。
2.用假设法判断运动物体是否有静摩擦力及其方向
此类问题通常涉及到连接体共同运动,如果凭直观经验判断容易出错。运用假设法,假设存在或不存在静摩擦力,用牛顿运动定律结合运动情况,则可以作出明确判断。
例5.如图5所示A、B叠放在水平地面上,用水平向右的力F拉着B,A、B以共同速度v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判断A、B间是否有弹力及弹力的方向。
解析:假设A、B间存在弹力,不论向左或是向右,对A进行受力分析,A受重力和支持力平衡,就无其他力与静摩擦力平衡,所以合力不为零,根据牛顿运动定律,A不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与题目条件矛盾。所以A、B间不存在静摩擦力。
例6.如图6所示A、B叠放在水平地面上,用水平向右的力F拉着B,A、B以共同加速度a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判断A、B间是否有弹力及弹力的方向。
解析:假设A、B间存在弹力,对A进行受力分析,A受重力和支持力平衡,还剩静摩擦力平衡,所以合力等于A所受静摩擦力,根据牛顿运动定律,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静摩擦力的方向必然与加速度a的方向相同,所以A受水平向右的静摩擦力。
三、运用假设法建立理想模型、进行理想实验
理想化模型是对物理研究过程,进行科学的抽象,忽略其次要因素,抓住本质简化成直观易于理解的模型。例如高中物理力学中所涉及到的质点、单摆、弹簧振子、自由落体运动和平抛运动等。
理想实验则是先提出猜想,再进行实验来验证猜想的合理性。在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忽略次要因素进一步推想,进而得到理想化的必然结论。例如高中物理中涉及到的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等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合理应用假设法,可以取到化难为易,变复杂为简单的效果,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