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林
【关键词】 英语课堂;任务型教学法;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4—0059—01
任务型教学的目的是教师通过引导语言学习者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的教学,也就是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的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过程,以此来展示学生完成任务后的成果。这就区别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的考试分数来体现教学成果的一种教学方法。下面谈谈笔者在“任务型教学法”在实际运用中的一些体会。
一、任务型教学法体现了教学的思维模式的多样化,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任务型教学法要求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设计各种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这些任务来进行学习,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中心,以活动为方式”的理念。学生有了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就能保证任务的顺利进行。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能够快速进入到教师设计好的教学任务中,教师设计的教学任务就不能和学生现有的生活习惯相脱节,这是学生能够顺利完成任务的关键。这就需要教师要从学生的具体生活实践能力入手。在八年级的教材中:Families Celebrate Together 一课,笔者用下面的活动,替代了教材“Get Ready for Turky”。笔者是这样设计任务的:首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欧美人庆祝节日的生活视频,然后再看中国家庭庆祝节日的视频。学生在了解了东西方的差异后,再谈论“Spring Festival ”,由于学生对春节都很熟悉,有亲身的感受和经历,所以这节课的任务就进行得很顺利。学生的学习任务是一个不断促使其提高的过程,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利用已知的认知来认识未知知识的过程。教师只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多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灵活运用教材,就能使教学的任务得以顺利完成。
二、任务型教学法把握住了每堂课的任务核心,让学生在“做中学”
任务型教学的任务设计是在课堂的各个环节中体现的,包括口语、阅读、写作等方面,因此教师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过程中各个教学步骤都要精心安排和筹划,通过学生的学习状况和现有的知识水平设计任务的难易程度,做到有的放矢。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我们对一节课的任务设计要充分体现出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认知条件、现有状况等特点。设计一节课的任务,不仅要研究教材,还要研究学生,使每节课的任务要直接作用于学生,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教学的情景内容,设计课堂任务,吸引每一个学生参与到各项任务中,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让学生在“做中学”,是一种探究式的学习方法,注重的是学生在感受和参与到学习中后,得到的生活实践和能力上的升华。
三、任务型教学法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中心,以活动为方式”的理念
长期以来,中学英语教学都存在着“费时多,收效低”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如何把考试内容传授给学生,考什么就教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整个教学都围绕着考试来进行,以教代学,以讲代练,完全忽视了如何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任务型教学法的教学理念——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中起主导作用。要想让学生发挥他们的主动性,教师就要在课堂上注重教学任务的可实施性和学生的可参与性。这就需要教师应该把课堂变成学生学习语言的场所,要让学生的活动远远大于教师的讲解,使教学任务以学生的语言实践为基础,以学生的课堂活动为方式来完成。比如,现行的英语课本中有许多的语言交际材料,这些材料只是为教师进行课堂英语教学提供的素材。教师在利用这些素材教学时,不能仅仅局限在这些有限的语言点来进行,还应该从中挖掘和扩大它们的信息量,把课本中的语言素材改变为贴近学生生活,反映学生日常行为的语言材料。学生对这些内容感兴趣了,课堂的语言交流活动就能够在教师的示范、提示下,积极、认真、活跃地进行,并且在课后获得了成就感。
总之,在多年的任务型教学法的实施中,笔者深刻领悟到教师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师设计好的各个任务中,积极参与到用学过的语言点进行交际,通过与学习伙伴合作完成任务,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把任务型教学法的教学模式贯穿在英语课堂中,才能加大学生的语言交流信息量,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编辑:赵玉梅