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东芳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4-0075-02
教育家们发现,儿童的阅读能力与未来的学习成就有密切的关联。阅读能力被称为“终身学习的基础、基础教育的灵魂”。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我认为,在小学阶段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符合小学生学习语言的认知规律,通过如下三点策略,循序渐进的进行训练,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会逐步得到提高。
一、注重语言积累,加强词句训练,使学生可读
众所周知,读课文要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语言积累,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要会自觉地使用学过的词语和组织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准确地表达出真情实感。掌握一定的词语知识和句子知识,是发展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基础。因此,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和有意识的进行词句训练十分重要,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字、词、句的积累,使学生有了阅读的基础,学生才能够体味文章意味,真正阅读起来。
二、教给阅读方法,使学生会读
读书如果不得要领,或只看热闹,或纯为猎奇,读书不少却收效不大。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学生才能真正享受阅读带来的成功。21世纪是信息飞速发展和快速传递的社会。面对琳琅满目的书籍报刊,人们既没时间也完全没有必要全部精读、细读,而应依据书目和实际需要区别对待,有所选择。结合教学实践经验,主要介绍以下三种方法:
1.三读法
(1)浏览性的泛读。对大部分价值不高的书籍,可采取浏览法,即“随便翻翻”,以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或通过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等,以求短时间内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2)探求性的速读。为了达到某个特定的目的或完成某项任务“一目十行”的阅读。快速阅读的奥秘在于让大脑跑在眼球前面,掌握快速阅读的孩子每分钟能读200多个字,未受训练的每分钟只能读八、九十字。速读能求得新知识、新信息成倍增长。
(3)品味性的精读。对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需要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妙词佳句。像人吃东西那样,经过细嚼慢咽,才能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好文章要反复地读几遍,甚至熟读成诵。
2.“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
不动笔墨不读书是中国历代学人总结出来的一条读书经验。这里所说的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主要有圈点勾画、作批注、读书笔记、制作卡片、进行再创作等。这些不仅是阅读时提高效率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动笔墨”的方法,要根据学生年级不同,在要求上体现差异。低年级主要是圈点勾画、作摘记、作卡片;中年级编提纲、作批注;高年级写体会、再创作。
3.边读边思考的方法
边读边思考是阅读的基本要求,也是其他各类方法的基础和前提。应通过概括内容、复述原文、体会思想感情、分段分层、理清文章条理等多种形式的专项训练,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分析、概括、比较、综合、联想等思维方法,达到以读促思、以读促写的境界。
三、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激发学生阅读热情,使学生爱读
要提高阅读能力,光靠课堂教学几十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通过阅读教学,激发学生在课外主动找读物看的兴趣。教师应该采取多种方式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使学生乐于读书,爱不释手。
1.以讲诱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感兴趣的事物学生往往愿意接受,否则会出现排斥心理。根据低年级学生爱看电视、爱听故事的特点,鼓励学生课外看动画故事片、儿童节目。如给学生讲《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等课外书中的故事、听课外故事录音。动画片那生动的画面,教师那娓娓动听的话语,故事中那曲折的情节都对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从而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读课外书的欲望,诱发了学生学习拼音、认识汉字的兴趣。
2.以奖促趣
当学生有了强烈的读书欲望,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书读,可以在班级中建立一个读书角,把小朋友的各种书籍集中在一起,给每个贡献书的小朋友一个介绍自己图书的机会。每天的中午抽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到读书角去找自己喜欢的书读,如果谁的书出借次数最多,给书的主人给予适当的奖励,对借阅次数多的同学也给予适当的奖励。这样一来,学生不但共享了图书资源,还向同学们交流了自己读过的好书,更进一步地激起了相互推荐好书、读好书的愿望。
3.以背激趣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背诵经典名句、名篇,是弘扬传统文化的必然,但纯粹的背诵较枯燥,学生也难以理解。根据低年级学生表现欲望强的特点,每周回家先让学生自定篇目,自择方法,自由背诵,每周安排固定的时间,让学生轮流当“小老师”,教大家学名篇名句。在这样自由的氛围中,学生教的教得认真,学的也学得投入,在教和学的同时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还自觉地抢着背诵,既增加了趣味,又使学生爱上了阅读。
总之,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循序渐进的训练,使学生能读、会读、爱读,学生的阅读能力会逐步提高,阅读兴趣越来浓厚,慢慢地爱上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