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麒 何丽娥
摘 要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变革势在必行。故从高尚的人格、全新的教育理念、渊博的知识、科研意识和反思五个角度来阐述新课改下的历史教师。
关键词 历史教师 人格 教育理念 渊博知识 科研意识 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4-0033-01
国家的教育课程改革能否取得成功,改革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于教师。那么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该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历史教师呢?
一、历史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人格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最可贵的一个品质是人格。只有充满人性、人情,充满爱心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健全人格的学生。历史教师人格的力量来自于学术水平与道德情操的完美统一,不仅要学识渊博、循循善诱,更要通过言传身教,通过榜样、无言的力量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
要使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念和远大的理想,教师自己首先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为人师表、垂范师德的基础。只有通过教师“润物细无声”的浇灌与培育,让我们的新一代确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使他们牢固树立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增强努力学习、提高能力、奉献社会和报效祖国的责任感。
二、历史教师必须要有全新的教育理念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应该具有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并以此作为自己专业行为的基本理性支点。这种教育理念主要是在认识基础教育未来性、生命性和社会性的基础上,形成新的历史教学观。
在课堂教学中,应通过师生的互动来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探求、建构,实现人格的塑造和智慧的生成,教学应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生动活泼地发展为根本归宿。
基于现代学习观,人们强调:教师应是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启发者、合作者和促进者。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源,教师只要教会学生求知的渠道,教会学生对知识信息的判断和选择的技能,这要比教给学生现成的知识重要得多。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通过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从而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让学生真正成为历史教学的主题。
三、历史教师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
历史学是研究与阐述人类社会发展的具体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身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要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必须要有深厚而广博的专业素养。这包括:具
有贯通古今的通史知识结构,具有熟悉中外的全球史知识结构,具有超过史学范围的多学科知识结构,关心国内外史学研究的动态和学科发展前沿。作为一个有教育理想的历史教师,自踏上中学课堂那一天起,就应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进行业务进修,广泛进行信息交流,开拓视野,拓宽学习领域,力求使自己的历史教学常教常新、与时俱进。
四、历史教师必须增强科研意识,勇于探索创新
教育科研意识是教师对教育活动有意识地追求和探索,也是教师职业理想、知识素质及能力素质的综合体现。历史教学活动是复杂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历史教学的许多领域都有待我们去深入地探索,这就构成了历史教育的科学研究。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新旧教育观念猛烈碰撞的今天,历史教学改革中的许多问题既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没有现成的结论,更需要我们有目的、有计划地探索,这是提高历史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完成历史教师由“教书匠”到“教育家”转变的必由之路。
五、历史教师应善于通过反思促进自身的成长与发展
反思,对一个教师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实践的考察,立足于对自己教学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的回顾、诊断、自我监控和自我调适,达到对不良行为、方法和策略的优化和改善,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并加深对教学活动规律的认识和理解,从而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着的教育要求。
总之,我们的教师应当具有一定的危机感,感受到自身的挑战。规划新的教育理念,更新教育观念,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改革,逐步培养自身学术科研能力,积极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在具体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同时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水平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